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琅琊榜 张大春——《琅琊榜》的江湖规则

2017-1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琅琊榜>的感情戏主要发生在两个男人:靖王和梅长苏之间.张大春认为,这是通过革命意义上的同志,来影射同性感情,很难得.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琅琊榜>有非常通

摘要:《琅琊榜》的感情戏主要发生在两个男人:靖王和梅长苏之间。张大春认为,这是通过革命意义上的同志,来影射同性感情,很难得。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琅琊榜》有非常通俗的故事设计:宫廷斗争、夺嫡、官僚集团之间的冲突。而且好人坏人分得很清楚,而每当危机来时,好人都会很快化解。

技术上来讲,镜头非常好,每格画面都是经过设计,从剪辑到镜位都非常到位。当然也有几个穿帮镜头,比如镜头远处有人打伞经过。

胡歌的角色梅长苏,我从来没看过那么弱的一个男主角,动不动就挂一下。他是从地狱来的人,不是完全光明或正面。有那样的机谋,那样的诡谲、算计,不为恶是相当困难的。可是由于他带着病,你会忽略他阴暗的一面。

戏里有一段话,说让靖王去做所有光明磊落的事,肮脏的事由他(梅长苏)来做,那你就很担心,你最同情的这个梅长苏,会做什么肮脏的事。我们称之为英雄人物的,碰到的危险,除了外在的迫害外,最让人担忧的,是人性上受到的考验。显然剧中并没有让梅长苏经受太多人性上的考验,你没有看到他真的做什么恶。所以相对而言,这个人物的深度也会稍微差一点。

其实这都是很有趣的设计。我们过去在港剧、台剧,或大陆剧、韩剧、日剧,哪怕是美剧中,英雄人物在人性面受到的考验,越有深度,市场的反应多半越低。

梅长苏最大的考验就是,会不会变成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他的手段那么高明,所以你总感觉他在道德的两难上。但是从头到尾他并没有真正陷入重大的困难,观众提心吊胆,可是又很快地放心。所以这个人物就讨喜。

其次,编导一开始就摆脱了清晰的历史背景设定。隋、唐、南北朝,还是五代?无从判断。建筑、服饰,看起来像隋唐,或南北朝、五代时期,可是用的茶壶、小茶杯,又都是明清以后的东西。服装,梅长苏的那个大衣,现在很红,很多人要买,它恐怕也不是任何一个朝代的服饰。刘涛穿的那身盔甲,看起来像是量身打造的。都不可考,你也无法挑剔,它回避了还原历史的问题。

故事围绕宫廷斗争,分为两个主轴,一个是夺嫡,中国的各朝各代,皇位继承是非常艰难的。常常有人说岳飞不是被秦桧杀的,是被宋高宗杀的。宋高宗为什么杀他?历史的材料里,岳飞之所以得罪宋高宗,是他不断强烈地建议宋高宗去立储君。

对一个皇帝而言,立储君是什么意思?是要把我赶走吗?所以这是一个敏感棘手的问题。《琅琊榜》大量地吸收了唐代甚至清代某些夺嫡的阴谋故事,它不是影射哪个朝代,而是各朝各代都有的。我在《琅琊榜》里就看出唐太宗、唐玄宗的影子,甚至中晚唐的好几个皇帝,都是类似的情景。

另一个宫廷斗争的主轴,就是皇后、贵妃及其他妃嫔之间的争斗。《甄嬛传》只有这一个轴,就是后宫里面那些事。

有个细节很有趣,皇帝身边有一个老太监,明显的是影射唐玄宗身边的高力士,他看起来有点小人嘴脸,到最后是最忠诚于皇帝的人,我觉得这是写活了高力士,正好这个公公也姓高。可是誉王、靖王,还有太子,就很模糊,会让你想起某个历史人物,也许是另一个。有的借得很用力,有的借得很单薄,这个手法也很有趣。

琅琊阁是什么?是一个民间自主的机构,消息灵通无所不知,我认为它最好的影射是谷歌或者百度,它处理大数据,是民间的情报交换中心。剧中还有一个国家机构叫悬镜司,就是一个独立从事调查工作的机构,类似东厂锦衣卫。

整个故事的感情线不多,主要就是一对恋人,梅长苏跟霓凰。但其实所有的感情戏主要是在靖王和梅长苏之间,包括言豫津和萧景睿,通过革命意义上的同志,来影射男人之间的同志情感,借由"同志"来影射"同志"。这是很难得的。

悬镜司本来是一个独立调查单位,可是其领导人夏首尊其实是滑族人,他渗透到大梁王朝里,其实也有复国的企图。金庸《天龙八部》里的角色慕容复,是要复燕国。少数民族要恢复统治权或自治权,甚至还有匡天下的野心,这个在过去的武侠小说里,可以找到很多。

江左盟就是民间企业,跟琅琊阁非常类似。他们都来自民间,知道大梁国各个角落在发生什么事。他们运用知识的力量和人脉,来达成他们的使命。江左盟并不是因为有强大的军队,武力也不见得强大,就是信息灵通、人脉广布,这就是信息价值。

另外,大概在四五十集,有一群人要去救一个被俘虏的赤焰军的证人,江左盟动用了另外一个单位,叫药王谷,看起来是一支武力部队。可为什么是药王谷?既不是丐帮,也不是海鲨帮,或者是武当派。药王给人的感觉,是有专业的,而且药王的财富是琅琊榜上前几名的。所以,资本、知识、人脉结合在一起,才会制胜。

整个剧的斗争围绕着一个议题:我曾经受到的冤屈,来不及等到历史还其公道。靖王会继位,当然可以天下之尊,平反赤焰军,但是不行,整个剧最冲突的一点,是必须在那个皇帝在位的时候获得平反,也就是说,他捅出来的事,他得负责任。

整个的悲剧,不管是赤焰军受到的冤屈,还是最后一场屠杀,老实讲有一点夸张:七万大军,最精良的部队,最后包括梅长苏在内,总共才逃出来三个人,既荒谬得可以,但也说明,等待历史还其公道,是非常艰难的。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核心就是,看到了英雄的受难,观众在心灵上会获得一种"清涤"的作用:哈姆雷特怎么会这样,麦克白怎么会这样,平凡的观众看着那些高贵的人物受难会感伤,这就得到了灵魂的清涤。

虽然《琅琊榜》没有那么高明,可我认为它开展了另外一种清涤作用,就是让剧情在一种暧昧之下,让人若有似无地感受到自己在现实之中受到的某些挫折。

托尔斯泰讲过一句话:什么叫做历史?众所同意的传奇就是历史。也有人说每一部历史都是现代史,《琅琊榜》算是虚拟的历史。有了这两句话,你就很清楚地知道,这个剧为什么这么受欢迎。而且我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也许《琅琊榜》红一年,大家就谈别的戏了,但在历史的某个阶段,那些反省历史事件的角度,是能够开拓当代人文明的机会的。

至于艺术成就,我只能说,恐怕要有更深刻的东西,但它在技术面毫无疑问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