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鲸鲸专栏文章 一篇专栏文章引发的……
面对公民的投诉,政府是积极应对还是推脱塞责?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还是强行打压意见表达的空间?
马虹玫
前不久,我在证券时报专栏版发表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深圳市报税系统更新之后,出现系统不畅、报税期间系统大塞车,地税系统中部分信息丢失等情况。写作这篇文章,是我作为一个专栏写作者的敏感使然,也是受公民的责任感所驱策。
文章见报当天,就受到国家税务总局关注。受国家税务总局委托,深圳市税务部门安排三位工作人员与我在证券时报社晤谈,表达了三个意思:一是感谢我对深圳税务工作的监督与批评;二是希望我对文中涉及的问题谈详细些,以便他们精细定位深圳报税技术系统的Bug,并加以改善;三是欢迎我以纳税人与专栏作家的身份,继续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言简意赅,态度诚恳。
近年来,国家推行"数据共享"战略,税务部门内因此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数据IT平台。这样一来,各省份与地区先前各自开发应用的报税技术系统就必须去差异性而同质化,以求在效率上整体同步。这是我在事后做功课的时候采集到的信息。如此想来,深圳原先领跑的报税系统的高效率被拉低若干,是系统同步过程中绕不开的一道辙。
"就事论事"之外,我想多谈一点感想。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潮流下,公民个体对于自身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渐渐产生强烈意识,教育的普及也提升了他们表达的能力;报纸等媒体作为公共舆情平台,给公民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政府有关部门日益重视并积极促成意见表达双方互相沟通。
几方合力,形成了某种理性的,有示范意义的表达空间。相对于某些地区某些部门对于揭露的问题"捂盖子",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无论是作为写作者的我,还是发表文章的报社,抑或是作为建议指向的税务部门,我们都在此次意见表达中,投入了勇气与担当,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平等对话",从中可以看到公民个体(写作者)、报社与政府职能部门基于公共议题的良性互动,这是令人欣慰的。
生活在深圳,对这座城市的点滴变化,我都愿意去感知,去观察,去体悟,并且愿意推动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和我有同样初衷的深圳人,还有很多。正因为如此,面对问题,深圳人选择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据了解,深圳一些政府部门收到的投诉量很大,原因不能简单笼统地归于政府失职,深圳市民敢于主张权利、鞭策政府,且鞭策之后有效果从而激励市民进一步投诉(不妨名之曰"良性的投诉文化"),也是原因之一。
面对公民的投诉,政府是积极应对还是推脱塞责?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还是强行打压意见表达的空间?这是一个需要善待的永不过时的命题。
在深圳,市民与政府的意识和行为,根植于岭南自古以来的务实风气,也从近邻香港学习到诸如媒体监督、社会监督、意见表达等公共精神的营建,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其背后,是正在生长的公民意识和公民力量。
内地朋友常诧异:那么一点点小事,深圳人居然都要投诉?殊不知,这种"投诉文化"中,恰恰深藏着"深圳之所以成其为深圳"的密码。
"从善如流宜哉"。不论是政府公务部门还是企业机构,对于有理有据的批评建议,如果都像这次深圳税务部门一样,勇于正视,收集整理并积极推动改进,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既是善举也是智政。
那天的晤谈简单高效。几杯茶水淡而雅致,讨论气氛热烈,常有思维碰撞的火花。我感受到某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在激荡。
晤谈结束后的第二天,与我对接的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再次打电话给我,核实某个技术细节问题。几乎与此同时,办税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文章中提到的某个问题现在已经改善……"她兴奋难抑。我不知道是系统再更新之故,还是文章产生的效力,不管是哪种巧合,作为社会建设中的参与者,你、我、他都有使命——让深圳人的深圳变得更好!
"大家一起努力,为了更好的深圳。"这是我那天晤谈中听到的最好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