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邓石如传 邓石如传世书法作品梳理

2018-0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因对邓石如书法比较感兴趣,从研一开始就收集他的书法作品,之前的课程作业陆续写过一些关于邓石如书法的文章,之所以要对他的书法作品进行梳理特别是对墨迹与拓本的流传过

因对邓石如书法比较感兴趣,从研一开始就收集他的书法作品,之前的课程作业陆续写过一些关于邓石如书法的文章,之所以要对他的书法作品进行梳理特别是对墨迹与拓本的流传过程的论述,可以明确邓石如去世后其书法是否受世人爱重,是否有人继续学习他的书法,其作品的流传有序便可说明这些问题。

本文拟从邓石如书法作品的墨迹流传、刻本流传以及扬州地区(邓石如生前常到扬州卖艺,其逝后扬州又是“邓派”之基地,故特辟为一节叙述)流传的邓石如书法作品来叙述,以明确邓石如传世书法作品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笔者搜集邓石如传世书法作品(包括墨迹、刻本)共248件(按:其中一件四体书作于乾隆五十五年,未见墨迹或刻本,据方朔《枕经堂金石跋·为陶叔渊广文题完白山人四体书册跋》言乃为邱古塘所作),其中篆书.86件,占总数的34.

67%;隶书最多有97件,占总数的39.11%;楷书20件,占总数的8.06%;行书26件,占总数10.48%;草书15件,占总数的6.04%;行草书3件;四体书l件(按:邓石如传世书作中叶以篆隶为最多,与其于篆隶用功最深当相符)。

其中有明确纪年的有102件,占总数的41.13%;乾隆年间(指有明确纪年的作品)有31件,占有明确纪年作品的30.4%;嘉庆年间(指有明确纪年的作品)有7l件,占有明确纪年作品的69.6%。其中又以嘉庆九年(15件)、嘉庆八年和十年(均为12件)、乾隆五十五年(10件)等为最多,可见邓石如书法创作的高峰期当在此。

首先,墨迹的流传

关于邓氏书作的集中保存,包世臣《邓石如传》言:“……有书百轴存于家。又有百轴付怀宁大观亭僧悟本……”。存于其家者,多为邓以哲先生收藏,并于1962年将墨迹等件计36件捐献国家。悟本对邓石如书作甚是宝爱,即使在云游之时仍将之随身携带,常将所藏出示爱重邓氏之书者,如陈煦、程怀璟,是为邓氏之宣传功不可没。其弟子方朔虽曾从其处借观并双钩邓氏书作多件,然并未言及悟本所藏流于何所,此当为一憾事。

方朔曾言“于小迦丈处曾见山人篆隶墨迹不下数卜种,小迦亦工篆隶善镌刻……”知爱重邓书者乃与其有共同之爱好(工篆隶善镌刻)。

另,赵之谦在同治四年《致胡培系》信中言曾见完白山人真迹百余种,惜未言明于何人何处所见。

而后人对邓氏书作的肆力搜集,亦可看出后人对其书作的宝爱。杨沂孙就曾于歙县收邓书近八十轴(按:时同治l1年),四体皆有,惜尽数毁于庚申兵变”。[按:邓石如20岁随父至寿州,时已能训蒙;32岁之馆寿州;40岁至歙县,鬻艺自给;乾隆庚子年以前山人踪迹多在皖省之宁国、芜湖、巢县、寿州一带,这年以后,学习、交游更广,活动中心则为南京、扬州、徽州、山东一带;且邓石如在歙县的交友最多共9人(程瑶田、罗聘、叶天赐、曹俪笙、方子云、鲍志道、徐兰坡、金榜、曹文埴),其中又以程瑶田、金榜与曹文埴父子与邓氏交友最善,故其地流传大量邓氏书法作品是为最有可能。

]

包世臣作为邓石如入室弟子,亦肆力搜集邓石如的书作,至今其留在邓石如书作上的观款就有:道光丙申(道光14年)《古铭篆书卷》跋,道光乙未(道光15年)《敖陶孙诗评》跋,道光乙巳(道光25年)《万寿寺前秋色好诗隶书轴》跋、《读书乐楷书屏》跋,道光丁未(道光27年)《四体书册》跋。

(按:《四体书册》中之行书乃嘉庆八年石如致包世臣书信,其余三体为包世臣收集合装而成,以备四体,历44年又题跋其后,可见包世臣对邓书的宝爱之情。)

康有为留在邓石如书作上的题跋有:《完白山人放鹤图》跋l、《完白山人放鹤图》跋2、《沧海日楷书长联》跋、《颜氏家训隶书轴》跋、《铭辞楷书残屏》跋、《乐志论楷书轴》跋、《敖陶孙诗评》跋、《读书乐楷书屏》跋等八则。

其中五则有明确纪年,都是乙卯(1915年)年(按:四则为乙卯二月,另一则为乙卯四月),可知此年康有为对邓石如书作尤为关注,或由他处借观,或亲自购得,都可说明此时某处集中保存着邓氏书作为数不少。

此外,在邓石如书作上留有题跋之语的人还有:张惠言(《司马温公家仪隶书残册》跋)、李兆洛(《阴符经》跋、跋邓完白真书、铭邓石如篆书弟子职后、邓君完白登岱图)、邓传密(《万寿寺前秋色好诗隶书轴》跋)、吴让之(《弟子职篆书册》跋)、赵之谦(《司马温公家仪隶书残册》跋)、张曜孙(《司马温公家仪隶书残册》跋、《四体书册》跋)、方廷湖(《司马温公家仪隶书残册》跋)、查揆(《司马温公家仪隶书残册》跋)、吴兆璜(《赠也园楷书册》跋)、吴云(《朱晦庵为南康守篆书》跋、《宇宙以来篆书墨拓四屏》跋)、冯桂芬(《弟子职篆书册》跋)、张应云(《寄鹤书》跋)、陈煦(《寄鹤书》跋)、程怀璟(《寄鹤书》跋)、方溶益(《水浒传序草书卷》跋)、吴隐(“楼瞰湖光撼晴碧,路遥云水咽暮苍”行书联拓本跋)、何绍基(《何绍基邓石如墓志铭后记》、《书邓完伯先生印册后为守之作》跋)、莫友芝(《梅石居邓石如石交图横卷》)、汪兆锦(《山静胡先生四箴》跋)、曾迈(《四体书册》跋)、陈南行(《陈寄鹤书》(云南藏本)跋)、赵席珍(《万寿寺前秋色好诗》跋)、杨沂孙(《不速到门惟夜月隶书联》跋)、吴昌硕(《朱文公四斋铭篆书屏》跋)、陈延鞲(《喜唔胡黄海行书诗轴》跋)、张敬文(《暗水流花径草书残联》跋)、陈寄舫(陈寄鹤书行书册(之三)跋)、狄平子等(陈寄鹤书行书册(之三)跋一)、李国松(《暗水流花径草书残联》跋)、孟滢(《张子西铭》跋)。

他们当中既有邓石如的友人、也有邓氏弟子及再传弟子、也有喜爱邓氏书法之人,他们对邓石如书作的收藏与保存使我们今天仍能够得见邓氏真迹,为学习邓氏书法者提供了可供学习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