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尚可喜家族三百年传承史
位于辽宁海城的尚王陵。尚可喜生于海城,后来死于广州,不过他死后被运回老家安葬。 《尚氏宗谱》是他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亲自立的,那时他已经71岁了。记者/许 凯 摄
尚可喜画像。记者/许 凯
“谱牒之兴,前代最重,凡名公巨卿、世家大族,莫不有谱。非徒以序昭穆、别亲疏,实以见创业之艰难,成功之不易。而祖功宗德,流衍绵长,此家之谱所以同乎国之史也。”这是清朝平南王尚可喜亲自创修的《尚氏宗谱》第二次修谱序言中的一段话。
可见,在当时,人们已经将家谱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史相提并论。的确,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用图表和文字一代一代记录下来的家族史,它不仅是尊祖先、启后人、序昭穆、别亲疏、写伦理、明嫁娶、记生殁等全方位的传记史书,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那么,一部家谱是如何记录家族兴衰史的?家谱中的世系源流具体又是如何记载的?家谱又是如何实现教育子孙功能的?在现存比较完整的家谱中,我们选取了现存于我省海城的清朝平南王尚可喜家族的《尚氏宗谱》作为样本,通过对其深刻解析,试图揭开这个清朝王族300多年的血脉传承史。
尚可喜的老家在海城
尚可喜是清朝初年从辽宁海城走出的一位汉籍王爷,但其祖籍并不在辽宁。据尚可喜第十三房第八支尚崇愉后裔 (居住在锦州市黑山县)程家岗村老谱记载:先祖讳生,原籍在太原府洪洞县城西十二里老鸹窝村,鄂枚杜一甲居住。
明正德二年(1507年),在槐树底下将打铁的砧子一分为四,兄弟各执其一,以为日后相认之符契。先祖生为第三支,迁居真定府衡水县城西八里之尚家庄。传至第三世于明万历三年迁居关东。可知,尚氏家族祖籍在山西洪洞,后迁于河北衡水,然后才来到辽宁海城,尚可喜就出生在这里。
日前,记者在鞍山市一家酒店内见到了3位尚可喜后人。一位是尚世海,今年67岁;一位是尚世阳,今年58岁,现任尚氏宗亲理事会会长;还有一位是马彩萍,今年53岁。尚世海告诉记者,有人曾说尚可喜有“三十二房”夫人,那是不对的。
其实,“一房”指的是一个儿子占一房,因此“三十二房”说的是尚可喜有32个儿子。尚世阳是尚可喜第十三房尚之琡的后人,马彩萍是尚可喜第三十一房尚之珅的后人,自己则是尚可喜第三十二房尚之珆的后人。
尚可喜后人中为何出现了马姓?马彩萍告诉记者,清朝灭亡后,她家这一支都变成了普通的农民。到了爷爷那一辈时,因为实在养活不了,就送给了一个马姓人家。但爷爷被领养的事情,尚氏家族的人是知道的,家谱中也有记载。 “自己虽然姓马,但是骨血里真的是尚家的人。而且,通过第六次编修家谱,一下子找到了好多家族成员,并一直相处得非常好。 ”马彩萍讲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