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以创文促发展 以创文促和谐

2018-0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梅州市自2007年获评省文明城市以来,认真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创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以创文促发展,以创文促

梅州市自2007年获评省文明城市以来,认真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创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以创文促发展,以创文促和谐。规划建设“一区两带六组团”,扎实推进“三大抓手”,推动城乡四级联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16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分别是2011年的1.6倍、2.4倍、3.2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文明创建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努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一手抓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一手抓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向城区集聚,城市文明向广大乡村延伸。2013年,梅县撤县设区,市区面积由298平方公里增加到3053平方公里,公共汽车等城市公共服务项目覆盖到20多个乡镇。

在梅城中心城区规划建设400平方公里嘉应新区,引进万达广场、客都汇、东汇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近两年投资70.37亿元(不含民间投资部分),用于改善城区市政公用设施,新建广州大桥等一大批市政工程,城市道路全面改造提升,实现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城市功能逐步健全,人居环境明显趋好。

持续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拆除公用建筑围墙,城区绿量和公园绿地面积稳步增加,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

8%,全市城镇化率达47.8%。实施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垃圾收集处置实现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评“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

蕉岭获评“世界长寿之乡”,大埔、梅县、丰顺获评“中国长寿之乡”。围绕“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目标,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村镇,3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初见成效,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我们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按照“贯穿融入结合、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深入宣传,培育载体,树立典型,抓早抓小,全面引领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切实增强文明创建的价值引领。制定实施《梅州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以及公园、广场、交通干道等公共场所,广泛刊载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

在梅城归读公园建立公益长廊,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客家文化。梅江区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提高城市文明度”系列活动,梅县区开展“建设美丽梅县,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大埔县利用传统节日和蜜柚茗茶美食节、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等重大节庆活动,举办汉剧和汉乐演出、文艺表演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让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近基层群众,走进千家万户。

大力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营养。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革命老区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激发创造的动力源泉。

我们重视挖掘、倍加珍惜、用好用活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充分发挥叶剑英纪念园、三河坝烈士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认真组织革命老区精神的研讨和宣讲,让更多人接受革命老区精神的教育和洗礼;进一步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修复,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建设深入融合,造福梅州人民。

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大力宣传选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开展6届“梅州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选表彰了道德模范60名。刘利霞、熊永和家庭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彭彩金、邬义兴、廖乐年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王笑茹、刘方舒两次上榜“中国好人”候选人,谢豪、王笑茹等10人被授予“广东好人”。

今年12月,隆重举行“德耀梅州?善行天下”道德模范、自强不息好少年、孝老敬亲好媳妇颁奖典礼,激励广大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深入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网络等文明引导行动,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面开展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与农村普惠金融改革相结合,设立了全省首家地级市征信中心,建立了“梅州模式”的农村信用体系。目前全市有78万户农民纳入信用体系,占91%,评出信用户25万户。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梅州志愿者卡”项目在2015年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荣获银奖。品牌活动“青春暖阳行动”关爱退伍老兵系列,获评2015年广东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6万人,志愿者组织325个,志愿服务项目126个,覆盖扶贫济困、志愿助残、社区矫正、环境保护、关爱退伍老兵、关爱特殊青少年等领域,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志愿服务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和名片。

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市开展“争做美德少年”“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月”“给父母一封信”“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活动,全市中小学校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全校性的法制讲座或报告会。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工作,品牌项目“粤幼课堂”举办了28 场教师培训,总覆盖量居全省第一。

广泛开展文明小博客、文明短信传递、网络优秀视频展播、网上知识竞赛等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络文化活动。以“唱响客家童谣曲,弘扬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举办首届“客家童谣节”,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的204位作者参与活动,共同唱响客家童谣。

大力弘扬优秀客家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建成叶剑英纪念园、中国客家博物馆、东山教育基地和归读公园等一大批文化设施,成功创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展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编纂出版了客家文化系列专著,创作排演了一批客家文艺精品,持续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举办“客都书香节”,促进客家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传统的客家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呈现出强大的活力和无穷的魅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二五”评比中居粤东西北地区第一,农村文化俱乐部建设项目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三、着力改善民生福祉,促进文明成果共建共享

我们围绕“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一主线,切实兜住“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关注“重点民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伤有所补,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五年累计投入1061亿元用于民生建设,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77.7%。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次,转移就业43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在广州市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两轮“扶贫开发双到”任务,937个贫困村、8.

1万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特困居民实施医疗救助。2016年全市共投入资金37亿多元,新建保障性住房9676 套,受益人群达3万多人,住房保障从中低收入人群扩大到新就业职工和异地务工人员。

我们持续推进“平安梅州”“法治梅州”建设,深入开展“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建设大治安、大调解、大信访平台,探索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山区模式,大力培育创建平安文化,持续推进交通秩序综合治理。2015年我市群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连续8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在法制日报社主办的“平安建设我们在行动”活动中,梅州市入选“2016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广东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