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德穆斯林 马海德的中国情缘 林 莉
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期,一名美国医学博士,怀着治病救人的善念来到中国。他原本打算在中国停留一年,最终却永远地留在了这里。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娶了一位中国妻子。他就是新中国卫生保健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消灭皮肤病、防治麻风病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马海德。
马海德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水牛城的一个阿拉伯移民家庭,1931年毕业于贝鲁特美国大学医科,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求学时期,马海德结识一位中国留学生,了解了一些古老东方悠久灿烂的文化,同时也了解到中国是一个贫困落后、任由西方宰割的国家。马海德对中国充满着好奇,强烈的治病救人理想促使他到中国行医。1933年11月,马海德孑然一身,毅然漂洋过海来到上海。
在上海,他先后在广慈医院和外滩的米斯德特医院工作,工作期间他结识了一批进步的国际友人,如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新西兰记者路易·艾黎等。在上海,马海德还参加了路易·艾黎等人组织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
在马克思主义读书会里,史沫特莱和路易·艾黎对马海德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他向往解放区,愿意到解放区从事医务工作。史沫特莱和宋庆龄有着特别亲密的友情,就将马海德对中国革命的热忱告诉了宋庆龄,宋庆龄和马海德两人交谈过多次,孙夫人很喜欢听马海德谈他对中国的看法,而马海德则对她十分敬重。
1936年6月,宋庆龄要马海德去她家一晤,告诉他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准备邀请一个受过正规训练的西医,来帮助革命根据地建立医疗机构。就这样,马海德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延安。
延安当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中心,中共中央的高层领导大都会聚于此,从前线到延安汇报工作或开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都接受过马海德医生的检查或治疗。马海德认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人民争取未来的幸福生活,作为医务工作者,他必须保证他们的健康。保证中央领导同志的身体健康是马海德在抗战时期的一大贡献。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马海德开始担任八路军总卫生部顾问工作,被派到山西八路军总部工作。1937年2月,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被上级党委批准,预备期为一年。1937年年底他返回延安,开始筹建八路军总医院。马海德为人正直诚恳、医德高尚、工作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很快学会了当地土语,深受周边群众欢迎。他不仅能被广大群众接受,而且能被群众当成自己人看待。
1939年冬季的一天,正在鲁迅艺术学校学习的周苏菲匆匆敲开一个窑洞的门。周苏菲1919年出生,浙江舟山人。1937年8月因积极宣传抗日上了国民党特务的黑名单,1939年经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介绍来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周苏菲刚从上海来到延安不久,因长途跋涉的劳累和水土不服,患上了鼻炎。开门的是一位身穿灰色八路军军装,胡子拉碴的年轻人。他看上去像一位粗犷的西北汉子,只是高高的鼻梁和深深的眼窝显得与众不同。他就是马海德。
见面的那一刻,马海德被眼前的周苏菲深深吸引住了。1940年春节,马海德主动邀请周苏菲出去散步。对于马海德的邀请,周苏菲的思想非常矛盾和复杂,也产生过犹豫。尽管在延安,人们并没有把马海德当作外国人看待,他的服装和日常生活也与八路军一样,住窑洞、吃小米饭、给战士和老乡们看病,但他毕竟是个美国人。
可她又想到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都在愉快地过春节,马海德“独在异乡为异客”,难道他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吗?想到这里,周苏菲的犹豫消除了。“我应该以革命战友之情来对待他的邀请,我没有理由拒绝这样一个国际主义战士的邀请。”周苏菲开始了和马海德的正式接触。
延河畔,腊月的北风仍使人颇感寒意,但马海德却不理会这些,他对周苏菲的应邀感到欣喜,他兴致勃勃地和周苏菲说个不停,把周苏菲看作知心人,谈他的身世,谈他童年时在美国饱尝的辛酸,谈他决心献身中国革命事业的抱负。他谈得那么真挚、那么诚恳,周苏菲被他的谈话吸引住了,深深感受到马海德的高尚情怀。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两人的心靠得更近了,马海德也由于有了周苏菲工作劲头倍增,心情更加愉快,终于有一天晚上,他向周苏菲倾吐了埋藏在心底里的爱情。就是从那一夜开始,周苏菲思想上矛盾起来,整夜整夜睡不着。她知道,马海德的话语是真诚的,对周苏菲的爱也是真实可信的,而且周苏菲发觉自己也对他产生了爱情。周苏菲终于答应了马海德的结婚请求。
新中国成立后,生活终于安顿下来,马海德和妻子在忙碌自己的事业时,也不忘对儿子周幼马的教育。习惯美国式教育的父亲总是循循善诱地引导儿子独立自主;而周苏菲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母亲,对儿子的一切都严格要求。
周幼马更多地继承了母亲的文艺才华。他很喜欢摄影。在徘徊于医学和摄影之间时,父亲支持了他的理想,让他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摄影。果然,周幼马表现出很高的摄影天分,还成为宋庆龄最信任的摄影师。
1978年,在阔别故乡45年之后,马海德第一次回到美国,并详细告诉亲人和朋友自己在中国的一切。在他的影响下,他在美国的家族都充满了东方式的亲情。
1988年,马海德去世。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三分之一葬在北京,三分之一撒在延河,三分之一安葬在家族墓地。他的妻子周苏菲目前虽已是90岁高龄,仍在打理“马海德基金会”的事情,继续着中国的麻风病研究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