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大奖邓锋 比诺贝尔奖金还要高的未来科学大奖 将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未来?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月15日晚,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未来论坛2017年会现场举行.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以及物质科学奖

1月15日晚,首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未来论坛2017年会现场举行。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以及物质科学奖捐赠人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分别将大奖奖杯交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和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手中。现场宣布新设立"未来科学大奖·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由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捐赠。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每个单项奖由4名捐赠人出资,奖金100万美元,比诺贝尔奖金800万瑞典克朗(约合89.7万美元)还要高,略逊于去年刚提高到120万美元的邵逸夫奖。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要让科学家成为这个时代的"网红"

"人类在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短短数百年,从几乎一无所知到比较清晰地掌握了从几百亿光年的宇宙到10的负18次方米的夸克这样跨44个数量级尺度的基本知识,人类又可谓伟大,这正是科学的力量。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学。"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丁洪,是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轮值主席。

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之一、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从小喜欢生命科学,20年前差一点攻读了计算生物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之一、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马化腾,小时候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天文学家。物质科学奖捐赠人之一、北极光创始人邓峰,从中学物理老师那里领略了量子力学的魅力后,曾一心想要成为物理学家……

当科学家遇到企业家,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这群企业家心底里都怀有一个科学家的梦想,一个科学大奖的出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之一、高瓴资本集团创始人张磊说得实在:"我是做高科技投资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仅仅靠创新商业模式已经难以取胜,还是要有科技价值。不管是企业还是国家的竞争最后就是科技的竞争,这就特别需要基础科学的发展。

作为捐赠人,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把大奖作为一个平台,促成更多的科学发现,也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成为科学家。我们就是要让科学家也能成为这个时代的‘网红’。"

"我们把自己的科学信誉也押了上去"

未来科学大奖是怎么评选出来的呢?"我们曾经拜访诺奖评委会,也是按照诺奖程序完成了这次评奖。"丁洪介绍,未来科学大奖下设科学委员会,目前由9位科学家组成,包括两位数学家、两位物理学家、两位化学家、两位生物学家和一位计算机学家。

除了丁洪,还有芝加哥大学讲座教授何川、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李凯、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北京大学教授田刚、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文小刚、美国西北大学终身Pancoe讲席教授夏志宏、哈佛大学Mallinckrodt讲席教授谢晓亮。

"我们把自己的科学信誉也押了上去。"丁洪说,国内有些奖是匿名评的,对评委的声誉没影响。9位科学家的名字很早就公开了,他们都把这一工作视为对历史的承诺,希望评选结果得到科学界的公认。

未来科学大奖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家委员会确定五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各候选人的工作成果给予评价。最终的获奖者由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专家的评价不记名投票确定。

"捐赠人虽然出了钱,但并不参与评选过程。"未来科学大奖监督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高西庆介绍,这次评奖持续了七八个月,每次科学委员开会,很多科学家都是自掏腰包从美国赶来。

未来科学大奖,会成为中国的诺贝尔奖吗?

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得主薛其坤在获奖致辞中回顾了自己从山东沂蒙山区出发所经历的科研历程。他感慨万千地说,中国科学正处在黄金时代,他本人就是这个时代的幸运者。

诚如斯言。中国已成为世界科研界的新兴力量。1997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自然》上的原创研究论文仅占0.3%,截至2015年,这一数字已升至8%。自然指数分析显示: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自2012年至2014年增长了37%,远超平均速度,贡献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一直有人在问,未来科学大奖是否会成为中国的诺贝尔奖?其实,答案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中国科学家的科研实力是否有加速度的提升。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说,未来科学大奖填补了我国民间权威科技奖项的空白,也让中国科学在走向强大未来的路上有了新的助力。

不管怎样,民间资本的介入使得对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更加多元化。于科学而言,实乃幸事一桩。未来,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