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岩汪本聪 心怀梦想 砥砺前行 胡海岩校长在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8-0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首先,我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出席我校新生开学典礼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感谢,向各位新生家长表示热烈欢迎,向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的3800余名新同学表示热烈

首先,我代表北京理工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出席我校新生开学典礼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感谢,向各位新生家长表示热烈欢迎,向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的3800余名新同学表示热烈祝贺!

北京理工大学诞生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建校70多年来,学校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国防科技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项第一。70多年来,“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传承和弘扬延学校从延安时代起形成的优秀大学文化、光荣办学传统和朴实校风学风。

今天,又有3800多位青年学子成为光荣的北理工人。我想借此机会和同学们谈谈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大学,是青年人成就梦想、展现才华的舞台,更是青年人追逐梦想、追求真理的殿堂。相信同学们都曾经拥有过自己的“大学梦”。

今天,对于大学、对于未来人生的梦想也许正在你们的脑海中形成。然而,“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实现梦想的道路绝不会是一片坦途,这其中会有令人欣喜的成绩和赞誉,也会充满意想不到的挫折和痛苦。

在同学们即将开启大学生活之际,我想通过两个故事和大家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成功?二是如何面对困境?希望同学们在开始大学生活之际,深入地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就在你们中间,他就是我校2013级新生、来自河南登封的冯昊怡。昊怡同学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不仅刻苦学习,而且还挤出时间自学网页设计制作,利用所学技能赚取报酬来补贴家用。在本应该无忧无虑、幸福安逸的年少时光,他坚强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在本应该意义非凡、轻松惬意的18岁生日那天,他却无暇庆祝,将连续18个小时繁重枯燥的学习当作自己的成人礼。当他如愿考取心仪已久的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本应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们共度高中最后假期的时候,他却选择动员好友,为学弟学妹们开办课外辅导班,在自力更生筹措大学学费的同时,帮助更多青年人追逐他们的大学梦。

家境本不宽裕的他,却希望能够力所能及地捐资助学,因为他渴望看到更多人实现梦想,走向成功。

梦想总是与成功相互关联,而成功则是一个广泛的话题。“了却君主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志士心中的成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伟人心中的成功。成功究竟是什么?

如果只是用金钱或是名望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恐怕并不为大家所认可。“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不分大小,而在于经过努力实现那些具体的、实际的目标。一步步脚踏实地完成学习、工作、生活,像昊怡同学这样自食其力、自我完善,就是一种成功。骐骥一跃尚且不能十步,相信越是名人名家,越能够深刻知晓: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希望同学们牢记,成功在于一点一滴。

通过大学的学习历练,同学们将成为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建设的栋梁。无论是看待他人还是审视自己,希望同学们都能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出发,时刻牢记自己肩上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追求梦想、收获成功离不开个人的艰辛和奋斗,也必然离不开亲人、师长、同窗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保障和支撑。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唯有懂得感恩,人才会拥有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唯有心怀感恩,社会才能形成“正能量”的无限增长和循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们获取的知识越多、具备的能力越强,身上的责任也就越大。希望同学们牢记,成功在于知恩图报。

同学们所熟知的乔布斯曾经说过:“你无法预先把未来的点滴串联;只有在经历后,你才明白那些点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眼前经历的种种,都会串联成你的未来。”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人不可以没有目标,而且必须给自己不断设定新的更高目标。

迈向成功的征程犹如“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在思想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年龄,同学们切忌因为一时的成绩而放慢脚步,左顾右盼;必须时刻警醒自己,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不要忘却仰望星空,那里永远会有未知的世界在等待你们去探究。希望同学们牢记,成功之路永无止境。

下面,我再讲第二个故事。同学们今后在中关村校区会碰到一位乘坐三轮车、背着双肩包、面带笑容、衣着朴素的年轻人。他叫张大奎,是我校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大奎同学不到两岁时,被确诊为核黄疸后遗症,小脑机能严重受损,运动平衡、肌肉协调功能有较大障碍,也就是俗称的“小脑瘫痪”。

大奎从6岁起,被架在两棵树之间的竹竿上用双臂尝试着挪动,到9岁那年学会拄拐行走,再到18岁时骑上了三轮车。他从挥汗如雨,考入大专,到历尽千辛通过专升本考试并且攻读硕士研究生,再到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考入我校攻读博士学位。

病痛的折磨使大奎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却从来没有能阻挡他求学的脚步;疾症在不停摧残着他的肉体,却从来没有战胜过他坚韧、乐观的心灵。

面对贫寒的家庭、残疾的身体,大奎愣是以“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劲头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逆袭”。 今年五月,大奎同学被评选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如今,“大奎精神”已经在北理工校园中广为传颂,大奎谱写的一个又一个励志传奇在感动并鼓舞着每一名北理工人。读过他的故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被困境打败?

大学绝不是惰性的温床,这里不会有任何轻而易举的成功。同学们在大学里将要面对比过去更加严峻的挑战,因为你们远离开父母,因为你们要适应生活,因为你们要接受新的教育,因为这里是你们进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站。只有更多逆境的历练,才能为你们未来的远行提供足够的动力。

同学们在这里将要面对的困难,不仅仅会出现在课堂上、书本里,还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相信老师和同学们将会是你们遇到困难时最好的倾听者和分担者。大奎同学虽然口齿并不清晰,语速也比一般人要慢,但他还是乐于结交朋友,不管是讨论课程、实验,还是聊人生理想。在他看来,比起专业知识、学会读书,与人打交道使人受益更多。希望同学们像大奎一样,敞开心扉去面对困境。

大学的学习也好,今后的生活也罢,同学们难免在其中遇到重重困境,甚至举步维艰,乃至于悲观失望。这时同学们需要的,是源于自信和执着的一个微笑,是一个看待困境的不同视角。请同学们坚信,失败只是暂时停止的成功而已。

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没有挫败的苦涩,哪能品到成功的甘甜?建议大家阅读大奎同学的博客,那里面记录着他身边的人和事,记录着他对人生和坎坷的思考;语言时而凝重、深邃,时而又诙谐、幽默,给人的感觉充满阳光、富有思想。大奎还在宿舍的墙上略带调侃的挂上了四个大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何事惊慌”。希望同学们像大奎一样,乐观豁达去化解困境。

大学生活将会是同学们人生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节点,大家都渴望在这里改变人生,从这里迈向成功。但同学们要明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谁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成功来自于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远离父母亲朋,放任自由的诱惑也许会不期而至;新的生活环境,强烈的孤独和不适也许会不时困扰。

而一旦让这些困境周而复始地在自己身上恶性循环,葬送掉的将是你们心中最美好的梦想。希望同学们抱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信念。希望同学们像大奎一样,坚毅顽强去克服困境。

80后的张大奎,90后的冯昊怡,他们就在同学们身边,并不遥远。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当代青年人的优秀品质:自强不息、敢于担当、追逐梦想。我相信,如果能够全面、客观、辩证地理解成功,学会坚强、冷静、坦然地面对困境,同学们一定会成为理想高远、学术精深、体魄强健、心境恬美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我也深信,当汗水洒尽、风雨过后,你们实现梦想的那一天,终究会来到眼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将因为你们而更加绚丽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