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文化集团杨伟光 上海绿地与华人文化携手打造盘龙谷文化城

2017-1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浪房产频道推出"新盘全接触"互动专栏,邀请北京在售新盘或即将开盘的项目老总详细介绍楼盘,网友可在线直接向老总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会以第一

新浪房产频道推出“新盘全接触”互动专栏,邀请北京在售新盘或即将开盘的项目老总详细介绍楼盘,网友可在线直接向老总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会以第一时间即时给大家进行介绍。

最近,绿地集团(企业专区,旗下楼盘)的营销总监李蓟先生做客新浪“新盘全接触”,详细解答网友对盘龙谷 (论坛 像册)项目的各种问题。

附:视频 李蓟做客新浪聊绿地发力环渤海文化产业地产

以下为现场播报: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上午好。这里是新浪的房谈直播室,我们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绿地集团的营销总监李蓟先生,欢迎您的到来。

最近大家对环渤海圈和整个京津经济感兴趣,因为这方面对于天津方面的支持,整个环渤海区和北方地区为中心的话题已经从去年传播开了,大家对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外,逐渐对京津环渤海的整体经济比较感兴趣。今天绿地集团推出盘龙谷文化城项目,规模庞大,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核心腹地。我们对绿地集团最早知道做住宅方面有比较出彩的地方。而今天盘龙谷项目定位于文化产业,我们先问一下李总,绿地为什么在进军环渤海圈会发力在文化产业的基点上呢?

李蓟:这是一个相对容易的问题(微笑),就经济发展而言,当下京津地区发展到今天,从珠三角也罢,长三角也好,目前推进到了环渤海地区,那么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因为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个地区整体发展模式还是靠经济推动力、出口贸易和民营经济,及强大的国企为背景拉动的。他们在近20年的时间比较出彩。那么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奠定了除北京,作为北方经济中心这样一个地位。那么京津经济中心如何打造呢,如何使京津两地实现一体化,如果还是按20年以前或者20年中间不断发生的步骤来做,从目前的大环境来讲并不是特别的符合。因为当时政策支持的导向,综合国力各方面的原因,包括金融财经的倾向等等,国民生产总值完全是不一样的状况,如果还是重复这样发展的话,我觉得肯定对于经济的成长不会带来太明显的改观。

我们的环渤海地区的优势是什么?除了在京津直辖市的层面以外最大的就是在于文化底蕴。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但是我们的文化始终没有产业化,虽然有些号称是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等等的文化基地,但是这个产业化的路还是走的比较艰辛。那么盘龙谷的出现,这个项目的定位就是在京津地区打造文化增长级产业,以此配合推进天津滨海开发区的发展,给环渤海经济圈注入了新鲜的产业血液。我相信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文化方面的实力及地位是国内目前没有一个城市可以取代的。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强大的实力背景,再加上推进滨海开发区的重大历史任务,环渤海经济区的联动,我觉得在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位置上打造盘龙谷文化城大型文化项目是非常合适的。而且我觉得对于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言,我觉得具有较为实际的推动力。

主持人:政府方面我知道,2000年初开始提倡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的培养要点,但是这么多年过来并没有实际的感受到政策方面的支持,那么我们想知道集团开发盘龙谷文化城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当地政府或者其他方面的支持?

李蓟:北京地区知道盘龙谷文化城项目的业内人士应该是越来越多了,知道绿地集团的业内人士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对于文化产业,文化城的建设得到了哪些层面的支持,我觉得知道的还不是特别清楚。首先就是在政府的工作报告里面,把盘龙谷文化城作为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这是政府层面的有利支持。而且在天津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带领下,他们也已经把最优惠的文化产业政策给于支持这个项目的发展。甚至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间还会有更大力度的支持,比如说大的交通配套建设,包括未来有望轻轨可以拉过来。

目前最大的支持,还是把它作为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最大的推进项目,周边的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另外就是最优惠的税收政策,到底什么是最优惠的税收政策,我们绿地集团和华人集团也在收集全国最优惠的文化产业政策,把这些报告提交到天津市政府,然后最终由领导做一个决定,能否在这个基础上再给于进一部优惠。我想有这些政策优惠支持的话,既是经济特区,现在又是文化特区,打个比喻啊。有政府层面大力的支持,对于整个项目的推进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而且这个项目在离北京的实际距离就不到1个小时车程,我相信这么大的文化城的项目建设,这么大体量出现在北京一小时的经济圈范围里面,可能在全国目前是具有唯一性的了。

主持人:我知道政府如此大力的支持,肯定对于区域经济起到一种联动作用,我不知道绿地和政府方面是怎么样的考虑呢,对这个区域经济产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作用呢?

李蓟:盘龙谷文化城在这里面就要说到一个产业概念的问题,以前我们所搞的文化产业园区是少有产业的联动,没有产业的分工集群,产业的很多环节和要素不能聚集在一起,往往形成了“空城”,打着住几家公司拿一些优惠政策的幌子,实际上是没有人的,也没有任何的机构进入的。我们依托靠近北京的优势,依托天津经济发展,滨海开发区的优惠政策的优势选择了这样一个地区。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就是要把这个产业链条做起来和完善起来,也就是说如果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从粗加工一直到精加工,包括最后走向整个交易的完备,形成这样一个产业链条。这个产业链形成必然会把天津和北京连成一起。在我们前几年看来天津和北京的经济并没有真正的走到一起,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可以和京津两地连动,找到一个共同的主轴推动,这也是能够打动政府的关键因素。

主持人:刚才您给我们介绍的这个项目是绿地集团和华人文化共同打造的,你们采取是一种什么样的合作方式呢?

李蓟:这个是强强联手,我们合资在天津注册了一家公司,叫天津盘龙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这和一般的房地产注册公司的名头有点儿不一样,一般都是叫做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或者房地产投资公司,我们叫天津盘龙谷文化有限公司,这是绿地集团和华人文化集团共同注册打造的一家公司。

绿地集团实际背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较强的,它不仅是做住宅产业,它的主要强项还是打造综合产业为主。我们在郑州、南京、西安、成都、沈阳、牡丹江和目前在哈尔滨等等,大概全国有30个市,涵盖了住宅、涵盖了办公等等多种综合体开发,甚至于出现很多标志性的项目,超高的摩天大厦也有打造。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集团背景可以上绿地公司官方网站。华人文化集团是一家著名的文化机构,代表人物杨伟光部长。为什么天津市政府那么重视这个项目,这个和华人集团也有一定的关联度。

杨部长是中央电视台的老台长,后来认广电部的副部长,华人文化由他领衔,还有执行董事长夏骏先生,他们主导过很多优秀片子的编剧工作,像80年代末的《合商》、《西游记》、《三国》等等,制造商、编剧这些是幕後的,不像明星容易被曝光,但是这些作品都是很强的代表性并由他们完成的。

无论是杨部长也好还是夏骏先生也好,只要提到他们,只要你是北京的文化人都应该知道,所以这是一个强强联手的项目。

主持人:我听说过盘龙谷这个项目涵盖了很多物业类型,它是产业链的发展。我想请你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和其他原先的,我们在很多其他地区都可以看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李蓟:不一样的地方(笑笑),像无锡的三国、横店,这些都是外景基地,这和文化城的概念还是有所不同的,它可能是文化城里面的要素,或者不一定成为要素之一。它利用了当地的旅游资源、风光资源打造的影视基地。但是经常会出现“空城”的现象,这些外景基地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它的布景是固定的,如果一个摄制组老去那个地方拍的话,也会相应产生视觉疲劳。据我了解陈宝国总是去无锡拍片子,拍了这几部电影后他都不太想去了,因为总在一个地方,你风景再好也会腻的。当然北京和上海也有一些所谓的文化产业园区,可能它有大型的室内摄影棚,大型的演播室,配合有一些酒店,甚至有某些的艺术学校,像星光影视基地,中影基地我们都去看过。星光影视基地已经启用了好几年的,它的摄影棚也好,演播室也好,我了解很多都是空的。

很多外景基地我也去了,我刚到北京第一次打的过去一个影视基地,售票人他说我一年没有看到的士过来了(夸张的说啊)。所以,这些都是关键,它和我们的差别在哪里?它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条,没有集合一些产业要素和集群,没有形成产业分工,没有打造“城”,没有“城”的概念,就意味着这些东西都是浮在表面上,如果有城的概念就有人口,有了人口就有办公的需求,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和旅游休闲服务的需求等等。我们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文化城,这个城市的人口肯定是以文化为主的人口,如果“城”的因素形成了,反过来对文化是一个很有力的支持。我相信这个是我们和其他的文化园区、产业园区的一些重要的区别,就是我们是文化城,我们号称是东方文化硅谷。

主持人:其实这个项目在目前来说还是和以前很多的影视基地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是一种新的尝试。其实一个“城”的概念做起来困难的。你们在文化和城市的新城建造的衔接上面,你觉得碰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李蓟:当然问题是会有了,因为环渤海地区也是刚发展,以前主要是发展北京,这两年开始往天津发展。除了这两个城市以外,其他地区说句实话没有太快速的发展起来,这和长三角和珠三角有一个巨大的区别。你离开北京的六环以后,你看到的场景和北京六环以内或者四环以内完全是两个世界。城市差异化过大,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它虽然目前和北京实际的距离一个小时的距离,但是这一个小时感觉落差很大的,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区域的认同感等等,长期形成了思维模式对北京地区一般的老百姓也好,文化人士也好形成了这样一个观感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如何打破他们思想理念的魔咒,让他意识到这个区域将来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中国文化事业的推动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要去做的事情。因为它原来的基础是相对比较差一些,这是我们面临最大的瓶颈因素。

主持人:从地产一下跨越到文化产业的开发,你觉得文化产业的开发优势在哪?

李蓟:你指的是绿地还是指整个文化产业?

主持人:不仅仅是绿地,还是整体的文化产业。

李蓟:因为地产开发模式无非就是大家熟知的开发模式,地产开发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对于一些大都会城市形象的改变,应该说是有非常巨大的作用,而且房地产这个行业对国民经济,对民生行业等各个行业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近20年以来对中国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也好,城市形象改变也好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经济毕竟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从目前来看纯粹的地产行业,应该说实际对当地经济的帮助肯定不会是很大的,就是实际产生的帮助不会很大。比如我盖两栋楼,对当地的居民就业会有帮助吗?不有太大的帮助。对推动他的经济增长,就业率的提高不会有太大的实际帮助。我们在全国有很多的楼盘入住率不是很高,居住办公都很少有人,长年累月下来形成了空楼的现象。对当地经济没有帮助,反而成为制约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和其他的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在蓟县这个地方发展经济是有难度的。无论是大的配套、小的配套、人力资源等等各个方面来讲,说实话它没有太大的优势,而且也不是一个交通要道,要发展经济必须需要一个良好的大区域环节。但是这个地方有两大优势,第一大优势它靠近北京,又属于天津,这是它的一大优势。目前最困难的道路状况已经解决了,交通问题解决了。还有一大因素很多人没有体会到就是景观,旅游方面的优势,它有非常多的景区,包括盘山,有很多的湖泊甚至是国家地质公园,但是前几年还没有把它做包装,可能大家知道的不多。在北京有很多人知道盘山,但是盘山周围有什么大家不知道,这些优势可以很好的被文化产业所用的。北京我看了很多地方,有它那么多风景,景观优势的不多,这也是文化产业存在的必然基础。我们为什么在蓟县发展文化产业,而不选择其他的经济模式,这是最大的一个动力。

文化产业和经济的推动力是相辅相成的,你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地步,你如果文化发展不起来就叫“暴发户”。国人前几年出去的时候外国人既爱又狠,爱的是到商店都大肆采购,甚至去德国的时候星期天不开门,为我们悄悄打开了后门,我们进去了看什么买什么。但是,很多一些习惯,平时养成的这些习惯是不够的。所以,在目前的整个国际形势意识形态大的态势下,说实话如果文化产业不带动起来的话,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不够的。中国经济到明年可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为此文化强国的概念将作为目前发展方向也逐渐得到了深化。

主持人:到了物质阶层应该进入到一个精神层面了。

李蓟:这个经济不是拿经济算成钱的,好莱坞的东西打遍全世界创造的多少利润,他一部电影,我们出口的纺织品卖掉多少才抵得掉它的电影的价值,而且它的电影可以传播它国家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传播他的文化。

主持人:从目前看,全国范围内做这样大型的产业还是比较少,凤毛麟角。

李蓟:为什么在北京地区,因为北京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它有首都巨大的平台优势在里面,这个优势没有办法被其他城市取代的。只要利用好这个平台,这个项目是大有希望的。

主持人:问个八卦一点的问题,记得以前一个地方拍了一个很有名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那个地方就会同时成为旅游观光地区。不知道盘龙谷这个项目在开发的时候会不会借助这种力量?

李蓟:我们的建设是同步进行的,一期、二期、三期同步进行文化设施的建设,在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也是同时对文化产业的招商和引资。目前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和眉目,有的实际合同都签了,甚至筹建亚洲最大的室内摄影棚,这些都在紧锣密鼓的布置中间。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自己还想拍摄一个电视剧,我们绿地和华人联手打造一个电视剧,室内的情景剧。

当然现在本来要不是因为有超级女声的话,我构想搞一个全国海选,然后到初试、复试、半决赛、总决赛,把这个项目放的无限大。但是文化部的政策,我们只能做线下的活动了(笑笑),但是电视剧和室内情景剧我们还要拍。因为我们在上海的周边,江苏省的昆山搞了绿地21城的项目,因为我们搞了绿地21城,所以当地衍生出一个产业,叫做花桥国际商务港,我们受了这个启发和实践,协力在蓟县搞了这样一个项目,只不过我们把文化的要素放在里面。所以我们不是凭空想象的,毫无经验的。

主持人: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对李总盘龙谷项目的了解我们只能到这一块,我们很多的网友会非常有兴趣了解更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李总以后多多来新浪,多多介绍这个项目,我们有很多的网友对相关的问题希望了解,我们希望盘龙谷真正做到创造很多亚洲或者国内的第一,谢谢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