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璐透视 央视主持人柴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谈的是什么?
原标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谈的是什么?
初闻要集体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点疑惑,我们在学校不都已经听过课、考过试吗?学新闻、学电视的人,哪个不是从这条河里蹚过去才上岸的?如今工作十几年了,为何还要重学一遍?但回过头再想想,对于这条河的样子,自己真的还记得吗?
听课之前,是做了预习的。对于这条河,问了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怎么来的?它的核心要义是什么?为什么在100多年之后,这个理论仍然对媒体发挥指导作用?
最好的学习,是从历史中寻找答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新闻的本质、本源、传播规律。
1842年初,他写下的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集中抨击了普鲁士的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专制主义。同年他写的另一篇《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提出“自由出版物人民性”的观点。
1842年12月,普鲁士查禁《莱比锡总汇报》,马克思针对这件事写了7篇文章,其中鲜明提出了“人民报刊”的思想。从那时候开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重要的内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对人民负责”的“人民性原则”就已初步形成。同时,他也提出了探讨真理最好的方式是“用事物本身的语言来说话,来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1849年,在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的招股启事上,马克思已经意识到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资产阶级有自己的喉舌,无产阶级也是一样,而无产阶级的喉舌,是代表更广大的劳苦大众利益的,是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
翻看这些史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脉络在逐渐清晰的过程中,所指向的目标也逐渐明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质正是:新闻宣传必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党性原则;新闻宣传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性原则;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真实性原则。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与100多年前的马恩时代大不相同。在这个时代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会被淹没、被遗忘、被淘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对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理解。
作为一个新闻人,新闻观同时体现“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观”的意义是立场。新闻的过程离不开事实,离不开思考,离不开观点,离不开真情实感,离不开责任意识,离不开传播规律。这些,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义。
如果某一种新闻媒体的声音偏颇了,必是它对于人民利益的把握出了偏差,必是它对于人民感受的判断出了差错。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媒体,更是容不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有半步差池的。编辑、记者、主持人,都必须秉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与为人民服务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事业。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发生冲突,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恰如问“水与乳交融,哪个吞噬了哪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是高度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领导的新闻机构工作,正是党全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为人民服务的内容之一。
对新闻真实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理解。
坚持“真实性原则”,不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表现,也是新闻工作岗位职责要求所在,更是一个新闻人安身立命之本。
在整个新闻生产的作业链条中,我们分工不同,有不同的担当。作为一线记者,我们要考虑的是,向谁去拿事实?如何拿到事实?如何拿到更丰富更准确的新闻事实?如何最快地梳理并传递出去?作为后方的编辑、主播,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论证事实?如何以后方强大的背景信息来支撑和挖掘新闻的深度?如何萃取新闻事实的价值?如何从新闻事实中提炼出精准的态度?如果坚持这样一种珍视事实的态度,那么诸多“谣言惑众”的现象将消弭许多。
这十几年间,无论是我把话筒对着谁,我心中始终不可撼动的一个信条是:他们都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之所以有机会站在他们的对面,是因为他们将说出的话,是更多的人民所希望听到的、了解的,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推动意义的。
理论指导实践,认真地重学理论、反思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践,更准确地找到方向。当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目的、价值、意义和规则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做到“忘记自己”,因为在这样一份宏大的责任面前,在这样一条滚滚的长河面前,奢谈自己,多么可笑。
我们既认识到自己的卑微,又清楚自己的重要,更谦卑谨慎,才更沉稳强大,忘记自我,才能超越自我,不愿追名逐利,才不会怨声载道。如果说,作为这个新闻部队里的一个主播小兵,身上有所谓小小光环的话,我想我明白,光是从哪里来的?我如何才来到这光下?我站在这里究竟要干什么?如何能干得不负所托。
而有关职业能力、有关文化底蕴、有关语言表达的技巧,那些是我们所行的路两旁绽放的花朵,或多或少,而以上说的这些,能决定我们不走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