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传奇 南怀瑾大师佛法经典语录(3)
导读:
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他就是南怀瑾,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于苏州与世长辞。缅怀大师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大师留给我们的点点滴滴。
国学大师南怀瑾
《圆觉经略说》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破除无明,不要弄颠倒了,不要把这个假的身心当成真我,把它看得牢牢的。想想看!我们一生时间中百分之九十五都在为这个躯体而忙。它需要睡觉,躺在床上,人生已去了一大半。它会饿,吃三餐饭,可有得忙了,买菜、洗菜,要煮、要炒,吃完了,还要洗,吃下去也挺麻烦,又要排泄出来。早晨起来,还要洗脸;冷了要加衣服,热了要脱衣服。为了生活奔波,要工作,要受气,忙了一辈子,结果,它还是不属于我的,最后属于殡仪馆的焚化炉。你看!我们被它骗得多苦!众生颠倒!除此之外,又是名,又是利,那更有得忙了,忙了一辈子,结果如何呢?人真是可怜啊!
我们在大颠倒之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搞不清楚,一切都在妄执,都受业力影响,都被错误的思想左右。为什么有烦恼?为什么有痛苦?因为自己妄执。所以中国禅宗说到所有的佛法,只有一句话:“放下。”但是,人就那么可怜!偏偏放不下。听了禅宗的放下,天天坐在那里,放下!放下!如此又多了一个妄执——“放下”。
佛告诉文殊菩萨成佛的第一步怎么走,我们都有资格成佛,谁都一样,包括蟑螂、蚂蚁一切众生。第一步因地怎么修呢?“知是空华,即无轮转”,要晓得所有的一切都是虚空中的花朵,今天我们讲的,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假的。人生如戏,要晓得我们现在是在唱戏,演父母的就要像父母,要演得大家都叫好。但是,不要忘了你是在唱戏,唱完戏,卸了妆,都要殡仪馆报到去了,这一切都是假的。但是,一般人唱戏都唱昏了头,上了台就下不来,上台容易下台难。
空不是你修出来的,不是你不修就不空,他不用你修,本来就空。我常常讲,不要去空妄想,怎么那么多事?是妄想来空你啊!妄想本来是空,你想留他也留不住,用不着你去空他,
学佛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后成佛的也是智慧。佛法是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
换句话说,我们学佛要现实一点。无论是世间或出世间的学问,假如与我们的身心性命不相关,没有利益,这个学问是不会恒久存在的。世间一切之学问及宗教,都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佛经,可说是最现实,专为度脱我们的烦恼而存在。假使研究佛经,只了解其中道理,口口声声都是佛学专有名词,学问也很高深,而没有从自己的身心之中去求证,而没有在日常做人之间去体会,那么,学佛可以说一点也没有用。
很多人学佛越学越烦恼,为什么?我的妄念好多好可怕,拼命想要去除妄念,但是又去不掉,所以烦恼不已,痛苦不堪。佛在此告诉你,无取无舍,妄念本来就留不住,何必去舍呢?
中国佛法中的禅宗要你起疑情,有疑才有悟,何况一切众生本来就在怀疑中。没有成佛以前处处是问题,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佛法说有前生,你见过?死后灵魂究竟存不存在?谁能证实?这些都是问题。禅宗的方法之一就是挑起你的疑情,你说你有痛苦,那么,痛苦从哪里来?因为有我,你又是什么东西?肉体?肉体不是你。真正的我是心,心在哪里?如此一步一步追问下去,大疑就是大悟,小疑就是小悟。现代青年喜好学禅,问他有没有问题呢?半个问题都没有,不疑就不悟,这样还学什么禅呢?禅宗讲参话头,“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迦叶为何微笑?牙齿白呀?释伽牟尼佛又为什么要拈花?假如你不去参究这类问题,那就不要学禅了,没有怀疑,何来开悟?
佛说一般人学佛都是“以轮回心,生轮回见”,例如我经常笑说你们学佛哪算是学佛?那是投资做生意,我学了三年佛,怎么没有效果?学佛要什么效果?因此,“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什么是大寂灭海?就是中国禅宗所说的“放下!”在一念之间,全都放下了,连“放下”的念头也放下了。可是,一般人都求效果,不求放下,唉呀!我学了佛以后,生意越做越失败,事情越来越不顺利,请问我们学佛是学什么?难道就为了钱越赚越多吗?“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学佛首先要切断世俗的计较心、功利心、先将求功德、求平安之心放下,才可以学佛。
我们众生都是以虚幻的妄想来学佛修道,结果,不学佛还好,越学佛,妄想越多。都用自己的主观成见来解释佛法,越学越离谱,越讲越离谱,甚至走上魔道都不自知。“虚妄浮心,多诸巧见”,自作聪明谓之巧见,没有依照佛的真正教理,而妄加己见,因此永远不能达到圆满觉性而成佛。
众生本来是佛,是否就可以不用修行?不行,譬如挖到了金矿,但是,金矿不是黄金,没有什么用,必须加以锻炼销熔,去掉杂质,炼成纯金,才有价值。黄金不是经过销熔才产生出来的,而是原本就存于矿中,把其他杂质去掉,留下来的就是黄金了。
大乘的菩萨们为了救度众生,以各种不同的形态重回世间,自己得了道以后,再回到人间来,我们一般人修行是为了“超凡入圣”,菩萨则是“超圣入凡”。至于变化的道理,各位可以参阅“法华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菩萨是为教化众生而来,换句话说,菩萨是最伟大的教育家。
哪两种障呢?“一者理障,碍正知见”,知识越高,学佛往往越难,佛学的知识越多,成佛反而越有障碍。为什么呢?主观的成见多,本来脑海里很单纯,学了佛或是信了宗教以后,看别人都不对,唉呀!怎么不学佛?怎么不来信教?好像不学佛、不信教就是犯罪似的。然后,拿了一个宗教的尺度到处去衡量别人,批评这个人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我恭劝大家,学佛修道要“严于律己,恕以责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中国人讲道德,结果,往往都以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而不是要求自己;其实道德是要恕以责人,别人有错要包容,尽量宽恕别人,原谅别人。
孟子有句话讲得极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每个人都有傲慢好胜的心理,都想比人家好,都想教训别人,都想指导别人,这是人的毛病。这是什么心理?在佛学上是属于贪、嗔、痴、慢、疑中“慢”的作用,也就是贡高我慢,由我见而来,如果有人以盲指盲,自认高明,那这种“邪师过谬”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在佛法是自认为是老师,自认为有所得而教人家,会出差错的。
菩萨永远是济世救人,教化人家。“乃至示现种种形相”,这就要看“华严经”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事迹,善财参了五十三位大善知识,有做屠夫的,有做皇帝的,有做妓女的,有做比丘的,有作比丘尼的,有卖唱的,也有修外道的。真正的佛法不拘于形式,并不一定非要剃个光头,披个袈裟,敲个木鱼,才是对的。
我们讲到这里,常常碰到出家或在家的朋友们,有很多的见解都属于外道而不自知。在我个人的观点看来,现在很少有真正的佛教,都掺和了许多外道知见,譬如以打坐来说,有人说子午卯酉的时辰不可以打坐,而另有人则说非在子午卯酉的时辰打坐不可。子午卯酉的时辰能不能打坐这是道家的观念,而且这还不是正统道家的观念。真正的佛法是破除了时空的观念,哪里受子午卯酉的限制?又如看风水选日子都是同样的道理,真正一个学佛的人,应该是时时大吉,方方大利,万法唯心嘛!
所以,我常常对年轻人说:你不要来学佛啊!先去学做人,人都做不好,如何学佛呢?对不对?例如这种求加庇、求加持的依赖心理,如何能学佛呢?所谓加庇是你自己本身先健全起来,然后加上庇护,互相感应。自己不努力,自己不用功,佛菩萨想加都加不进去,想庇都庇不上去。
圆觉自性就是我们心性的本体,也就是“华严经”所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就是佛,佛就是众生,三者一体。若真想见佛,不是要见到佛的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基督教说不崇拜偶像,佛教也是一样不崇拜偶像,“金刚经”上说:“若人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但是,基督教讲究不崇拜偶像,却拜起了十字架。佛教反对崇拜偶像,为什么又拼命拜佛像呢?其实不是拜佛像,而是拜自心。当你一念诚恳恭敬拜下去的时候,心无杂念,心即是佛。而且你把佛像当成真的佛拜,立假即真,万法唯心,因为你的诚心,感应道交,自助天助,只要你的心造得出来。它就是真的,自然就有功效。
什么叫解脱?不要以觉碍为碍,那就得自在了。学道而没有道的味道,觉得自己非常平凡,即使成了佛也很平实,平实就是道,平实就是佛法,千万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身佛气,怪里怪气的,弄得与平常人不一样,那就不平实,那就有点入魔了。
一般人学佛修道都在希求一个东西,都向心的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个最大毛病--不敢承认“此心就是佛”,这是众生的大病所在。人总是把佛、菩萨的境界幻想成非常高不可及,深不可测,所谓“高推圣境”。人都受幻想或回忆的宰制,就是不愿面对眼前的现实。如果能够很平实地认清平等的心就是佛,那又何必汲汲外求呢?
什么是佛?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就这么简单。一切众生何以不能明白?因为不肯平常。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一定是很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真正的伟大。一般人学佛修道何以不能成就呢?只因不肯平常。各位看看学佛的人好忙哦!这里拜佛,那里听经;又是供养,又是磕头;又是放生,又是捐款;忙得连自己家人都不顾。结果,什么都没有,当然没有,因为太忙了,太不平常了。
哪一个是善知识呢?要‘心不住相’,心不被外形所限制住,走小路,不着声闻缘觉境界,声闻是小乘道罗汉境界,缘觉是独觉佛,也叫辟支佛,属中乘道;唯有走大乘道才有资格称善知识。他的戒律清严,‘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他教导众生讲究人格修养,守规矩,守戒律。‘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找到这样的善知识,就可以大彻大悟。
‘礼记’的儒行篇,说明如何才有资格称得上知识份子,如同佛教的戒律,说得清清楚楚,其中提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那么,怎么样才是师道呢?简单的分为两个观念,经师和人师。经师就是学问能够承先启后,人师可就难了,等于佛教的戒、定、慧样样俱足,大彻大悟,这才够得上善知识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