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后人 《卢作孚》剧本被指"调包" 后人忧伤害人物塑造

2017-10-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重庆编剧张鲁讲过一事:与人说起自己正在撰写的剧本<卢作孚>,人问,卢作孚,什么孚,是和叶挺打了一仗,输在什么桥下面那个人吗?张鲁回,你说的,是吴佩孚吧?尴尬成双

重庆编剧张鲁讲过一事:与人说起自己正在撰写的剧本《卢作孚》,人问,卢作孚,什么孚,是和叶挺打了一仗,输在什么桥下面那个人吗?张鲁回,你说的,是吴佩孚吧?

尴尬成双。吴佩孚在军阀标签的重压下,被脸谱化、丑化了数十年,近来稍得喘气,被人记起曾是首个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曾有“豫民何辜”、“且先种树”这样兼具秀才文气与刚正风范的批示。卢作孚呢,没被丑化,却被遗忘和丢失,成了现代史上浅浅一道淡墨痕———哪怕他率领其民生公司完成的宜昌大撤退保存了国家命脉,被誉为“中国的敦刻尔克”,是抗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电视剧《卢作孚》很应该拍,至少,比清宫戏、言情片要来得有潜在价值。关键是,怎么拍。如今烽烟起:卢的长孙女、作家卢晓蓉及孙女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严家炎发表文章,指目前正在拍摄的电视剧《卢作孚》的剧本“被调包”,作为承包方的导演工作室,“用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导演工作台本替换了原剧本”。

卢家后人对张鲁与人合作的剧本是满意的,认为导演台本偏离了方向,伤害了对卢作孚的塑造。导演王冀邢与制片方尚未回应。

相比公众知晓度更高的历史人物,围绕卢作孚的这场争议关注者寥寥。但实际上,在可能深刻影响大众的影视传播当中,卢这样的人物以何种面目第一次出现,是个严肃而重要的话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被钩沉,下这样一番断语并不为过:卢作孚可以是当今很多中国人的卢作孚,可以是我们的导师和模范,他的建设理念、事业策略、人格操守,足以构成我们梳理今日中国的坐标。

问题是,子孙的卢作孚与导演的卢作孚起了冲突。从卢晓蓉、严家炎的文章看,他们对电视剧中史实和精神气质的担忧不无道理,他们向公众呈现了卢家后人的卢作孚。因此我更希望看到导演的回应,他的卢作孚是什么面目。怕的是,现在不回应,电视剧硬生生出来,伤害到那个“公众的卢作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