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功简历 阳光保险掌门人张维功传奇经历
去阳光保险集团总部采访的路上,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不由想起了阳光保险那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词:“分担风雨,共享阳光。” 这家成立仅7年有余的保险公司,以势不可当的锐气,被誉为业内的一匹“黑马”。成立23个月开始实现盈利,创造了新设产险公司实现盈利时间最短的历史纪录,并迅速跻身国内七大保险集团,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的新锐标杆企业。
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的企业背后,通常都有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但与阳光保险高调的快速崛起相比,掌门人张维功自己则显得十分低调,这更为他的传奇经历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30年风雨兼程的保险从业经历,辞官从商险中求胜的人生起伏,后起之秀一马当先的漂亮答卷……张维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也是弄潮者和推动者。他用独特另类的经营理念为保险业带来了崭新的面貌,他用大刀阔斧的改革思路为金融业注入了鲜活的力量。无论作为监管者,还是实践者,张维功始终是一位坚定的改革家。从他本人和阳光保险的成长足迹,或可一窥真正非国有市场化企业在金融改革蓝海中的冲浪逐梦之路。
在北京朝阳门外昆泰大厦28层,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保险改革家
“越是难的事情,有时候反而越容易成功。”这句听起来似乎有点矛盾的话,从张维功的嘴里说出却显得无比自然。
国字脸,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张维功看上去颇具山东男人的典型特征。与这一体貌相对应的,还有他内心的刚毅和果敢。
1963年12月,张维功出生于山东潍坊,从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保险业工作。1995年后,他开始担任人保潍坊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人保山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2000年,他被中国保监会选派为南京特派办(中国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前身)筹备组长,后任党组书记、主任;2003年,他调任中国保监会广东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彼时,他已是中国保监会系统中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但他心中始终有个追求——亲手创办一家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保险公司。
2004年,中国保监会决定放开中资保险公司的“闸门”。张维功毅然辞职“下海”,在历经“山重水复”、尝遍创业艰辛之后,张维功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中石化、南方航空、中国外运、中国铝业等央企相继向阳光保险抛出了“橄榄枝”。
强大的国企股东背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凝聚力强的创业管理团队……阳光保险之后取得的成绩令人惊叹,却又顺理成章。2011年,阳光保险实收保费收入318.7亿元,行业排名第8位,集团总资产突破700亿元。
2012年3月,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视察阳光保险后给予高度评价,指出“阳光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起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跻身于全国保险行业前八很不容易”。
业内人士说起张维功,很佩服的一点是他总能踩准大的政策性机遇:2004年保监会开始批设中资商业保险公司、2006年国家支持保险公司成立集团……阳光保险都在恰当的时机充分把握住了这些机会,并借此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张维功多年从业经历所形成的高度政策敏感,以及杰出的战略远见。
不仅在大的改革趋势上他能踩准“鼓点”,对于公司发展,张维功也是创新改革的力行者。公司员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点点不同”就是张维功的口头禅。
在阳光保险,创新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公司设立创新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对创新活动和建议的支持奖励。寿险业务首创“六线并进”营销模式、产险推出“红黄蓝”管理模式、研发出全球产险业第一张“车险生命表”、首家推出“车险闪赔”服务……创新改革成为阳光保险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许多“另类”的做法也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改变。
张维功说:“屁股的味道不好闻,不能总跟别人后面走,而要引领潮流。只要能当第一,我决不愿做第二的事情。”
“未来十年中国保险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险覆盖面会有较大变化,完全有可能赶上世界平均水平。保险业具有的投资功能,将为国家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建设,提供非常可观的资源。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保险业的个性化将体现得更加明显。”可以想见,在未来的金融改革中,张维功将继续“大展拳脚”。
“拼命三郎”和“温情老板”
张维功是保险业中公认的“拼命三郎”。据秘书统计,他自创业以来,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概念,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5个小时以上。
张维功解释说,那是因为他丝毫不敢松懈:“如果把阳光保险的历程比作一个百年老店,现阶段的阳光也就相当于一个儿童。虽然他已经长得挺讨喜,看上去健康、活泼、充满活力,跑得比较快,也没有摔倒,可他毕竟只是个孩子。在这样的阶段,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不可能轻松下来,因为要做太多成熟企业负责人不需要做的事情。”
事实上,他内心的忧虑超乎想象。“阳光保险这种比较高的发展速度,真的使我感觉如履薄冰。现在影响企业稳定和安全的,恰恰是很多小事。信息时代,哪怕一个品牌危机处理不好,都可能使企业面临灭顶之灾。因为我天天都在担心这些问题,所以再好的制度也要加上敬业来处理。”
用张维功的话说,勤奋是人“骨子里的DNA”。最早当普通保险业务员时,他个人的业务就曾一度占到公司总业绩的一半。即使现在阳光保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年收入高达几百亿元的公司,他还是会进行许多细节性的管理,不遗余力地推动策略的执行,并要求他的下属们全力以赴去实现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现在想想,当时一些连我们都认为不太可能的事情,如今都实现了。”一位在阳光保险创立之初就加入公司的员工不无感慨地说。
在员工眼里,张维功无疑是严厉的。阳光保险内部有个“阳光夜总会”,因为晚上总是开会,由此得名。对于不符合公司制度的做法,他在开会时直接点名批评,不留丝毫情面。
但他又是一位充满温情的老板。当很多企业在为员工过生日的时候,阳光保险不仅给员工过生日,还给员工的父母过生日,那些家在异地、父母超过60岁的员工父母大寿,公司都会给员工放两天假,让员工带着公司准备的生日礼金回家看望老人。到今年6月,阳光保险已累计为4000多个员工家庭发放父母赡养津贴超过1500万元。
“他是个特别有想法的人,很多理念都非常超前。”说起张维功,阳光保险的员工充满了敬佩与崇拜。
早在担任人保潍坊分公司总经理期间,张维功就节约了两年的经费加上上级公司的支持,建成了据说是该系统内迄今为止最为漂亮的办公庭院。他曾最早实施大树移栽,并把院内大树、花木的命名权拍卖给了员工,如今,这些树木已然成荫。
在张维功看来,人才是企业的决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因如此,阳光保险非常注重为员工提供成就自我的舞台。
“尤其是当时创业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为一个问题和他吵得面红耳赤。他很乐意看到我们这样和他争论、表达内心的想法。”阳光保险的一位资深员工这样说。
时至今日,这种民主开放的氛围依然浓厚。阳光保险的任何工作会议,普通员工只要想旁听,都可以直接推门进去,不需要经过任何汇报和请示。
企业家精神
在张维功的经营理念中,保险是一项高尚的社会事业。他想做一家志在长远、受人尊敬的公司,而不只是一家简单的营利性公司。他认为,成功的公司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要打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才会在高速扩张中取得稳健平衡发展。
为此,他提出公司愿景是要“打造最具品质和实力的保险公司”。张维功同时强调,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是“精神 物质”,而不是“物质 精神”。
创业之初,阳光文化就已在张维功的心中成形。“集众家之长,取自我之道;聚业内人才,纳业外贤士;高起点组建,远战略发展;风雨中做事,阳光下做人;走精英之路,创阳光品牌”的50字箴言,成为员工工作学习的必修课。集团每一个分支机构开业,除了正常业务验收还有一次“文化验收”,阳光文化从而植入了企业庞大组织的血液之中,成为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每次与维功先生会面,听他介绍阳光保险的现在和未来,与他交流金融及保险的一些创新想法,我都深深地感受到维功先生是个有愿景、有激情、有信心的人,且为阳光保险的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与感情。”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如是评价张维功。
的确,张维功描述阳光保险的时候,眼中时常会闪过父爱的光芒。他说:“我那时候出来做企业,就想一定要把事情做好。等我们很老了,七八十岁拄着拐杖,看着阳光保险还在健康而稳定的运作并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就很好了。我相信任何成功的企业家,或者相当一部分人不是为了钱做事情,光靠钱这个动力肯定是不够的。”
7年来,阳光保险累计承担社会风险超过40万亿元,累计支付各类赔款近300亿元,创造就业机会超过10万多个,上缴税收74亿元,累计为6100多万个客户提供保险保障,累计向社会捐款超过3000万元。
但张维功没有满足,他的目光又投向了医疗和养老产业。“医疗资源的短缺,与老百姓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医疗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文化也亟待提高;而中国人的养老,没有医疗的支持是不可能做好的。我正在考虑商业保险与医疗养老的有机结合,总体规划是医疗先行、支持养老。”
“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投资重点,可以说是阳光保险的第二次重生。”张维功雄心勃勃。他甚至还想做“原始农业”,因为这些产业都可以尽快让老百姓的生活感受到变化。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企业家精神。我们需要时刻想想,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我一直认为,保险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应该赋予保险业更多的承担国家发展战略的职责,给予保险业更有力、更有效支持国计民生的政策空间,赋予保险更多的金融属性,让保险和资本市场更好地结合。”
对于未来,张维功信心百倍,蓄势待发。“我对阳光保险的保底要求,是要成为同期成立的保险公司中发展最快、品质最高、最优秀的企业。到2020年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阳光保险也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中型企业发展为大型企业;从国内知名到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从一个成长良好的企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并呈现出向高尚企业过渡的良好态势。”
[编辑: 郭新举]?
(原标题:阳光保险掌门人张维功传奇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