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高山下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著中篇小说)

2017-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反映部队生活的优秀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围绕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反映部队生活的优秀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围绕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再现对越自卫还击这一历史事件,从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赏。

70年代末,在中国西南边疆,某部9 连官兵们正在度周末。一群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在河边尽情的嬉闹着,欢笑声回荡在空旷的原野。通信员金小柱跑来,找到正在河里游泳的连长梁三喜,告诉他团里批准了他的探亲的报告,梁三喜沉浸在幸福中。

高山下的花环剧照第二天,新任指导员赵蒙生来到连队。他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让梁三喜放心不下,赵蒙生不愿在下层连队工作,一心要走后门调到机关去,对工作不负责任。看到这些,梁三喜推迟探亲,排长靳开来对此十分恼火,忍不住旁敲侧击。

梁三喜看到妻子玉秀的信,记忆的闸门又被打开了:去年玉秀来队探亲,玉秀是个勤劳善良的女子,她很能干。在山东老家,家里的活都是她一个人干,来到部队她也不闲着,整天为战士们洗洗涮涮,因此战士们对她也很尊敬。她和三喜在一起渡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这时越南开始大举进攻我南部边境,形势严峻,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开赴云南前线,参加自卫反击战。梁三喜放弃了探亲,准备参战,这时,赵蒙生也接到了调令,一向宽厚的三喜狠狠地批评了他。出发前,梁三喜给玉秀回了信,告诉给孩子起的名子叫盼盼,这盼字也包含着自己对生活企盼的心情,也包含着盼望战争能尽快取得胜利。

临战时,靳开来被任命为9 连副连长。他向全连同志表示要在这个位置上干出个样子来。得空他就拿出妻子和儿子的照片,合家欢乐的情景浮现在脑海中,感情的热流在这些刚强的汉子们心中涌动。

赵蒙生的母亲、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吴爽,想通过雷军长为儿子搞曲线调动,电话打到前线指挥部,雷军长大怒,在战前军人大会上说:这是前线指挥部,有一位神通广大的婆娘竟把电话打到我的指挥部来,为她的儿子搞曲线调动,我就让他第一个冲向战场。赵蒙生羞愧得无地自容,发誓要在战场上与敌人刺刀见红。

自卫反击战打响了,战士们义无反顾地杀上了战场。在艰苦的环境里,小人书图片(20张)炎热的天气使战士们严重脱水,干渴难耐,有的战士渴得晕了过去。靳开来为了保证生源,保存战斗力,到老乡的田里去偷甘蔗,被地雷炸死。

炮手“小北京”雷凯华,因为一发批林批孔年代生产的臭弹误了战机,被敌人的枪弹击中而牺牲。通信员金小柱被炸断了双腿。梁三喜为掩护战友赵蒙生中了敌人的冷弹倒在山坡上。愤怒的赵蒙生抱起炸药包冲进敌人山洞,为赢得胜利立了大功。

战斗结束了,高山下的烈士陵园里堆起了一座座新坟,在花环的掩映下,是那样庄严肃穆。烈士的家属们陆续来到部队。靳开来的妻子杨改花带着孩子来到部队,但她却没有领到靳开来的军功章。原因是靳开来爱发牢骚,又违反纪律去偷老乡的甘蔗。雷军长盛怒之下摔了军帽:“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

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和玉秀也千里迢迢从沂蒙山区赶到连队。她们用抚恤金和借来的钱为梁三喜还清欠债,珍藏起三喜留给她们的一件舍不得穿的军大衣。

夜色降临在山坡上一座座坟头上,使这里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梁大娘在梁三喜墓前痛哭不已,忍了好久的玉秀也终于打开感情的闸门,大放悲声。在另一座坟前,她们与雷军长相遇,才知道了“小北京”就是雷军长的儿子,也埋葬在这高山下,她们从心里敬佩雷军长。雷军长庄重地举起手为她们行个军礼,他深感人民的伟大。

高山下的花环点评鉴赏编辑

在80年代初大量涌现的取材于自卫还击战的文学作品中,《高山下的花环》引起了最强烈的反响。这首先是因为作品写出了那些平凡的人们崇高而伟大的心灵。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梁三喜和他70岁的老母亲。梁三喜这个来自革命老区的连长,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默默为部队建设、为国家尊严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临死前他留下的不是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而是一纸染上鲜血的欠帐单。梁大娘战争年代已经为革命献出了第一个儿子,二儿子和丈夫也在“文革”中死去,但她独自用苍老的双肩支撑着那个只有女性的家庭,把唯一的儿子交给部队。

为了偿还儿子欠下的债,她拿出全部的抚恤金还不够。为了省下一点车票钱,竟和儿媳抱着出生3个月的盼盼翻山越岭走了4天。他们太平凡了,他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着,然而他们的心灵却是那样崇高,那样圣洁。小说对读者所具有的震撼力量和净化力量,主要来源于此。从平凡中写出伟大,是小说的一大成功。

铁面无私、高风亮节的雷军长使人感受到的是老革命家的坦荡襟怀和凛然正气,他与梁家人相映生辉,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但作家并没有因此把社会生活简单化、理想化。相反,他自觉地、大胆地表现了特定社会环境中部队生活的复杂性乃至阴暗面。

吴爽及其儿子赵蒙生在战斗打响之前的种种表现就是最好的例证。靳开来那种“打起仗来还得靠咱这些庄户孙”的愤激之辞,不是没有道理的。对这种复杂性与阴暗面的揭示一方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同时也反衬出梁家人和雷军长的崇高。

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说没有简单地把那些兵写成清一色服从纪律、认真训练、板着同一副面孔的好战士,而是注意写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哪怕是通过缺点体现出来的个性:赵蒙生自备高级香烟和点心,养尊处优,生活懒散;段雨国留着长头发,做着作家梦,想着利用父母的工作之便买外国货拉关系:靳开来心地纯正但脾气暴躁,说话肆无忌惮有时还带些脏字。

小说也没有仅仅写官兵们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壮烈行动,而是写出他们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以靳开来这个嫉恶如仇、看起来有些粗鲁的汉子为例,他那样体贴梁三喜,劝梁三喜在妻子生孩子之前赶回家。面临死亡,他断然把带尖刀排的任务留给自己,说自己兄弟4人,死一个不怕,而梁家只有三喜一个了,必须留下续香火。置身于激烈的战斗中,他随身带着全家的合影,并且记得儿子的生日。正是这种描写使解放军官兵成为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在对生活深度的揭示方面,小说也有其独到处。它直接取材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但并未局限于这场战争。相反,它通过某些人或物,把现实生活同历史联系起来。比如通过梁大娘、雷军长、吴爽等人,把抗日战争的生活片断引入作品;通过梁二喜、梁大爷,写出“文革”中沂蒙山乡村生活的某些侧面;通过致雷凯华于死命的两发臭弹,写出“文革”中军工厂的生产状况。

这种写法不仅强化了作品的历史纵深感,更主要的是它包含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某种理解与评价。

这种理解和评价早已超出了战争生活的范围,使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思想内容。比如:当年的革命者如何才能保持革命本色、不转变为新的革命对象?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区人民为什么仍然生活在极度贫困中?“文革”之类的政治运动造成怎样的后果?梁大娘、梁三喜与吴爽、赵蒙生的距离是怎样产生的?靳开来富于正义感的牢骚说明了什么?等等。

这种思想和历史内容的丰富性将《高山下的花环》和一般的军事文学作品区别开来。或者说这部小说已经不仅仅是军事文学作品,战争生活只是其理解历史与现实的一种参照物。

在艺术方面应注意的是这篇小说的叙述方式。小说从李干事对作品主人公之一的赵蒙生的采访开始,然后从赵蒙主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不仅使小说具有了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高山下的花环作者简介编辑

李存葆(1946—),作家、诗人。山东五莲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曾用笔名茅山。初中毕业回乡务农两年后,于1964年参军,先后当战士、班长、排长,后调团政治处任新闻干事。1970年调济南部队政治部宣传队任创作员。

任济南军区创作室主任。后到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工作至今。1984年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1994年5月在山东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会副李存葆会长。

新时期以来,发表了二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全国、全军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高山下的花环》,该作品被50多家报刊转载,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舞剧《火中凤凰》(合著)获文化部1979年国庆文艺会演创作一等奖;

报告文学《将门虎子》获总政治部颁发的对越自卫还击征文一等奖;

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获“中国潮”文学奖

中篇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在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评奖中夺冠;

报告文学《沂蒙九章》(合著)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散文《我为捕虎者说》获首届韩愈杯散文大赛一等奖;

散文《鲸殇》在首届孔子杯散文竞赛中从容折桂;

参加了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改编,在全国第五届电影“金鸡奖”中获最佳编剧奖;

1993年创作的电影剧本《百年老屋》获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

其它还有长诗《不尽的怀念》等。

高山下的花环作品评价编辑

《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小说社会化的发展进程中作出了新贡献。军队生活与整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建国后十七年的一些军事小说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因而显得视野狭窄,近乎成了一种孤立的“军营文学”。《高山下的花环》另辟蹊径,把带有各种社会因素的人集中在战场上,在写军人生活时又处处关照它与整个社会脉搏的联结和感应,把军营与社会结合起来,在人物关系与人物命运的描会中贯穿了军营与社会、军队与人民、现实与历史的广泛联系,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辐射力。

梁、赵两家那交融着历史与现实的丰富内涵的悲欢离合,揭示了军队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梁三喜那张血染的欠帐单,包蕴了深广的时代和社会内容;小“北京”殒命于“批林批孔”年月生产的两发臭弹,靳开来为国捐躯却不能记功,等等,也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左”倾思潮给军队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这种将军营生活、军人命运与整个社会的历史流程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写法,有力地拓展了小说的历史感和社会容量。

第二,它真实而深刻在地揭示了军队内部的种种矛盾。军营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领域,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于军营之中。但长期以来,军事题材的创作对于军内矛盾大都采取回避态度,以致造成军事文学生命力的萎缩。

《高山下的花环》作者的胆识与魄力,就在于敢于真实而深刻地揭示军内种种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以“卫国”与“为己”为主线,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以粗线条勾勒雷军长和吴爽的对立,表现老一辈军人中以爱国爱民的崇高军魂同特权思想、不正之风的冲突及其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的不同态度。

二是以具体的展示,反映梁三喜等干部战士与赵蒙生的对立,通过他们不同的生活境况及其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对待走与留、生与死的不同态度,表现了当代军人的神圣职责跟不可避免的流血牺牲的冲突。这些交错网结的军营内部的矛盾冲突,推动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完成。

第三,它摒弃“神化”、“净化”英雄的倾向,成功地塑造了一代军人的英雄群像。作品在血与火的交迸中铸造的一组英雄浮雕,有质朴淳厚、忠诚宽容、沉雄英武、刚强坚毅、有胆有识、正气凛凛,最后为抢救洒疆场的梁三喜;有先是千方百计地搞“曲线调动”,后在正义力量的感召和血与火的考验中被唤醒了军人的爱国心和人格尊严而成为一等功臣的赵蒙生;有性烈如火、大义凛然的“甩帽将军”雷军长;有抱负远大、才华横溢的小“北京”,而靳开来的形象,显示了更强的个性和更高的美学品位。

他自称“牢骚大王”,说话粗俗,有点自由主义倾向,但他的一些牢骚话,往往不幸而刺中许多问题的要害,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意识。在领导眼中,他是“鸡肋”——他有技术,有能力,能帮助你圆满地达到目的,但实现目的的手段(或方式)却不很规范,因此,不受重用;在战友中间,他被戏称“滑稽演员”——没有空洞的豪言壮语却富于浓郁的人情、人性味,爱开玩笑,甚至似乎有点玩世不恭。

但在生死关头,他却深明大义,舍家报国。在他身上,滑稽与崇高、平凡与伟大是交织而统一的。以上这些当代军人形象的英雄性格所表现出来的力度、厚度和美学价值,丰富和加强了徐怀中在新时期之初对军事题材、军人形象塑造作出的贡献。

《高山下的花环》在美学风格上呈现出悲剧的崇高美,情节,安排遵循戏剧化原则,结构单纯而不简单,语言不事雕琢,朴实顺畅。而后半部的稍显拖沓和个别地方文字上的瑕疵,则是其不足之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