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的创业历程 李登海:创业青年要找到自己的“玉米地”(图)
中新网莱州5月15日电 题:李登海:创业青年要找到自己的“玉米地”
作者 王娇妮
谈到玉米,他能从根茎一直说到顶部;谈到日常琐事,他却会不自觉地睡着。他是中国著名杂交玉米育种和栽培专家,是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是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之一。今年66岁的李登海谈到年轻人创业时说,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玉米地”,坚持不懈地开辟事业。
记者15日在位于山东莱州的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见到了刚从海南收玉米回来的李登海。当年,李登海用凑来的2万元人民币创业,如今他的登海种业已成为市值一百多亿元人民币的上市公司。李登海说,“像我这样的农民科学家都能把事业干成,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能比我干得更好。”
1966年,初中毕业只有十七岁的李登海在莱州老家田地间立下志向,要在农村做出事业,要科学种田,让中国人吃饱。
怀着志向,李登海在四十多年的探索研究中,让玉米叶片由平展生长逐渐变为竖起来生长,开创了中国玉米高产道路,先后7次刷新了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2次创造了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最高亩产达到了1500公斤,使每亩土地能够养活4.5个人,全国累计有11亿多亩的土地种过他的玉米种子,为国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人民币。
李登海说:“创业要有目标,但这个目标绝不是享乐。”如今,李登海的登海种业已经上市,他也成为了亿万富翁,但还保留着简朴的生活习惯,平日穿的是廉价衬衣,看到公司食堂厨师炸花生米倒多了油会心疼,到外地出差时坐的也是便宜的经济舱。自从1978年到海南育种,李登海将一年一次育种变成了一年三次,而他已连续37年在海南过年,中间只有一年接年迈的老母亲到海南过年。
李登海爱玉米胜过一切,他对记者说,每年秋天玉米收获时,他最喜悦,那种感觉比儿子娶媳妇还高兴。
“要想吃,必须先贡献。”李登海说,想体会创业成功的喜悦,就得付出心血和代价。身患多种疾病已经66岁的李登海现在仍亲自在玉米地里搞科研。尤其是到了玉米授粉等关键时刻,他只有自己动手才放心。李登海还经常蹲在地里听一种“咯吱”声,他说那是玉米生长的声音,从中能听出哪些长得好,哪些长得不好。
“年轻人最好去创业,社会上很多光辉的道路要靠自己去走。”李登海说,当年他选择研究玉米高产这条路选对了,如今的青年要抓住现在难得的创业机遇,做为国家有贡献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