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纯晚归 回归沧浪 ——罗尔纯艺术作品展

2017-12-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罗尔纯,1930年4月10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6岁考入苏州美专学艺,师从颜文樑先生.苏州美专推崇欧洲古典主义,教学上以古典学院派为模式,这给罗尔纯打下了深厚的

罗尔纯,1930年4月10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6岁考入苏州美专学艺,师从颜文樑先生。苏州美专推崇欧洲古典主义,教学上以古典学院派为模式,这给罗尔纯打下了深厚的美术基础。在校期间,获得了"1947年春季油画风景写生"第一名,颜文樑先生亲以其水彩风景画奖励。

1951年毕业以后,罗尔纯先后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工作,直至1990年退休。1992年,罗尔纯接受法国文化部邀请访问法国并享有法国居留权。

自此以后,罗尔纯每年往返于中国、欧洲之间,对东西方艺术进行深入持久地思考。 罗尔纯的艺术涉猎非常广泛,他善于汲取中外各家艺术之所长并融会贯通,并执着地追求形式表现的自由和美感,强调在绘画中注入自己真实而强烈的情感。

其作品画面甘美纯粹而特立独行,活泼泼散发着生活的气息、思想的灵光和生命的能量,极富激情与张力。 罗尔纯谦虚谨慎、温文尔雅,很长一段时间内疏离于当代艺术的主流之外,是一位隐士般的油画大家。

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和教学生涯里,他一方面静观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沉潜于心灵的修炼,坚守自己的艺术领地;另一方面教书育人,呵护着青年同行,促进多元艺术格局的逐渐形成。在社会变革转型的关键年代,罗尔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实践,影响推动了油画艺术发展的进程,在中国百年油画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他远不是什么风云际会式的人物,然而他是一个具有伟大心灵的画家。他的艺术不仅表现在作品上,而且首先表现在心灵里,如果说金钱和权势容易获得人们的青睐,异化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和自身价值,那么他无疑是彻底保持其艺术家本色的一位画家。

" ——这是罗尔纯纪念他的老师颜文樑先生的一段话,也同样适用于他自己。 在沧浪亭畔的"静水流深"中走出来的罗尔纯,"回归沧浪"是一个展览,更是一份汇报。

苏州博物馆 2010年3月

罗尔纯回归沧浪学术研讨会纪要

尚辉: 苏州我来过多次,包括这所建筑(颜文樑美术馆)来过很多次,今天坐在这里感慨颇多。我记得当时做颜文樑的研究时来过这里,那是20年前,当时我还有幸采访刘立积先生和江落一先生,那时是在筹建苏州美术馆和颜文樑纪念馆,从那个时候我和颜文樑先生,苏州美专就有很多内在的,说不出了的一种缘分。

其间我到江苏省美术馆,在江苏省文化厅的一些重大美术活动,也是在这个建筑里开过整个苏州地区美术创作工作会议,所以将近这20年的期间,在这个空间发生了很多,当然也包括我个人也经历了一些。

而今天在这个空间里,有这么多苏州美专的老校友包括罗尔纯先生能在这里搞展览和学术研讨会,意义非常大。 我今天去了苏州博物馆去看罗尔纯先生的展览,非常激动,但激动之余又非常感慨,有一种反思。

我独自在那个空间看罗尔纯先生的作品想了好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的美术界,主流媒体也好,主流美术界也好,或者说体制外的,当代艺术界都很红火。

我们看到这么多艺术家,听了那么多艺术家令人发舌的绘画的价格,但是作我们这些作美术批评的,从事美术史研究的学者,可能有的时候还是受到了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不能独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我看到罗老的作品以后,我觉得首先不是社会上的责任,而是我们美术史学者的责任,对于这样一个画家缺少研究,对于这样一个画家他的历史的定位和历史贡献缺少应有的评价,所以以至于到今天这样一个程度,像罗尔纯这么好的作品,我们为什么把它没有提到很高的程度来认识,天天在讲油画要本土化,民族化,甚至提出要构建中国油画学派的体系,事实上这种建构还没有开始,实际上我们在罗尔纯等人的作品里,也包括罗尔纯之前的油画作品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对中国油画体系的构建,从罗尔纯的作品里我感到在意象性的油画和表现性的油画上,他所达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中国文化品格的油画作品是非常突出和鲜明的,我们在提这样的口号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拿一个艺术家作为个案来分析呢,我觉得我们没有做到,我想这是作美术批评和从事美术史研究的学者的失职。

我想我们今天搞这个展览实际上也是补遗,这个补遗就是让我们重新来认识历史,不要仅仅被轰轰烈烈,火火暴暴的那些艺术家所遮蔽,还要让我们清醒的看到已经作出很大贡献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还没有被我们认识,这是我最大的感慨。

对于罗尔纯先生的艺术创作,以前也零零散散的看过,但是今天看的是比较全面的。包括这本画册,让我们更全面了解罗尔纯先生油画的创作历程和所具有独特的个性,罗尔纯先生作品中色彩的跳跃和热烈,给我很深的触动。

我觉得在罗尔纯先生的作品中有几个矛盾的地方或者说是冲突的点: 1. 写实与现代的碰撞和冲突。

刚才看到了罗尔纯这样扎实严谨的素描作品,也就是说实际上,他的艺术起源于苏州美专,苏州美专的最大的艺术特征是写实绘画,或者说是古典写实绘画,古典写实绘画谈的是造型问题,谈光影的问题,光在物体上打出来,是有光影的变化,或者说欧洲古典主义艺术的精髓不是神的问题,不是色彩问题,造型问题,而是光影的迷幻性 ,在平面中重新恢复的三维空间,这是西方绘画的精髓,这是造型艺术,古典主义,而罗尔纯的起点,他所具有的高度是写实绘画,古典写实绘画,但今天我们看到他的绘画是具有现代色彩,写实和现代在他身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很矛盾的一个地方。

2.宁静与奔放。 罗尔纯先生个人是宁静的,不张扬的,甚至是布衣吃素食,从他的外表和社会行为我们看到的是宁静的,淡泊的,但是他的画面恰恰是热烈的,奔放的,你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对比,通过他的画面我们可以领略到他的内心实际上也是宁静中的奔放,我觉得这是大艺术家,或者说这样的艺术家是我们苏州孕育出来的,他带着很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我觉得的罗尔纯先生不只是起源于苏州美专,他起源于苏州这片独特的传统文化,或者说来自于传统的江南文化。

我觉得这是在他身上体现的非常强烈的一个冲突。

3. 孤独与阳光。 我们知道罗尔纯先生这么多的艺术历程,特别是在中央美院"马训班"的学习经历。今天活跃在油画界或者说掌握中国油画界话语权的还是"马训班"的人,"马训班"无疑是强调写实主义绘画,实际上颜文梁所创立的苏州美专古典写实主义绘画,到了解放以后也是被遮蔽的,实际上是苏派一家说话。

我们回忆一下,罗尔纯先生刚毕业后到了北京,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到了美术学校,到中央美院。。。。。。在这样长的出版和教学生涯中,他的艺术能有多少是被认同,我是打问号的。

他的人生的历程,他艺术的思想是孤寂的,而他表现的画面恰恰是阳光的,这种阳光感不仅是用橙色,实际上他是强调色彩的特殊关系。 总之,我觉得这三个矛盾的点可以概括罗尔纯先生他一生精彩,精华的地方。

接下来,再进一步通过今天的展览谈罗尔纯的油画的特色,我也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1.色彩的主观化。 我认为把色彩画亮是很容易的,但要亮的有学问,这就很难,如果说用纯色表现的确很奔放但你会发现缺少色彩关系,所以看到罗尔纯先生除了强调他的色彩的阳光感,透明性,响亮的纯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善于用互补色,互补色成为他的绘画颜色中,技巧中,他个性很突出的一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马训班" 或者说写实绘画或者从印象派开始,所强调的色彩关系是条件色的色彩关系,那么罗尔纯他的这种主观化,我觉得首先是在绘画的对象中,在色彩的对象中去寻找互补色的之间的一种色彩关系,比如说,橙黄色与普兰色互补色的运用,土红色与翠绿色互补色的运用……凡是在画面上看到有强烈的红色时,一定有绿色与它相衬,如果有黄色,澄黄色他会用谱蓝,紫色互补色构成他的画面,所以他选择的对象无疑是热带的地方,是云南的红土地,我觉得那些地方在他寻找色彩互补的关系上会形成一种体系,他的色彩的主观化是由这种互补色矛盾关系所构成的。

我觉得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应深入的挖掘。

2. 写实中的变形。 刚才对于罗尔纯先生艺术一生中的最难把握或者说不太清楚的地方,他这么严谨的写实素描怎么会一下跳跃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色彩的奔放的一种关系?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古典写实,印象派,后印象派在绘画语言是有矛盾的,如果我们强调它的素描关系必然会弱化它的色彩关系,强调它的色彩必然会弱化它的素描关系,两者是不能兼顾,如果说可以做到两者兼顾的就是苏派绘画,想办法画得造型很准,那么色彩也非常具有印象派这种明亮感,这是苏派的特点。

但是在罗尔纯先生他个人的经历里边,我们刚才看到他是很典型得很扎实严谨的这种素描,实际上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整个苏州美专的整个教学,苏州美专的教育实际上还是我强调的,它是强调他的素描关系,它的素描关系实际上是一个是有这种物体的远近关系,还有这种造型本身的这种结实感。

实际上色彩对画素描人来说,完全都明确的。那么画色彩的时候,把素描放进去,他会弱化它对色彩的敏锐性,实际上我仔细看了罗尔纯先生的这种关于造型的处理,他是变形,他变得很怪,但是很怪的里头你会发现他的结构是非常严谨的,他是在结构的严谨里头进行的变形。

我想这个跟我们所看到的西方的绘画,是有一点共同。

我们今天看到很多西方绘画,觉得它变形变得很很好看,和中国人变形不一样,中国人变形就是乱变,几个骨骼,几个关节全部都没有,这个问题实际上和他对形体的理解不够到位是有关系的。我想罗尔纯先生能够在写实中变形,这种变形的基础来自于他扎实的素描速写。

所以从罗尔纯画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写实并不是说不能变形,或者说你的变形好坏,还要来自于你的这种结实的、扎实的这种素描功底。我觉得看了毕加索的作品也是,毕加索后来变形变得这么大,但是他早年十几岁的时候,画出来的造型和能力,都是非常强的。

所以我觉得,在中国我们又看到第二个这样的案例,我可以说在罗尔纯先生的身上,我们找到这样一个——他素描画得很好,但是他画得色彩的时候,他能够很快,他在变形的时候,也能变得很好。

那么就关于色彩和素描的关心,我觉得罗尔纯先生,最后是完全是用色彩来说话的,但是这种色彩的空间感,是有他扎实的素描根底在里面。

比如说画得好几个街道,你一定看得是乱七八糟,但当你离远看的时候,发现这副画更是一个很扎实的写生作品,那种空间关系的处理,非常准确。我觉得这就是真是一个大师所具备的一个素描,或者说罗尔纯先生,他具备这样一种能力。

所以这种东西是超人的。或者我们一般人没有达到。 3. 是对于线的一种独特的处理。 刚才说到颜文樑先生是惟有没有便捷的,这是从一个角度来看。确实在中国的第一代油画家中,可能具有颜文良先生,颜文良先生早年是画过中国画的,后来一直就没有再画中国画,他不是不画,而是他很反对他父亲。

那么罗尔纯我们看一下,罗尔纯先生中间也是画中国画,父亲画水墨画的,刚才谈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我觉得罗尔纯先生,把中国画线的问题的处理,很巧妙的融进了他对于这种造型色块和面的这么一种处理关系之中。

你看他完整得人物形象是线是不是到头的,就是一根线不是勾勒下来,但是你能从感觉到,虚虚实实、遮遮掩掩,最后那个线肯定是存在的,而且这种线,实际上在它的画面中,起到一个结构的一个作用。

可能一般人如果临摹罗先生的作品的话,可能会临摹他的色彩,色彩感。但可能有几点你临摹不到,所谓几点,这几点就是那到线的到位的内容,渗入的程度你抓不到。

那你最后你的那个神是散的,你的色彩可能很漂亮,但是你的形肯定是散的,罗尔纯先生在这一点上,就是通过它的线能够把所有神采的东西,把所有零散的色重新贯穿出来,使它变成一个高楼大厦。

那么我觉得他对于刀的运用,刀和笔的运用,他也运用得非常巧妙。实际上他的刀,我觉得是完全可以代替他的笔来处理。所以我觉得刚才谈到了,罗尔城先生色彩很响亮,很阳光。 我刚才讲一个就是他很善于这种互补色,注重它的色彩体系。

那么第二我就看到,就是他的色彩能够用得好,或者他的色彩耐看,完全取决于他是如何用刀的?如果没有用笔和用刀,我们换一种来画,同样是这样一个色相,我可以包括它的表现力,会大打折扣,完全没有罗尔纯先生这样一种色彩。

所以说罗尔纯先生他的这种色彩的表现,色彩的亮度和跳跃感是完全出自于他这种非常讲究的,写意性的用笔和用刀。我觉得我刚才谈到就是说,我们谈到构建中国油画本土特征,或者是审美价值体系,都不可能离开关于用笔的问题,那么在罗尔纯这一代人身上,我觉得他们这代人用笔是最好。

当然在他的前辈中,像刘海粟的油画中的用笔,可能没有第二个人能超过他。因为他是把碑学的这种用笔的方法,画到油画布上,所以刘海粟是简化色彩,他的色彩很简化,或者说你可以说刘海粟不懂颜色,可以这么说。

但是他用笔的技巧,完全遮盖他用色的不足,那么这种用笔和用色完美的结合,是中国人所具备的。西方人你就看所有今天的西方人,在用笔上,在油画上的用笔上都已达到这样一个高度。

所以再归结起就是,我刚才谈到的,就是我们看罗尔纯先生,这样一种样的,充满跳动感画面,他的形是在形式中的一种变形,变得非常舒服。 那么这个画面毫无疑问我和龚老师想法,还是印象油画的,这种印象油画的本质不在于它是介于具像和表象之间,而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意象性的构形方式,它这种意象性的这种深化颜色的这种色彩的表现能力所传递出来的最重要的还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内核。

这种内核正是大家刚才都谈到了,它是含蓄的,是典雅的。它表面上不是张扬的,但是能够通过这种很响亮的颜色,能够触摸到罗尔纯他内在的一种文化的一种提炼和修养。他之所以能够食素,能够不食人间烟火,他来自于他内心的一种强大。

所以我也是谈到,在谈到我们中国画今天之所以写意失落重要的原因,是这种写意不是说你不会用笔,而是来自于你自己内心不够强大,你自己精神不够强大,你自己也没有胸中意气可以倾诉。那写什么意呢?,所以我觉得,罗尔纯先生之所以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和他的这种文化修养,或者他沾染到的苏州美专和苏州的地域文化是非常有关系的。

最后一点,我还想谈谈就是,苏州美专整体的美术教育。我不知道当时候罗尔纯苏州美专一下子分到了北京,这个肯定有很多种原因,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统一分配。

当然我想苏州美专有个最重要的一些教育思想,是其它的当时美术学院所不具备的,一个就是刚才大家谈到的,就是"真善美"还有颜文良先生所提倡的"仁人诚"这样一个标准,把做人和从事写实绘画完美的统一在一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谈到纯绘画和适用美术的结合。在当时苏州美专是最早开图画室,制版,做电影,做动画都是在苏州美专所有,所以苏州美专也是最早把纯美术和实用美术结合的一所学校。

这也是颜文良先生美术教育思想的一个充分的体现。所以我想罗先生之所以能够调到北京,一方面因为是高材生,当时的艺术成就应该说达到很高。那么我想,和很多人对这所学校所从事的工艺美术,关于制版、绘画,把电影方面的这种教育联系在一起,所以一下子您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但不管怎么样,这样的一个结果,实际上是让我们回想到苏州美专的美术教育它的体系一些问题,那么现在考察起来,在上海美专和中央大学或者北平艺专,如果说美术教育体系的完整性,那应该说苏州美专是最具备有它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完整性的。

但是苏州美专我们后来今天来看,就是说这所学校培养的人才高度不是很高,甚至一直影响包括对颜文良先生的一些看法,实际上我们所提到,就是说苏州美专除了有罗尔纯先生,还有董希文先生,李宗辛先生,还有杨之光先生等等等等。

我觉得不仅仅在于我们评价一个美术学院,不仅仅在于评价它出了多少大师,名家,我觉得最重要评价什么?我觉得苏州美专它的教育体系是培养美术教师的,所以苏州美专培养出来的学生去从事美术教育的人是很多的。

这样的美术教育实际上是在美术教育的系统里当了蜡烛,去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我觉得这个是评价。

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所以我觉得苏州美专这种教育体系,它对于美术人才的评价,我觉得这个教学这个体系非常完整。 所以我想说的就是说,我们今天来回顾的时候,一个是谈到他的这种美术教育的影响,实际上用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刚才大家都谈到,一个是为人为艺的关系,这种为人为艺的关系,可以看看从董希文先生,李宗辛先生,罗尔纯先生,他们虽然是写实的,但是有些好象在写实里头,也有不老实的成份,也有想变的成份,这个和其他几位变手也不太一样,所以就这么几个人来说,我觉得他们所培养的学生的类型,还是有一种共同性的——在写实里面的现代或是当代新的拓展和发展。

我觉得我们在研究颜文良在研究罗尔纯先生,在研究苏州美专的这种教育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忽略它新的一些变化,或者是从这点,学生所成为一种大家,都可以看到他的一种教育的更深层的一种东西。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个再次来到苏州美专,在二、三十年代,是唯一一个用进入自己的学校教学理念,所形成一个西洋化的一个建筑,在当时都没有的,当时都是借用别人的校舍,只有这一个学校是自己盖的,能够符合自己的审美理念和教学思想的这么一个建筑。

我自己还是感慨万分的,那么我今天看了罗老师的展览,我觉得我自己是有这样一份责任,就是对罗尔纯先生,像罗尔纯先生这样一些人,还没有被历史证明,被现实证明,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所以最后感谢百雅轩能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或者说百雅轩的决策者,能够去重新发掘一些没有被我们认识到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

非常感谢! 贾方舟: 我们今天坐在这样一个地方,参加这样一个会,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特别是有罗尔纯先生这么多老校友,都是有大半个世纪经历的人,坐在这里讨论艺术问题,讨论教育问题,所以我想今天罗尔纯的画,可能会引出很多话题来,每个话题都会很有意思。

比如说我们现在坐的这样一个房间,这是三十年代建筑,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可能不怀旧,从它的外观,一直到这个房间现在还基本上保留原来很多的那样一种感觉。

所以我觉得,我们对我们的艺术发展,就是不能不想到整个一个世纪来,油画这个舶来品从世纪之初到现在,它整个的发展过程,以及这些最初的老一代艺术家,如何把西方的艺术拿到中国来,在我们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本土品质的一种油画。

那么到现在一个多世纪的过程当中,我们许多让人无法忘怀的那样一些事情,特别是颜文樑老先生已经去世了。

我觉得在整个这个中国油画的发展中,最初的这些年头,比如说1912年刘海粟在上海建立了苏州美专,颜文樑先生建立的时间是1922年,1927年有这个中央大学又设立了艺术科,1928年国立杭州艺专,北京艺专更早就是1915年,在整个就是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到三十年代,唐艺和先生建的武昌艺专。

其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整个过程中,最初的我们这些从国外学习归来的老一代艺术家,他们首先投身的是教育,我们的油画所以有现在就是最初的这一批——开山的,启蒙的创业者,把他们的后辈一步一步带领到这条路上来。

所以建功立业的这一点我们是不能不忘怀的。 就是说,回顾整个这条道路,我想到了陈丹青说过一句话,他说"老一代艺术家里边,惟有颜文樑是保持了晚节的"。

这里当然有调侃的成分,但为什么说他保持了晚节?因为我们所有的从外边学习回来的油画家,都最后改画了水墨,唯有颜文樑没有。

当然改画水墨也不一定是个坏事,但是就从把油画这样一个西方的舶来品,拿到我们中国来,一直传承下去,学下去,一直把它画到到底的,颜文樑先生他是唯一一个。所以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对于几代人的传承来看,我提出一个新的一个想法:刘小平先生曾经总结过的——徐蒋系统(徐悲鸿蒋兆和的写实主义系统),林吴系统(林风眠吴冠中系统,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

我现在想到能不能考虑建立颜罗系统,也就是从颜文樑先生到罗尔纯先生,这两代人大家刚才谈了他们很多共同的品质从做人到为艺,就是从艺术到做人都有很多相似、相同、相近的地方。

那么这些地方作为一个师辈和一个学生辈的这两代人,这些很多共同的东西,可能形成了一个脉络,这个脉络我觉得如果从艺术上梳理就是色彩。

颜文樑先生在这一代里边,他把西方的色彩这一套东西拿到中国来的时候,我觉得他是坚持到底,有信念的一代人。西方的色彩,实际上也是印象派它不是古典主义,古典主义虽然也有色彩,跟我们的那个固有类是相似的,它并没有在色彩上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来。

只有到了印象派,才开始对色彩有新的,一种突破性的一种研究和进展。那么颜文樑先生,他很多地方的色彩,彻底拿到他的艺术中来。

罗尔城先生,虽然他在风格上跟他的师辈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色彩这个系统上,我觉得是相似的。就是他又把那个,客观的,印象派的那种客观的用颜色,发展到主观的用色,它不再是主观的。

就像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是一样的。后印象主义已经不是客观的再现对象,再现空间,再现空间的那种感觉,而是主观的使用颜色,它不太考虑客观对象是什么?完全是主观化表达自我,一种表现主义色彩,这样一种态度。

所以我想在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我只是提出问题,我觉得是可以考虑,作为一个颜罗系出来研究,他们的画展,同时这里边涉及到整个,他们处的时代,所发生的问题,遇到的问题。比如说刚才大家谈到的,他们两位都是很低调,低调为人,这个低调是处于一种自身的就是愿意低调,还是时代给予他们施加的压力,这都是值得研究的,我觉得不单单是一个个人的为人。

个人的为人他们个人我觉得确实很低调的。但是从他们那种内心的,那种火热激情,那种状态来看,他们不应该是低调的。

你像罗尔城作品里边表现出来那种热情,怎么可能是一个低调的人呢?是不是?非常奔放的,可能他会不择手段去追这个少女,可能是这样一个热情的人。才像这个画,可是他的做人,和他的画画完全是两回事,他把做人的那种热情,完全用到他画里边去了。

他不能不低调,他只能低调,因为他是被边缘化的,他是一个另类,他在中央美院,他不可能高调,他高调不起来,因为在整个的氛围不属于他。

所以我觉得这个长期以来,被忽略、被忽视的这样一些艺术家,那么我们重新把它挖掘出来,所以我现在有这个说法,就是我们发现新人,这个发现新人不指说发现年轻人,发现新人也包括了那些没有被重视的,在这个忽视的角落里边,发现那些老的新人。

就是他们没有给他们一个充分的空间,但是这些人恰恰是在我们艺术市场化以后出现的,这个现象。过去是没有这种现象,过去我们还很少有,有艺术史上被忽略的一些人,像前几年沙鳍这位老先生,完全被时代遗忘了,把他当做一个疯子。

人也不被重视,艺术也不被重视,恰恰因为人家把他当成一个疯子,所以他逃脱了所有的政治运动,包括留下了,完整的保留了一个人。所以他的艺术也被保留下来,那么像罗尔纯先生,他实际上他那种没有被主流艺术所宠爱,这个他恰恰是他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比如说吴冠中先生,他都是跟罗尔城都是艺术学院解散了,有的人说分到这儿,有的人分到那儿。他分到中央工艺美院的时候,恰好是64年,接着他就生病待业,待业两年。

那个文革开始以后,中央工艺美院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吴冠中,所以他逃脱了,他逃离一个大的解难,所以他才保留了他的元气,他在文革结束以后,他才重新恢复了他的元气,如果他经历那样一个杀伤力很强的一个文革时代,我想他的元气没了,他不会有后三十年。

所以我们觉得一个人的经历,和他的时代真是直接相关,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天不时,定不利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光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也会有很多的局限。

所以我想,我提出这个课题,就是这是你的课题,你研究的颜文樑,你接着要研究罗尔纯。当然我不是说我对罗尔纯先生的敬意。我对他的作品,确实是我看一次作品,我激动一次。昨天当我美术馆一进去,我就跟他说,我说这些,他的老多作品选出来一些精品,拿到欧洲的博物馆里头去,一点也不次于那些大师的。

可以这么讲,当然每个人都会有精品,都会有一般性的作品,我们只能是谈他最好的作品,是代表他水准。比如说好多人对于吴冠中有一个非议,我就有一个愿望,我选吴冠中30到50张作品,你们看看像不像一个大师,完全可以是。

因为他的作品流露太多了,那些很一般的,甚至很差的作品也会有。就冲淡了对一个人的评价,所以我想,我们现在在回过头来看任何一个大师,其实他也是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少数。

也不是说每一张都会很好,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想,今天这个研讨会是很有意义的,就是我们既有怀旧,既有回顾过去的历史,又能涉及到好多艺术史上的课题,教育问题。

以及对一个艺术家的评价问题等等。所以有很多值得谈论的,涉及到说罗尔纯个人的艺术,我想我们还可能用很多话题来,就是说它的色彩问题,它的造型问题。其实罗尔纯除了色彩上这种敏感以外,他的造型也非常的敏感。

我记得八十年代,我不知道在什么刊物上,看到他画的,用水墨画得小公鸡,哎呀,我觉得所有的那个,他可以说那个小公鸡,打败了所有的花鸟画家。看看那个造型,那个小公鸡那种神态,那种感觉,真是画得就是太好了。

虽然他一般是不怎么动毛笔,但是那个造型是,那个是太厉害了,你可以看出他的那种造型。 我记得王肇明他解释写意的时候,有一个说法。他说形就是一切,形就是神。神是什么?神就是用的东西,他所有的问题他都归结到形上来,形就是问题,你行画对了什么都有了。

这是他的理论。那么就是我们看,现在看罗尔纯的艺术,他的造型的敏感,他对性的敏感性,其实也可以归结到这一点,实际上他就是把那个最敏感的那部分,把这个把握住了。

把握住以后,那么你就觉得和生动,你就觉得传神了,传神传得是什么?就是那个运动中的行,回头一笑百媚生,就是回头一笑就是一个动态,是不是?它就是那个动态你把我住了,你神就有了。是一种鼓励的谈神的话,是谈不出来的。

你离开形式谈不了神,因为你的每一个笔处每一条线,你是落实在形上,那个神是从这个形里边体现出来的。所以我想,无论是谈造型,还是谈色彩,罗尔纯先生都是一流的,都是无可非议的,都是绝对是无话可说的。我对他的艺术真正是从心里面赞赏的,喜欢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