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雀斑”如何成为斯蒂芬·霍金
名人传记是最容易出彩的影片类型之一,但也因涉及真实人物而经常遭受不满与异议,如果所刻画的角色仍然在世,那就更是难上加难。正在北美公映的《万物理论》讲述的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求学时的爱情故事。已经72岁的霍金本人接到邀请从剑桥前往伦敦提前观影,他会做何评价?想到这些,在片中饰演霍金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就坐立难安。
看片前,霍金对他说,“无论好或是不好,我都会告诉你的。”他即刻回应,“不不不,斯蒂芬,如果你真觉得不好,也不要再讲给我任何细节,我不敢听。”
如坐针毡的123分钟过去了,当放映室的灯亮起,看护帮霍金擦去眼角的泪痕,“有那么几场戏,我甚至觉得看到的就是自己。”霍金对影片表示了赞许,并邀请导演詹姆斯·马什以及编剧安东尼·麦卡滕一起去酒吧喝香槟。埃迪悬在心上的大石终于落地,“你总是希望能抵达那个目的地,尽管路上布满荆棘。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具挑战性的演出。”
记者:导演詹姆斯·马什怎么会想到找你演霍金?
埃迪·雷德梅恩:其实最初我并不在演员的候选名单上,他们列出了很多可以出演霍金的优秀英国演员,包括安德鲁·加菲尔德、迈克尔·法斯宾德等等。但我的经纪人觉得这是个值得争取的好机会,于是他帮我预约了和导演詹姆斯·马什的会面。
那是在下午三点伦敦的一个小酒吧里,我点了杯啤酒,导演要的是咖啡,我猜想也许我们并不兴趣相投。但结果是酒精和咖啡因让我们一见如故,即使不确定这部电影能拍成什么样,但我们仍愿意冒风险,即使最后证明可能是个错误。于是,连试镜也没有我就签约了。
记者:接戏之前,你对霍金了解多少?
埃迪·雷德梅恩:我曾在剑桥校园里远远望见过坐在轮椅上的霍金(笑)。
记者:那你事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埃迪·雷德梅恩:我补习了那些大部分人可能已谙熟于心的东西,比如艺术史以及很多与黑洞相关的知识,还有几乎所有能在网上找到的有关霍金的文字、影像资料,但等我读完剧本才发现还有太多需要再学习的。
当时我的第一直觉是必须回到他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去体验,毕竟生活中的各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可能会对你的生命轨道产生作用力,而霍金的患病经历也会影响到这个角色的服装、化妆、声音等多个方面。我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和曾为《僵尸世界大战》里的僵尸设计动作的舞者亚历克斯·雷诺兹学习肢体语言,并前往伦敦运动神经元疾病诊所观察卢伽雷氏症患者,才发现原来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
这种病症带来的肌肉萎缩,会让你不得不动用身上其他部分来完成动作,而那些肌肉可能是普通人一辈子都用不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霍金的母亲和妻子说,他可以灵活运用眉毛的原因。所以,我不得不学习如何控制面部肌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镜子前度过的。
人生第一次失眠,每天都是战战兢兢
记者:第一次知道霍金曾是健康人时,你惊讶吗?
埃迪·雷德梅恩:其实在此之前我对霍金和卢伽雷氏症(ALS)完全不了解。后来才知道这种病症来得非常突然,他21岁时患上卢伽雷氏症后就被禁锢在轮椅上。但我们将电影的焦点放在他和妻子简的感情方面,菲丽希缇·琼斯把简身上那种执著劲儿演得淋漓尽致。而我也尽全力想把这个角色演好,和导演詹姆斯·马什经常彻夜长谈。
埃迪·雷德梅恩:曾有那么一秒钟,我体验到了奇妙的快感,但从那之后每天都是战战兢兢的。你知道吗,开拍前那晚我人生第一次失眠,折腾到四点多才睡着,但到了五点又醒了,我不停喊着,天啊,我根本就没睡好,我不能开工。
记者:很多人拿你和《模仿游戏》中饰演图灵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比较,你会介意吗?
埃迪·雷德梅恩:这个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他曾在2004年BBC的电视电影里演过霍金,而且这次我和他的新电影都与物理有关,且都是这个领域里的天才人物。所以,希望两部影片都能获得不错的反响。因为在我心里康伯巴奇是最帅的英国男演员,他的演技天赋无可指摘。我们在哈罗公学取景拍摄时,还把他的名字一起刻在了片场的告示板上,毕竟那也是他的母校,我穿着霍金的戏服自拍留念,还把照片发给了他。
有生命就有希望,学会享受每一分钟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真正见到霍金的情景吗?
埃迪·雷德梅恩:那是在开拍前五天。其实当时我心里非常没底,因为虽然已经为这个角色准备了四个月,但我还是担心会不会有方向性错误。幸运的是,第一次见面我们就度过了愉快的半小时,我总是教授长教授短的,说起话来很紧张,而他却相当大方地让我直接叫他霍金,言辞幽默机智,完全超乎想象。那种感觉太美妙了,因为我在心里已经坚定了信念该如何演出他的精气神,那就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积极乐观地面对。
记者:在你看来,疾病对霍金的性格、精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埃迪·雷德梅恩:疾病在霍金面前根本就不算什么,自从被确诊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去看过医生,他永远以乐观的态度朝前看。所以,对我来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段不寻常的爱情故事,是青春之爱,热情之爱,坎坷之爱,家庭之爱。
记者:拍完《万物理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埃迪·雷德梅恩:引用霍金的一句话吧,“有生命,就有希望”。很多时候我就是谋杀自己快乐的元凶,而在21岁时就遭遇了那么大挫折的霍金,却懂得充分享受生命的每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