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全珍儿女 龚全珍女儿甘公荣:妈妈 我为你自豪
我小时候分不清她是学生的妈妈还是我的妈妈,只记得我爸爸说过:“妈妈是学校的妈妈。”
妈妈是山东人,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可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没有一个普通话说得标准的,全是一口莲花话。她不仅没有时间教我们,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
1957年,妈妈随爸爸甘祖昌从新疆回到莲花。回乡不久,她就到坊楼乡的九都中学当老师。她星期一一早就去,星期六晚上才回来。1961年,妈妈调到南陂小学当校长,照样吃住在学校,一星期回来一次。她在那里一干就是13年。后来,她调到甘家小学当校长,仍然是吃住在学校。其实,她工作过的学校离家都不远,甘家小学离我们家也只是几里路。
妈妈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时间管我们,平时生活爸爸照顾得多一些。有时我们的衣服裤子破了洞,爸爸会先用针线粗粗地缝起来,等到星期天妈妈回来,拆开了再仔细平整缝补结实。妈妈的手很巧,很能干。她每个周末回家,放下东西开始忙活。拆洗被褥,缝补衣衫,搞卫生,为我们改善伙食,恨不得把一个星期的活都干完。有时候她会给我们擀面条、包饺子吃。
妈妈对我们要求很严,不允许我们有半点特权思想。有一次,我哥哥在学校当着同学的面叫了她一声“妈妈”。她回到家就给我们几个孩子开会,说以后在学校只能叫她老师,在家里才叫妈妈。
我对妈妈的了解认识是通过她那些学生。
妈妈现在和我住在一起,逢年过节,总会有很多她曾经教过的学生来看望妈妈。他们见到妈妈的那股亲热劲,与我们做儿女的相差无几。他们当中不少人对她直呼“妈妈”、“奶奶”。我从他们那里听到无数有关妈妈的感人故事。今年春节,妈妈的一名学生专程从外地回来看望她,回忆起当年他在学校生病,妈妈熬了稀饭,端到床头,一口一口喂他的情景,这名60多岁的大男人,仍然泪光闪闪。他说:“龚老师就像我妈妈。”
前不久,我上街买菜时,一名素不相识的学生家长拉着我的手千恩万谢,说要不是龚奶奶资助3000元钱,她的儿子就无法参加今年的高考。这件事我不知道,家长说她也是刚刚知道。妈妈热心捐资助学,但她不为出名。除了那些“1 1”结对子对象知道她的名字,一次性捐助时妈妈都会要求不留名,她担心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
我经常在大街上、菜市场、商场被陌生人拉住,他们总对我讲妈妈那些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故事,每听一次,我对妈妈的敬意就会增加一分,就会更加理解当年我爸爸那句话的深刻含义。是的,妈妈不仅是我们儿女的妈妈,还是成千上万学子的妈妈,不仅是有小爱的妈妈,更是有大爱的妈妈。我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作者为龚全珍女儿本报记者唐彩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