王大平陕西 郧西河夹镇王大平:产业扶贫领路人

2017-12-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嘹亮的歌声回荡在郁郁葱葱的田间.在郧西县河夹镇石人河村一群农民尽情挥舞锄头忙锄草,山上山下一片绿的海洋.这些不起眼的小树苗在王大平的眼里那可浑身是宝,是一个生态"油库",是花中之王,更是"铁杆庄稼"--油牡丹,因此他格外细心地忙着间苗.锄草.驱虫.施肥--现年38岁的王大平,是郧西县河夹镇石人河村村民.十多年前,他怀着"淘金梦"离开了家乡,出外打拼,当起了打工仔,他下铁矿.进煤矿.当运输工.修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嘹亮的歌声回荡在郁郁葱葱的田间。在郧西县河夹镇石人河村一群农民尽情挥舞锄头忙锄草,山上山下一片绿的海洋。

这些不起眼的小树苗在王大平的眼里那可浑身是宝,是一个生态“油库”,是花中之王,更是“铁杆庄稼”——油牡丹,因此他格外细心地忙着间苗、锄草、驱虫、施肥……

现年38岁的王大平,是郧西县河夹镇石人河村村民。十多年前,他怀着“淘金梦”离开了家乡,出外打拼,当起了打工仔,他下铁矿、进煤矿、当运输工、修理工……吃苦耐劳的他从一个打工仔到工队队长到工头,凭着自己的苦干、实干经营煤炭生意,有了一些积蓄,每次回到家乡,看着凋敝而落后的村庄,王大平总想着做点事情,却无从下手。

在矿井下的辛劳、安全状况崩紧的弦是他本人最深的感受,放大关小、降能降产的精神在矿区广传,他时刻在思量着如何转型发展,一个偶然的机会,从电视上看到了关于油牡丹种植的报道,让他眼前一亮,这下不就能带着乡亲大伙一起干,不用漂泊在外了?

2015年,王大平回到了家乡,经实地考察,获知牡丹籽油是高品质的食用油,含有丰富的DHA、亚麻酸、亚油酸,以及其特有的丹皮酚、牡丹皂甙、牡丹多糖、岩藻甾醇、角鲨烯等营养物质。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又称脑黄金)占42%,多项指标超过橄榄油的60倍以上。

每亩地每年结籽250—400公斤,以每公斤籽20元(2014年国家收购保护价)计算,每亩地收入可达6000—8000元,种植油用牡丹要比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农作物每亩地多收入几千元,效益是传统农作物的3—5倍。

山东荷泽已开发出牡丹饮品、化妆品、精油、食用油、食品、保健品6大类200多种产品,一瓶225毫升的牡丹籽油的销售价高达680元。考虑到目前,本地近年来人员外出较多,土地撂荒较多,通过种植既可利用本地资源创业,还能带动乡亲们家门口就业,效益可观,最终他下定了流转土地种植油牡丹的决心。

很快,郧西县众帮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成立。王大平流转了村里100多户群众的500余亩抛荒地建起了油牡丹基地,并与郧西县昌晖木本油料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建,由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农场具体负责经营管理,双方按照实际投入比例分配收益。为将创业与扶贫共推进,基地流转了5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抛荒地,并解决了8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人均增收可达到3000元。

“今年牡丹长势挺好,将来赏牡丹花、品牡丹茶、吃牡丹饼、榨牡丹油、套种、养鸡等都可以发展起来。”谈起农场前景,农场主王大平眉飞色舞:“油用牡丹耐寒、耐旱,二三十年不换茬,其根可入药、籽可榨油、花可制茶,牡丹可谓浑身是宝。将来,农场要走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路子,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发展致富。”

目前,王大平正在充分开发油牡丹花的观赏旅游价值,并将通过套种、养鸡、养蜂、采籽榨油、切剥根皮等获取经济效益,预计丰产期基地年产值可达千万元。在种植油牡丹的同时,王大平还筹划起了马头山羊、黑毛猪等养殖业,并计划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在王大平的带动下,石人河村现已注册多个经济主体,围绕农村电商、马头山羊养殖,土杂鸡养殖等产业展开,大大加快了石人河村的脱贫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