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宁是个官二代 赖宁父母:英雄是时代需要 宁愿要个平凡儿子
赖宁父母目前阶段最大的愿望是照顾好小外孙女
远去的赖宁 追踪
从声势浩大的全国宣传,到如今退出教材、画像雕像遇冷,曾经的英雄少年赖宁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赖宁的父亲赖正纲和母亲黄和榕心中,尽管已经过去23年,但很多事情依旧清晰。赖宁生前看过的上百本连环画、考试试卷、照片,两位老人至今珍藏着。
在绵阳,两位老人过着平淡的退休生活,跟女儿生活在一起,照看2岁多的外孙女。等雅安(微博)到西昌的高速公路通了,两人还想回石棉(微博)看看。谈到儿子赖宁,他们说:宁愿要个平凡儿子,也不要个影响几代人的英雄。
■在赖宁父母居住的小区,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一家人和赖宁的关系
■2009年,一位北京的记者来采访。这位记者是带着质疑来的,看了赖宁留下的东西,“相信了”
■对于外孙女,赖正纲说,他不会刻意用赖宁的事迹去教育她,一切都顺其自然,因为他不知道外孙女是怎样思考的
1991年离开石棉后
夫妇俩只回过那里两次
在客厅的沙发上,2岁的刘六一会儿扑向外公赖正纲怀里,一会儿又扑向外婆黄和榕。刘六长得很像赖宁,脸庞清秀,眼睛很有神。
赖正纲老家在绵阳涪城区,1966年参加工作后就分配到石棉县。1991年,在赖宁牺牲3年后,作为石棉县水利局局长的赖正纲,平级调任雅安市水利局水政科科长。次年,为了照顾家中年迈的母亲,赖正纲又平级调回绵阳,在新组建的武都引水工程指挥部任副指挥长,直到2001年退休。
离开石棉后,赖正纲和黄和榕只回过石棉两次:一次是1993年,赖宁的墓迁建到烈士陵园;还有一次是2000年,和亲戚到海螺沟玩,回来时从泸定顺道到石棉县住了一晚。回去的次数少,除了因为退休前工作忙外,还有就是交通太不方便了。
现在的他们,生活平淡而幸福。女儿赖彬1997年大学毕业后,在离家不远的一所中学教书。2009年,外孙女刘六出生,两位老人就帮着带外孙女。石棉县宣传部曾通知赖正纲夫妇到北京参加“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因为要带外孙女,两人婉拒了。在他们居住的小区,也很少有人知道,一家人和赖宁的关系。
对于夫妻俩而言,石棉县是个让他们怀念的地方,工作25年,儿子赖宁长眠在那里。两人计划着,等雅安到西昌的高速公路通车后,再回石棉看看。
如果没有那场山火
赖宁也许是个画家
如果没有那场山火,现在的赖宁也许会成为一个画家,赖正纲说。赖宁曾获雅安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他当年的画作,黄和榕用几个档案袋装着,里面还有赖宁的试卷、作业本、日记本。
在书柜一边,整齐地放着上百本赖宁曾看过的连环画,《轮台思过》《李四光》《新方世玉》……连环画一侧,还写着“兵兵兵”和“宁宁娃”等字样,以区别连环画的“所有权人”是赖宁还是妹妹赖彬。
黄和榕说,赖宁从小就喜欢看书和写东西,家里也订了《少年文艺》《红领巾》等杂志。上初中后,赖正纲带回来的《参考消息》,赖宁也会一口气读完。
在初一一次政治考试考卷上,一道简答题“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赖宁的回答是:我们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放在次位,必要时要舍得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集体利益,关键时刻甚至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去维护集体利益。这仿佛一语成谶,第二年,14岁的赖宁就在扑山火时牺牲。
2009年,赖宁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后,一位北京的记者来采访,赖正纲说,这位记者是带着质疑来的,看了赖宁留下的东西,“相信了”。
唯一一次“沾光”
为女儿转学自报家门
赖宁去世后,全国各地的人陆陆续续给赖正纲夫妇写信、寄钱,总共寄了1000多元。这在当时是笔不菲的数目,两人当时的月工资才几十元。还有人特意从外地到石棉看望夫妇俩。夫妇俩拿着这些钱,都捐给了当时的学雷锋学赖宁办公室。
赖正纲说,作为英雄的家人,只沾了赖宁一次光:1992年,赖正纲调回绵阳,女儿赖彬从雅安中学转学到绵阳,学校是重点中学,进人非常难。赖正纲找到学校教务处,对教务处领导说,“我是赖宁的爸爸,赖彬是赖宁的妹妹。”教务处的人非常感动,就帮着落实了赖彬读书的事情。
在赖彬任教的学校,一位老师说,他们都知道赖彬是赖宁的妹妹,但赖彬并未因此得到“好处”,就是一位平凡的英语老师。“干好本职工作,不给英雄抹黑。”赖正纲说,作为赖宁的家人,他们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对于外孙女会顺其自然
不刻意灌输赖宁精神
赖正纲今年67岁,黄和榕也63岁了。两人不上网,外界发生的事情,比如赖宁画像被撤等事件,两人也是后来才知道。前两天,也是朋友打电话他们才知道太原的事。
“中国十几亿人,各有各的想法,正常的。”赖正纲对此很平静,“英雄是时代的需要,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但赖正纲也认为,学习赖宁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不冲突。
赖正纲说,赖宁扑火牺牲的行为,只是偶然事件。他牺牲后,人们通过他留下的日记、奖状等,发掘出赖宁的故事,的确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值得宣传。赖正纲说,赖宁事迹的核心,就是当时的李鹏总理题词概括的:“学习他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
赖正纲说,社会上的思想,他无法左右,只有让历史去检验。而对于外孙女,他不会刻意用赖宁的事迹去教育她,一切都顺其自然,因为他不知道外孙女是怎样思考的。
成都商报记者 杜玉飞 蓝婧 绵阳为您报道
赖宁母亲:
“如果他活着,一定很有出息”
“他很执着,很犟。”过了23年了,但赖宁的一颦一笑,黄和榕至今记忆清晰。
黄和榕说,只要是赖宁认定的事,就会一股劲儿做到底。那时发生山火是常有的事,赖宁与几个好朋友成立了探险小组,经常上山救火。赖宁遇难那一天,就像往常一样,山火又发生了。看到赖宁久久未归,黄和榕和隔壁的李阿姨赶到山上到处寻找,可始终不见赖宁的踪影。
第二天,黄和榕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但他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赖宁是在撤出火场后第二次又冲进山中牺牲的,就像他一向不服输的个性一样。成都商报记者问黄和榕,如果赖宁第二次冲进火场她在身边,你会放他去吗?黄和榕轻轻地回答:“不会。”
赖宁牺牲后,黄和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多次参加赖宁事迹巡讲。每次巡讲,都会让这个母亲又伤心一次。“国家需要赖宁精神,我们会全力配合,但不会主动去。”
“如果赖宁还活着,他一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看到可爱的外孙女,黄和榕总是不禁想起自己的儿子。但她很快又说:“我宁愿他不是个影响几代人的英雄,而要一个平凡的儿子。”
赖宁日记和作业节选:
关于爸爸:
在我的脑海里,局长、科长、什么助理的工程师,都是严肃的人。一天到晚皱眉深思,好似有想不完的问题……但是我的爸爸,却永远是那么平易近人,温和慈祥……有一次我问他:“什么叫纪律?”他就慢慢地仰起头,想了一会儿说:“就是制定的规矩。”有一次我居然把别人打伤了,他严肃地叫我去老师那儿承认错误,还要向同学道歉,我知道他说一不二,只好照办了。
我的爸爸是一个共产党员,他日以继夜工作,负责一项项工程。他哪天也不休息,星期日也去工作,有时候饭也顾不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