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木设计师吕永中先生访谈
吕永中的作品则更偏重于意境的抒发。如果一味低头看他摆放在地上的作品,相信每一个人都是一头雾水,不明就里,只有突然抬头看到悬于作品上方,以45度角倾斜的镜面中的反射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作品是反写的草书‖地‖字。
对于类似中国传统印章的表现手法,吕永中说这是为了可以制造一种距离感,给观者一个思考空间,因为在人们眼里,汉字不过是带有一定意义的符号,却忽略了它们内在的节奏和律动之美以及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印章中的反字是一种更为抽象的状态,它迫使参观者摆脱对‖眼见为实‖的依赖,刺激已经产生惰性的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同时也为作品的参观过程增添几分乐趣。
吕永中说,他对作品中的每个细节,从材料到选字到表现手法都进行了思考,既要让每个细节都呼应车的某个特质以回应本次活动的命题,同时又要坚持自己在‖半木‖中‖半‖字的理念—-给人一种适当的提示,适当的有所指。剩下的那一半等待着参观者来完成,为此他选择了中国传统书画中‖以无形喻有形‖的意境营造手法。
虽然没有汽车之形,但吕永中的作品却让人感觉到车的无处不在。作品以科技木为主要材料,以此映射汽车的科技含量。米黄色的厚厚的板材上布满了横向的纹理,看起来犹如层层叠加的沉积岩一般,也好似车轮在大地上留下的道道车辙。
镂空的草书‖地‖字贯穿整个作品,好像奔腾的黄河切开了黄土高坡一路奔流向前。当这一切都被镜面忠实的反射出来后,经历了从困惑到顿悟的参观者不仅对大地,这个地球万物的载体,从形到神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而且还感受到了汽车在大地上绝尘而去的速度魅力。
这就是吕永中传达的汽车所带给他的自由感,一种超越了外形的自由。在吕永中的心中,自由有两个层次,外形的动态感是显而易见的,是基本的,内心的自由才是最诱人的。他用‖打坐‖打了个比喻:虽然身形看似不动,思想早已自由驰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