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杀功臣 为什么还剩下两个呢?

2018-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来想仿照<万历十五年>,写个<大明开国纪事>的,可是最近事多,就写了那么一万多字,这段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分享与大家一下吧.(一)硕果

本来想仿照《万历十五年》,写个《大明开国纪事》的,可是最近事多,就写了那么一万多字,这段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分享与大家一下吧。

(一)硕果仅存的郭英与耿炳文

傅友德死了,冯胜死了,汤和已经成为行尸走肉,朱皇帝这一次算基本放心了。

洪武二十九年九月,这个秋天本来也不乏肃杀之气,朱皇帝将已退休在家的武将约二千五百人召至京师。气氛一下子又紧张起来,人们窃窃私语着,不知道喜怒无常的老皇帝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还记得那前几年的时候,兵部、五军都督府奉旨道:“卫所官员不肯教儿子弓马,如今但有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了手,蹴圆的卸了脚,做买卖的发边远充军。”不久,所司又张贴榜文云:“在京军官军人但有学唱的割了舌头。”没几天,府军左卫千户虞让的儿子虞端吹箫唱曲,被人告发捉拿到官,结果上嘴唇连带鼻尖都被削掉了;又有龙江卫指挥伏某与小旗姚某二人蹴球,被告发后砍掉了右脚,全家发往云南充军。

诸如此类,着实令大家恐怖、小心了一阵。不过,这一帮老哥们刀尖上滚过来了,如今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难不成老皇帝真还要跟自己过不去?可是圣旨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上位是想念大伙了,所以才专门将这一把把老骨头召集到一起。

是啊,想当年跟着上位南征北战的时候,无往不胜、无坚不摧,那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荣耀!老哥老弟们,放心上路吧!咱们的荣华富贵包括小命,都是英明天纵的上位给的,他老人家愿意拿去就拿去!

所谓春温秋肃、宽严相济,人心惶惑之余,还是要进行大力安抚的,毕竟还要指望着一些人为自己卖命。朱元璋深谙此道,所以他一改昔日的威严,满面春风地把老将们一起迎入宫中。

先拿好酒好菜招待着,堂堂一国之君今天只做一回醉翁,陪大家不醉不休。酒酣耳热、杯盘狼藉之余,又怎能不同大家一起追忆那往昔的峥嵘岁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那是何等的畅快与豪迈!

当然,也要倒倒自己心中的苦水: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三大不幸都让自己赶上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啊。

听了上位的话,众人无不大起同情之心,这个家的确不好当啊!老皇帝摆摆手:好了,啥也不说了,大家好不容易辛苦来一回,就带点让大家高兴的东西回去吧。

最后,每个人领到了一大堆钞币,这个时候由于朱元璋滥发纸币,拿这玩意随便打赏人,结果钞币贬值的厉害;为了更深切地表达下自己的心意,朱元璋又给每人分了些硬通货——银子。

临走之前,皇帝语重心长地又叮嘱大家:“这一次回去,咱们也许就是永别了!大家好好过安生日子,抚教子孙,以终天年!这既是朕的期望,也是天下对诸位的期望啊。”大伙被感动得泪水涟涟。

大家回去之后,还有大喜过望的是,十月时,上位又给他们各进秩一级。真的是天子圣明、皇恩浩荡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收买人心原来就这么容易。

到这个时候,开国元勋中能够勉强存活下来的,就只有长兴侯耿炳文与武定侯郭英了。

郭英也算是朱元璋的小舅子,他的姐姐郭宁妃曾是皇帝所爱重的人。想当年,朱元璋还一文不名的时候,他到郭英所在的村子去招兵,那时候郭英的父亲郭山甫还活着。

老郭此人擅长看相,常在乡间给人相面,他与朱元璋交谈了一回,发觉此人不简单,再细看其面相,更觉此人前途无量。接着,他赶紧把两个儿子郭兴与郭英叫来,让他们追随着朱元璋去打天下,将来说不定都可以封侯拜相;反正是乱世,其实能得不死就是奢望了。这个时候老郭的女儿又走了进来,朱元璋多瞅了人家两眼,老郭看“朱公子”对闺女有意思,算了,好人做到底,就让她给你做个小吧。

说起来郭氏兄弟与这位后来的郭宁妃都算争气,可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郭氏兄弟身手很好,的确是冲锋陷阵的好材料。

郭英长年在朱元璋帐下做贴身侍卫,那一年朱元璋亲往武昌督师的时候,他正在帐中读书,从城里突然杀出一位敌将,一口气竟杀入了朱元璋的中军大帐;只见朱元璋不慌不忙,但听疾呼:“郭四,为我杀此贼!”此时郭英已经冲入帐中,他于是手持长枪迎面扑上去,那员敌将接着便应手殒坠。见此情景,当姐夫的笑着嘉勉道:“好!便是尉迟恭再世也未必能及!”说着解下了自己身上的红锦袍给小舅子穿上了,算是一种特别的赏赐。

郭兴(郭宁妃之兄)死的比较早,那还是洪武十七年的时候,六年以后,在继续追坐胡惟庸党羽的时候,有些事情又牵涉到了郭兴,发现他与老胡有些事情的确不明不白的,朱元璋再次大义灭亲,最后也把郭兴坐论胡党,全家很是受了一番劫难。

不过好在郭英平素很讨皇帝欢心,没有受哥哥牵累。郭英为人孝友,略通书史,行军打仗很注意纪律,对待朱元璋又非常忠谨;再加上郭宁妃的缘故,所以恩宠尤渥,诸功臣不敢望其项背。哪怕他有些劣迹,比如他曾经私养家奴一百五十余人,又擅杀男女五人,可是朱皇帝最终都宽恕了他,这可是非常难得的。

归根到底,还是他的特殊身份,以及朝廷确实需要他,朱元璋才不对他那么赶尽杀绝。这一点,从耿炳文的遭遇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郭英是朱元璋的同乡,耿炳文也不例外,同郭氏兄弟一样,耿炳文与父亲耿君用也是朱元璋起家的最早班底。

那还是至正十三年的时候,朱元璋还只是初出茅庐的“朱公子”(因为他娶了郭子兴的义女,所以大家这样称呼他),地位并没有多高。他从自己的家乡招到了七百多名士兵,他的帅父郭子兴非常高兴。新招来的徐达兄弟,通过几天的观察,发觉主帅郭子兴不过是个鼠目寸光的的主儿,于是他便劝说朱元璋在不脱离郭子兴义军组织的前提下,索性拉出队伍去单闯,起码可以开拓出一番新的局面。

朱元璋采纳了徐达的这一意见,为了免得帅父起疑,他只是从这七百多人中挑出了二十四名弟兄,他们分别是: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张赫、张铨、周德兴。最终,这些弟兄有的死在了大明建国之前,但个个都是好样的,除了三人封公以外,二十一人皆封侯。

耿君用在渡江之后没几年就战死了,耿炳文则是有名的守御之将,他在公元1358年到1367年期间,驻守于太湖西面的重镇长兴,在那些年月中,他多次以寡击终、以弱胜强,挫败了张士诚部的疯狂进攻,确保了朱元璋政权东面门户的安全。所以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特意加封耿炳文为长兴侯。以后,耿炳文也参与了大明一统天下的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劳。

对比汤和的吃一堑长一智,耿炳文算是善始善终了。耿炳文的不凡还在于,他深谙人臣之道,谨慎小心,懂得如何保全自己。洪武二十七年,耿炳文邀请了有名的文人、翰林学士刘三吾撰写了一篇“追封三代神道碑铭”。

耿炳文在提供行状等写作素材时,不仅没有自张攻伐,而且一再叮嘱刘学士措辞要谦抑,一定要把劳绩尽量归之于主上,说什么“我等占据东吴都是上位的指挥方略之功,诸臣哪有什么建树啊”。刘三吾对耿炳文的这种态度非常赞赏,于是说道:“侯爷的功劳也许就想汉高祖说的那样,上位是功人,诸臣则是功狗!”

刘三吾后来是这样写的:“是功也,狗之功也,其敢以自名?今故为三吾言之也。然则侯前后所历战,百战百捷,其功大矣,侯虽不敢自名其功。而功之在侯,犹猎之不能忘犬,犬之不能忘所自也。如此其克有今日也,宜哉!”(《敕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秦王左相兼陕西行中书省右丞长兴侯耿炳文追封三代碑铭》)

很显然,凭朱元璋的睿智眼光,比之郭英,他更加看重耿炳文。就是在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朱元璋特意将朱标的长女江都郡主嫁给了耿炳文的儿子耿璿,这一桩政治婚姻的用意非常明显,那就是将耿炳文牢牢地拴缚在了皇太孙这条船上,以为继位后的太孙保驾护航。也许在朱元璋看来,以耿炳文的军事才能及威望,足以稳定大局,可惜后来朱允炆用人不专,让朱棣钻了空子。

洪武三十年正月,朱元璋又命耿炳文配征西将军印为总兵官,郭英为副。此种任命,也看见出二人在朱元璋心中的不同分量。后来,郭英得以负责典掌禁兵,专门负责京畿地区的安全保卫。

值得一说的是,郭英还有个三弟叫郭德成,这个家伙似乎天生是个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人。实则他也深谙保全之道,并曾经多次拒绝朱元璋的进封好意,以至于后来当各种党案之风肆虐,乃至于牵累无数时,唯独郭德成能得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