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五老师最新讲座 王元五老师爱心家庭讲座(四)老人之道

2017-05-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家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那么讲完了夫妻,讲完了姑娘,讲完了儿子,下一步就变成老人了.这是人类的轮回,现实的轮回,每个人不可逾越的旅程.那么做

家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那么讲完了夫妻,讲完了姑娘,讲完了儿子,下一步就变成老人了。这是人类的轮回,现实的轮回,每个人不可逾越的旅程。那么做老人的又应该如何做呢?

王凤仪老先生说:“老人性如灰,家事一旁推”。那么我们做老人能不能做到这点,家事一旁推?如果我们老人管的太多,儿女对我们有意见。两个老人如果不能够安逸的享受晚年,对我们的下一代儿孙也非常的不好。老人管的太多,就跟你自己的儿子发生了冲突。

有一个老人自己得了肺癌,王元五老师说:“肺癌”?老人得肺癌是因为对儿女有看法,那么对这个肺癌病人,王元五老师就去问她,她说:“你家里有儿子吗”?老人说:“有”。她说:“你跟儿子一起过吗”?老人说:“一起过”。

王老师说:“你跟儿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冲突了吗”?老人说:“没有”。王老师说:“那你怎么会得肺癌?不可能。你跟儿子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情”。老人说:“这个肯定是有”。“一件什么样的事”?老人说:“因为孙子”。

我们农村有这么一句俗话叫:“么儿子、头孙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可这个大孙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但是他自己也有父母啊。父母要想去教育这个孩子,做的不对父母要吵,甚至要动手打。

可是老人心里非常不愉快,她会想这是我的孙子,你不可以打。可是这个孙子的父母,就会说他是我的儿子,他不好我就要管。家庭就出现了矛盾,这个老人就因为儿子打孙子,把自己气成这个样子,她被气病住进医院,整个家庭就乱了套。

那么就是说老人也不会做,为什么?虽然他是你孙子,但是他是你儿子的儿子,作为父亲管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呀。那因为你觉得他是你孙子他不可以管,如果我们老人都是这样的溺爱,将来一旦我们撒手而去,他的父亲怎样去领导他的儿子呢?我们想过吗?正因为我们老人没想过。所以只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护孙子,因为你儿子的所作所为,你很生气,就产生了自己身体的疾病。

王老师说:“你现在住在医院你还能管你儿子和你孙子的事情吗”?老人说:“管不了”。“你要是闭上眼睛去了呢?你的儿子如果打你的孙子你知道吗”?所以作为老人,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把我们的孩子带大了,把他们培养成了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至于你的孙子是你儿子的事,他们应该教育他的孩子长大成人,为人类社会去做贡献。

老人要性如灰

作为老太太,老人要想得很清楚。那么这里有一首诗,这个诗是这样说的:“老年温和性如灰,家务皆宜推;引导子女入正轨,清闲乐庭帷;养心性、讲道德,莫说是和非;无忧无虑笑嘻嘻,人称老福贵”。所以到老年的时候,我们要能做到性如灰,灰是什么?灰是过了火的木头,但是到了成灰以后,它不冰人,也不烫人,因为灰中没有火。我们老人真的做到了这点,我们可能真的是很有福气。

我们看了那么多有福气的老人,在外面颐养天年,什么事都不管,身体很好。在沈阳有一个现在九十七岁的老人,她从来不管她儿子孙子的事,九十七岁了,做活看书,不带眼镜,拿起书来就能念。王老师说,我才六十多岁,远远不如这个九十七岁的老人,我看书都要戴眼镜,老人家不用戴,拿起来就可以念,拿起针来就可以缝。

那么这位老人,她对教育孩子非常有一套能力。她的儿子是个局长,现在也在敬老院里,退休了嘛,在敬老院里伺候九十七岁的母亲,打饭洗脚,他做到《弟子规》里说的“早省晚定”。

王老师问他儿子:“你为什么要这样”?他说:“年轻的时候工作忙,没有照顾好自己的母亲,我现在虽然也是老人了,但是我堂上有九十七岁的母亲。我虽然是满头白发,我每一天一定要早晨起来给母亲做早餐,晚上给母亲洗脚,她睡觉以后,我才可以睡觉,补偿我年轻没有做到的事情”。

她的儿子已经七十几岁了,已经有孙子了。古人说:“竭忠尽孝谓之人,万物一体谓之仁”。所以他说:“我要补上我亏欠的这个孝道”。

这位老人思维敏捷,说话有层次,讲的非常清楚。这样的老人,她才是一个有德行的老人,儿子媳妇的事一概不管。因为她年轻的时候,就在这个安老院里服务,从来不拿钱,而且她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拿到这个敬老院里面,不管她的儿子孙子给她送来的,所有的一切供养她的东西,全部拿到这个敬老院里,大家分着吃。

所以她活到九十七岁了,非常的聪慧,她的孩子孙子都非常好。这样的老人真正做到了:“老人性如灰,家事皆宜推”,颐养天年,这样的老人是家里的老福星。

王凤仪老先生说:“老了以后是家里的福星”。她能做到这样,她的德行才能庇佑子孙。所以她的孙子也好,她的重孙子也好,都很不错。我们老年人要知道自己是老人,不该说的事我不说了,不该做的我们不做了,养护好自己,好让下一代有自己的能量和才干,让他们去实践,增长他的知识、能力、才干,这样才可以算是一个明白的老人。

老爷子之道

那么讲完了老太太,还有老爷子。那么这个老爷子应该如何做?老爷子也得当的明白,不要一天耍威风。

王元五老师讲她的太爷有一个学生,姓朱,因为家里人都很怕他,如果他不在家,儿孙满堂嘻嘻哈哈,听到他进门,鸦雀无声,都藏了起来,他不知道为什么?他就问王凤仪老师,他说:“好象儿孙看到我就跟看到瘟神一样”。王凤仪说:“那你就是一个瘟神嘛,把人都吓跑了”。

他说:“那我应该怎么做呢”?王凤仪太爷说:“你要明白老爷子道,你要很和蔼,你买些糖果,儿孙们都跑的时候,你要告诉他们,爷爷现在明白了,会当老爷子了,爷爷买糖给你们吃,你们都回到爷爷身边来”。

一次两次儿孙到他身边来,因为儿孙发现了爷爷的改变。当他改变了,儿孙会很自然到他的身边,有话跟他讲,有事跟他说,他才能够颐养天年,有了自己的伦常之乐。如果我们做不到这点,别人见了我们老人跟瘟神一样,儿孙身心不能够舒畅去工作和学习,对他们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老爷子有老爷子之道,要按照老爷子道去行。一个家庭如果能够按照各道而行,我们的家庭是和睦的,我们的子孙是兴旺的,孩子们的事业是发达的,家和则万事兴。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很好明白每个人在家庭当中是哪个位置,找到自己的道,去按着道而行,不可以越轨,不可以超越,超越就错了,越轨了就出问题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家庭伦理道德当中去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我们的家庭就和睦。儿女也好,社会也好,和气生财,不去求财,自然会很好。

媳妇对公婆要感恩

那么我们的家庭讲到这里以后,我们除了儿子、媳妇、老爷子、老太太以外,还有婆媳关系,那么婆媳关系应该如何相处?

王老师说,我们大家都知道,没有一个儿媳妇是婆婆生的,但是婆婆跟儿媳妇都是从外面来到这个家庭,婆婆也好,媳妇也好,都是外姓人,以前都不是这个家里人。那么为什么婆婆跟媳妇搞不到一起去?俗话说的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每一个婆婆都是你做了多年的媳妇才变成了婆婆。

那么大家既然知道婆婆跟媳妇是两个外姓人到了一起,就应该和睦相处。那么媳妇首先应抱一个感恩心,感谢婆婆给我生了一个我喜欢的丈夫。我们用感恩的心去看你的婆婆,你就会产生爱。

因为你爱你的丈夫嘛,理应爱他的母亲、父亲。因为没有他的父亲和母亲,你就不会有你所爱的丈夫。如果作为媳妇,跟婆婆相处用感恩的思想的话,应该是和睦相处的。我们能在一起和睦相处,把这个家庭过的兴旺发达,才是我们的责任。

如果婆媳不能和睦相处,这个家庭肯定会出很大的麻烦,多数的媳妇都是跟婆婆搞不好关系。我们听很多很多的年轻人,都讲我这个婆婆的事特多。因为你这个婆婆原来也在她自己的家庭有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她嫁到这个家庭这么多年的生活习惯,我们自己从外面来,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一起一定要和睦相处,俗话说:“和顺是齐家之本,谨慎是保家之本”,和顺谨慎为的是把这个家庭建设的更好,有缘才来相聚。

所以婆婆跟媳妇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相处好一些。

恨饺子的媳妇

作为婆婆跟儿媳妇,如何才能相处的更好?王元五老师说:“我也是婆婆”。她说她有两个儿媳妇,那么两个儿媳妇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两个人有两个人不同的性格,那她如何跟儿媳妇相处?

那么她会去观察她们,先是用观察,观察她们的说话行为,如果没有过分,她什么都不说。如果哪里没有做好,她会把媳妇叫到身边,跟她慢慢谈。比如说,她那个大儿媳妇,有的时候她会咳嗽,但不是老咳嗽,偶尔会咳嗽一声两声。

那么王元五就去观察她,发现媳妇不喜欢吃饺子,她家要是吃饺子的话,媳妇要吃米饭,或者面条、馒头都可以,就是不吃饺子。王元五感觉很奇怪,她就要去问她的儿媳妇,她说儿媳妇:“艳丽啊,你到我身边来,我跟你说两句话”。

她说:“妈妈你有什么事”?王元五说:“我发现你有的时候会咳嗽,而且不喜欢吃饺子”。她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饺子”。王元五说:“那么你恨饺子吗”?她说:“我恨饺子”。你说饺子招她惹她了吗,她为什么恨饺子?这其中肯定有原因啊。

那婆婆就问她:“你为什么恨饺子”?媳妇就讲她小时候,她的母亲因为跟她的爷爷奶奶有矛盾,如果她爷爷奶奶家,吃饺子就不给她吃。包括是她叔叔的孩子,如果在都给他们吃,唯独不给她吃,所以她就恨饺子。

那么这个问题我们大家想,应该是她的母亲跟她的奶奶,有过不去的事,奶奶才恨孙女。所以她一看吃饺子她就生气,她就会想到她那个时候的不愉快,所以她怨恨吃饺子。那么王元五婆婆就慢慢跟她媳妇谈,她就说你是下一代,你的奶奶跟你母亲之间的矛盾需要你来解决,你要补上你母亲跟你爷爷奶奶之间的不和睦的漏,这叫“父债子还”。

你一定要还上这笔债。媳妇说:“妈,怎么还” ?王元五说:“你的父母只有你一个女儿,你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自己在生活,八十多岁了,你现在嫁到了我的家里,你家里那么大的院子,就你父母两个人,很空荡。

要把你爷爷奶奶接到自己家里来,让你父母去照顾她,而且你每个月的工资,要给你爷爷奶奶零花钱,我们家不差这个一百两百块钱,你能做得到吗”?媳妇说:“妈,我能做得到”。

后来真的把爷爷奶奶接到她家里住,每个月她给爷爷奶奶零花钱,爷爷奶奶拿着她的钱就流泪。那么她的爷爷奶奶跟她的母亲的这个疙瘩还没有解开的时候,爷爷奶奶拿了她的钱以后说:“瞧,我的孙女多好。

”可是她的爷爷奶奶不明白,他的孙女也是因为他的儿子和他的媳妇好啊,才教育出一个好孩子啊,才能来孝敬他们啊。可是老人家不明白,她说他媳妇不好,孙女好。媳妇就跟婆婆说:“妈妈,爷爷奶奶拿了钱就流泪”。

王元五说:“你要安慰他们,你说爷爷奶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应该尽的责任”。所以王元五的媳妇回去就做了,现在她儿媳妇也不恨饺子了,王元五一家吃饺子,她儿媳妇也吃饺子了。

那么她的咳嗽的问题王元五婆婆问她:“我说你咳嗽多久了”?儿媳妇说:“我从小就咳嗽”。王元五说:“你妈妈经常在你面前讲你爷爷奶奶的缺点吗”?“本来他们就不对。”媳妇说。王元五说:“我说,你再说一遍”,她就不讲了。

王元五说:“你母亲在给你吃毒药,你真的吃了,把你毒的直咳嗽”。王元五就给媳妇讲:“你母亲跟你爷爷奶奶之间的矛盾,你应该如何解开?你应该如何劝你的母亲?跟你的爷爷奶奶搞好关系”。后来媳妇果真又做了,儿媳妇的咳嗽也好了。

连夜送亲家

那么有一次到了秋收时节,因为王元五的大媳妇、二媳妇娘家里是农村的。因为她们的父母种地,在几年前,没有减少赋税的时候,种二十亩地,一年到头收回粮食以后,还要倒贴两百块钱。后来王元五的儿子就跟他岳父母说:“别种了,种完后收不到钱,还得倒贴两百块钱”。

那么那个地就让给他的叔叔去种,但是要知道北方农村的秋收是很紧张的,如果不及时抢收到家里,一旦下了雨,那么多粮食都会落到地下,一年就等于白干了。所以到了秋收的时候,王元五的媳妇的爷爷奶奶帮着她叔叔秋收,早晨天一亮就出去,晚上很晚才回来,给年岁大的老人累的躺在炕上直哼哼。

那么媳妇的母亲就说:“累成这样子,不会少点干,一天的活两天干,两天的活五天干,干嘛累成这样”。

本来她说的是一片好心的话,可是老人生气了骂她,骂了她非常生气:“我为了你们好,你们现在还骂我”。她一赌气就进城跑到姑娘女婿那里去了。儿子就跟王元五说:“妈,我岳母来了”。王元五说:“那好啊”。就过去看看她,儿子说:“你别去了”。

王元五说:“怎么了”?然后儿子说:“这个老人不懂事”。他妈说:“你再说一遍,赶紧叫你媳妇开车回家,把她妈妈送回去,我这不留”。儿媳妇问王元五:“妈,为什么”?王元五说:“全是你父亲和母亲的错,马上送回去,今天不能过夜”。

儿媳妇还真听话,就把她父母送回家去了。姑娘的妈问:“为什么”?姑娘说:“我婆婆说了,是你们错了”。错在哪里,本身我们就应该有“孝、悌、慈三步道”。

秋收的时候,你们年轻人应该去帮助弟弟秋收,你们没有尽到悌道。老人去了,老人累了一天回来,你应该说太累了,赶紧休息烫烫脚,吃点饭休息,这是你对老人的关心。反过来你告诉她,一天活两天干,两天的活五天干,老人当然生气了。

所以当夜王元五让儿媳妇把亲家送走了。然后儿媳妇告诉她父母是她婆婆说的:“你们的错,是你们没有尽悌道,给老人带来了烦恼”。王元五说儿媳妇真的把她父母送回去了,而且她跟她的父母讲了王元五的说法。

等他们亲家见面的时候,媳妇的父亲跟王元五说:“你说的对,我们没有想到是我们的错,你这样家庭才能和睦,你的孩子才应该知道如何尽悌道,如何尽孝道”。如果王元五是一个不明白的母亲,我们想想后果是什么?王元五不但让她媳妇做了,王元五还要给她讲明白为人之道。

亲家也要沟通

儿媳妇的家庭里,她的母亲和她的爷爷、奶奶现在都在一个大院子里,生活非常和睦。到过年过节,王元五会让儿子送去足够的生活用品。王元五说:“自己必然是在大城里嘛,他们必然是农村嘛”。生活条件有一些差异,城里有退休费,他们没有。

所有的生活用品要让儿女送回去,过年也好,过节也好。一定给老人送足够的用品,这样我们的家庭才能和乐,我们互相之间才能沟通,才能理解。所以儿媳娘家的父母会经常到王元五这里来问一些事情,家庭也好,身体也好,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做。

媳妇的母亲身体不是很好,比王元五还小嘛,心脏不好。有一次亲家问王元五,说:“心脏不好”。王元五说:“我知道你心脏病是怎么来的”。王元五就教她:“我说你的病是三十岁左右得的”。

因为什么事王元五都教。亲家说:“当真是为这样的事”?她说:“你怎么知道”?王元五说:“你脸上写的”。然后王元五还告诉她:“你怎么可以好起来”?所以他们关系非常好,她们作为亲家关系也很和睦。

她有什么事会跟王元五打电话,包括她的女儿工作调动。她母亲很着急:“她把工作辞了你知道吗”?王元五说:“知道啊”。“你不着急吗”?王元五说:“现在年轻人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肯去做,就能找到她的位置。我说我们年轻的时候,要想调动工作太难了。

我说你没工作过你不知道,我说我工作过也没关系”。亲家说:“你难得想的这么开”。王元五说:“年轻人的事情我们也管不了,将来是她自己的事情,她只要努力去做就可以了”。结果,现在已调出来三年了,比以前好得多。

请教婆婆的儿媳

我们老年人要理解现在的年轻人,那么现在的年轻人也要去理解老人。我们老年人虽然是老了,但是我们的经历要比年轻人多得多。你有想不开的事,想不明白的事,要坐下来去跟老人探讨,老人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因为,我们老年人也是从年轻过来的。

王元五说现在她的房子拆迁了,跟儿子媳妇在一起过。那你怎么相处?她在跟她的二儿子和二媳妇一起过,她跟她家里先生说不要管那么多的事,管好我们两个人自己。到星期六孩子们不起床她从来不叫,因为她上过班,她上班的时候,哎呀那时缺觉缺的太多了。

她们在退休的时候就发誓:“退休后要睡三个月的好觉不起床”。那你们想想他们该缺多少觉啊?我们看看现在的孩子每天那么早起,尤其在北京,上班的路程很远,六点多就得走,晚上六点多还没有回来,工作又累又紧张,好容易到星期六多睡一会儿。

她从来不叫,她也不管,她会跟先生说不管他们的事,我俩出去玩去,他们就走了,你这样才能相处。平常儿媳上班,王元五如果在北京的话,她肯定做饭。

如果到星期六、星期天,她绝对不会管,那么她们会问:“妈妈,我想做这个菜怎么做” ?“好啊,我来告诉你,你来做,我来看”。王元五说要养成她们的习惯,当好家庭主妇,因为她要做母亲的嘛。

只有这样,家庭才能和睦相处。所以婆婆有婆婆道,媳妇有媳妇的道,她有事才来跟你商量,才来跟你谈。王元五那个大媳妇是本科毕业,二媳妇是研究生毕业,虽然她们都有很高的文化,但是她们愿意坐下来跟婆婆谈。包括单位的事,包括朋友的事,家里的事,都愿意跟你谈,谈完了以后,大家都很高兴,心里没有隔阂,只要我们大家能坐下来,作为婆婆应该倾听儿媳妇的诉说,我们要理解她,作为儿媳妇也要倾听婆婆的诉说。

那么王凤仪老先生说:“婆婆跟儿媳妇之间的相处,作为儿媳妇要主动去问婆婆很多问题,不会的一定要亲自去问清楚”。

所以她说:“作为儿媳妇,要先跟婆婆搞好关系,如何搞好关系,要经常坐下来谈心,问问婆婆什么时候到的这个家里,你来的时候家里有多少个人?你是如何相处的”?这样的关系才能和睦。

那么你当然理解了婆婆以后,她到这个家里很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又要工作,她很不简单,到现在她老了,我们也做了媳妇,那么我们要比她容易的多。

现在年轻的姑娘做媳妇,比王元五那个时候要强的多。王元五那个时候生活困难,工资非常少,多数父母都没有工作,需要我们去养。所以王元五那个时候叫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比较紧张,要节俭。每个月发工资几十块钱要分好,哪个是买菜的,哪个是房租,哪个是水电,哪个是买煤气的,捆好,一分钱也不敢挪动,跟现在不一样啊。

挣三个花五个的儿子

现在年轻人工资高,有钱,花起来大手大脚,不知道节俭。所以王元五说我们老年人看他们这样花钱,心里很难受,因为我们过穷日子过习惯了,这就是老年人跟年轻人之间的代沟。

王元五老师家里的先生说自家的儿子是:“挣三个花五个”。为什么?因为房子贷款每个月要支付,买汽车也要贷款,所以王元五的老伴说儿子是挣三个花五个。儿子也跟他父亲说,我们年轻人不象你们老年人,你看那个什么报刊登的,美国人跟中国人的两个老太太在论述,美国人贷款还一辈子还不清,最后到死的时候把房子往贷款银行一交,完事了,人家享受了。

中国的老太太一辈子攒钱,到临死也没有住好房子,他的观点跟我们老年人相差太远了。

所以王元五的儿子说:“我们现在观点不一样”。王元五说:“我还想得开,家里的先生就想不开了”。他会跟孩子产生矛盾,说“挣三个花五个,挣一个花三个”。那年轻人就会跟你论述,你论不过人家你就会很生气。所以,我们不管就对了。

孩子贷款还不上,银行会找他的麻烦的,单位上会找他的麻烦的,跟我们老头子、老婆子有什么关系?农村有一句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你操心也帮不上忙,没用。我们管好自己,不让孩子们操心就够了。

我们老年人大都有退休费,够吃饭,有房子住够了。年轻人他既然有能力买,他就有能力偿还,要不然银行也不会贷款给他。老人问过儿子的贷款,他说你在贷款之前,银行要去单位调查多少工资,最少留够八百块钱,做生活最基本的费用,然后扣掉剩余的钱才给你贷款。

既然有能力贷,他就有能力还,又不跟你老人要,我们老人管他做什么呢,何必操那么多的心呢。王元五老师说:“我这个人一生大大咧咧惯了,操那么多的心干嘛?这样才能和睦相处啊,家庭才能好啊”。所以现在的年轻人跟我们这些年岁大的人思维方式有很大很大的差异。那么这个思维方式我们老年人也应该要适应。

老年人心态要放宽,要做想得通的老年人,因为老年人的经历跟年轻人不一样,几十年很难改变,所以就要互相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之间要理解,我们的家庭才能好,婆媳关系才能好。婆媳关系好了,你的儿子心态就放宽了,他的心态放宽了,对他的事业对他们的工作都会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