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斌:别再叫我“李云龙”
当演员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老百姓说,演啥像啥。
在中国的演艺圈里,能担负如此美誉的演员有几个?李幼斌绝对是少数之一。
在脑中检索他演过的角色,你会发现李幼斌可能是你身边的任何人。他是《情有千千劫》中的稳健警探,他是《海棠花落》中的儒雅编辑,他是《亮剑》中的霸气军人,他是《继父》中的温情慈父,他是《闯关东》里的勇毅长者……李幼斌的戏路跨度之大,总会让观众瞠目,而这些角色,永远不是“李幼斌”,又永远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于是,期待李幼斌成了很多观众的习惯。
7月26日,李幼斌领衔的新军旅剧《在那遥远的地方》(简称《遥远》)在央视一套播出,它开播首日平均收视就高达到5.31,超过之前《顺溜》首日的4.88,更超过他自己主演的《闯关东》开播时的5.02,李幼斌的人气完全不容置疑。
“再演军人,会和大家熟知的李云龙有多少不同?”带着大众最关注的问题,山西晚报在《遥远》开播后的第一时间采访了李幼斌。
别再拿韦铁和李云龙比了
早就听说,李幼斌很“难”采访,真正对话时,发现他比想象中的话还要少。
也许是“再演军人”的问题被问得太多了,他一开场就明确表示:“别再拿韦铁和李云龙比了。”在他看来,韦铁和李云龙是两个时代的军人,他们处理情感的方式当然不同。
“《遥远》这个戏中的军人韦铁是军分区的司令员,相当于正师级干部。这个人物他应该经历过战争年代,但他有很长时间是工作在和平年代,所以他和我过去扮演的纯粹生活在战争年代的军人区别在这个地方。韦铁是一个很正的人物。不是说李云龙不正,李云龙是那个时代的条件造就了他。”
如果说《亮剑》里的那个李云龙让李幼斌过够了纯军人的瘾,那么这次《遥远》里的韦铁则给了李幼斌丰富的情感表达。“这个戏有一个大的背景,但它主要讲的还是人物。里面有父亲和女儿的感情,战友之间的感情,还有爱人之间的感情。因为不能把袁鹰是自己女儿这个实情告诉爱人,所以感情很复杂。”
显然,李幼斌看重的是怎么塑造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军人”。
请别说我有霸气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人身上总会有一种气场。李幼斌就是这种会让人觉得气场很足的人。
当记者说在他塑造的李云龙和韦铁两个军人身上都感受到强烈的霸气,问生活中的他会是什么样子时?李幼斌给了一个很正式的回答:“我从来不敢说有霸气。而且我和几个演员合作得非常好,拍戏时有说有笑的,私下还经常一起吃饭。”
以什么样的气质,演什么样的角色,或许是李幼斌最擅长的。当我们在《遥远》看到韦铁的哭戏时,一下子可能就理解了李幼斌的释义。
最讲究角色感的李幼斌在出演军人之前,首先成了一个了解军人的人。“演戏讲究对角色的理解和认同,我觉得我比较了解军人。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军人都有着他们的特点。我经常接触野战军或者各个单位的指挥员,他们身上都有军人的性格特点。所以我在演的时候也不敢去演霸气,韦铁是一个司令员,他必须要有领导的样子。”
当然,李幼斌对军人的了解,绝不仅仅是接触,这还源于他年轻时的一次特殊经历。
当兵是我幼时的梦想
每个人在童年时都会遭遇别人这样的提问:“你长大以后想当什么?”“当兵”“当解放军”可能是很多男孩子都曾有过的回答,李幼斌何尝不是。
“我小时候的那个年代,所有的孩子都想当兵。”李幼斌这样形容五十年代生人的群体记忆,但这个愿望终究他没有达成。
1987年,29岁的李幼斌去了一次沱沱河兵站和唐古拉山兵站,亲眼见过那些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上戍边的战士。“到现在我都还能回忆起他们在兵站的形象。那时候兵站条件非常艰苦,有的小战士才十多岁,就驻守在荒无人烟的地方。
我看见他们都觉得心里特别难受。”而这样一个情结长久地保留在心里。因此,当《遥远》这样一部反映昆仑山戍边战士的戏找到他时,他觉得没有理由拒绝。“我是看完剧本后,觉得故事很好,另外有一个大的情怀,还有一个很好的结尾。
”李幼斌说这是《遥远》最吸引他的,当然,还有昆仑山精神给他的指引。“戏里有一句话说得好,‘缺氧不缺精神’,说起来是个口号,但真的了解后就能感受到那些军人的伟大。”
采访即将结束时,以《遥远》开篇的高收视率、以及媒体的赞誉向李幼斌道喜,他却称从不关心这个,对他来说,“喜欢最重要”。(记者 范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