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桢的儿子 陆士桢:从儿童福利的公正性原则看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问题

2018-02-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享有平等的高质量的教育,是儿童福利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但目前中国社会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学生痛苦,家长焦虑,教师纠结"是社会普遍现象.

享有平等的高质量的教育,是儿童福利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但目前中国社会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学生痛苦,家长焦虑,教师纠结”是社会普遍现象。当今中国教育的症结何在?从儿童福利的视角看,核心问题还是教育公平,是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解决当前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问题,需要引入儿童社会福利的理念和原则,主要是公正性原则。

从社会福利的视角看教育,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些基础的、原始的指导原则,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核心价值。以学前教育为例,为解决目前“入园难”、“好幼儿园供不应求”的社会问题,增加政府投入是普遍的共识。

但在具体方式上,有人提出从教育体制入手,将其纳入义务教育立法。其实,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将其纳入儿童社会福利体系。纳入教育体制,儿童进入幼儿园就带有了强制性,不入就违法;而纳入福利体系,幼儿可入园,也可居家在抚育中接受学前教育,不管哪一种方式,政府都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和规范的监督管理。

这二者的区别并不仅仅是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后者更突显尊重儿童和家庭的选择性,更鲜明有效地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价值。

我们习惯将教育的问题称为“教育公平”问题,实际从词义的理解上,公正是一种价值取向,公平是一种在公正取向下的社会行为,以社会福利的公正性原则看教育问题,就提供了一个基础的价值理念和解读视角,即儿童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从儿童福利的公正性出发思考教育公平上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有一些不一样的认识。

比如,我们常将教育不公的问题归结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例如城乡差异,相对城市,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相对劣等的教育,城乡之间的这种差异会因教育的重要作用世代相传,造成对于长期发展的影响;又比如地区差异,长期形成的多种原因,特别是国家以往倾斜性经济政策的支撑,不仅造成了地区间居民收入上的差异,而且形成了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发展资源的巨大差异;还有阶层差异,被称之为“钱学交易”、“权学交易”的对优质学校的争夺,加剧了民众因收入差异而逐渐演变成为的身份差异 ,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个体间的矛盾与冲突,也给社会和谐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从儿童福利的视角看,这种分析实际上立足社会上的“弱势”与相对“强势”间的平衡,体现的是一种“弱势优先”的福利原则,着眼于儿童中的弱势群体。

在中国目前社会综合发展的背景下,这是教育公平的突出问题,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真正通过制度上的建构,给消除差异,实现公平予以实质的保障。近期北京等一些城市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阶段性目标与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把重点放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上,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作为根本措施。

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基础教育的问题,也提出了“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点”的思路,并提出改造薄弱学校,加快缩小校际差距,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等具体举措。 应该说,这是解决当前教育公平问题的必要条件。

但仅此还不够。从儿童福利公正性原则出发,特别是从构建与我国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大局出发,解决教育不公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虑与作为。必须承认,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国少年儿童普遍处于发展权利受到侵犯,身心发展受到压抑的状态,在大多数孩子那里,“活得不快活,不自由”是一种遍布城乡的普遍现象。

分数排名、升学压力、过高期望、知识前移、培训多杂,等等与孩子的发展意愿、发展规律和发展目标相背离的元素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成为很多孩子童年生活的主旋律。

这一切,不仅违背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也使得孩子所接受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正教育。究其原因,儿童福利的公正性原则在整个社会儿童教育行为中的缺失是重要因素,这包括政府制度设计上的原则把握,也包括全社会在儿童观上的误识。

一个具体的实施上的问题就是儿童福利服务的严重缺失,与发达国家全面的儿童福利体系相比,我们的儿童福利服务几乎为零。以芬兰的个性化教学辅导为例,由班级教师、特别需要教师、学校顾问、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和卫生健康工作者等组成的多学科综合工作小组,对有家庭和社会问题及学习问题的儿童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 保证了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凸显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价值观念。

所以,应对儿童健康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给每个学生提供全面的专业的,又是个性化的教育辅导服务,不仅是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的必须,也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从这样的角度思考教育公平,在涉及到儿童问题的社会建设上,需要一种全面的思路。

第一,在全社会,特别是与儿童工作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中普及进步的儿童观和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社会价值,把儿童福利公正性原则渗透到教育等相关的儿童事务中。这看似有些虚的事情其实是一切实的事务的基础和根基,是与强调表面文章,着眼于数字指标的不良政绩观相对立的,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第二,政府加大对儿童福利事业的投入,包括教育投入。除了发展差异之外,不管城乡、地区,还是阶层,教育上的差异本质上来源于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不能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拉平差异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和建设。

一定意义上,对儿童福利的投入,很多时候与国力的关系远没有与执政理念的关系大,不少经济实力明显低于我们的国家,在儿童医疗、儿童教育、家庭支持等方面都设有比我们优越的福利制度。发展至今,我们确实到了设置面向全体儿童的,全面完善的儿童福利体制的时候了,教育公平的解决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应对教育公平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要实现福利服务体系的建设与资金投入机制的建设并重。真正的教育公平绝不仅仅是机会平等,还有很重要的过程和结果的平等,真正的教育公平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这中间最核心的是每个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对每个人的能动性、发展潜能和独特性的尊重。

这就不是简单的增加投入所能奏效的,专业的教育辅导服务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这需要专业辅导队伍的培养,这是一支专业力量,能够对各类学生提供卓有成效的专业辅导;还需要与相关政策相配套的专业辅导服务机制的建设,包括完善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和教育辅导制度,以及发现需要的管道、提供专业服务的程序、结案与评估的设置等等。

教育公平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领域,也是儿童福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二者统筹考虑,将有利于真正实现儿童的最大利益。

(作者系社保30人论坛成员)

(责任编辑:申亚欣)

1008

17305315

陆士桢:从儿童福利的公正性原则看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问题

2012年03月06日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