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生平 不倒翁张元济:一生经历中国五位第一号人物
商务印书馆是旧中国最大的文化机构,开创了很多出版业的先河和奇迹。而这么庞大的文化航母的掌舵人就是张元济,他在商务印书馆地位举足轻重,几乎成了商务印书馆的代名词与精神领袖。
张元济出生于1867年,正值风雨飘摇的晚清同治年间,逝世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那时全国上下正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张菊老长达93年的生命历程中,亲历了中国自晚清以来无数次社会变革,一生见过光绪皇帝、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中国五位第一号人物"[张人凤著:《智民之师·张元济》,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阅世不可不谓之深也。
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他自戌戊变法后绝意仕途,由庙堂中走出,转型为新式知识分子。他从朴素的文人办报观念出发,努力营造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共同活动空间。当传统仕途被堵塞后,商务逐渐成为都市中文化隐者的生存空间,高梦旦、蒋梦麟、茅盾、胡愈之、叶圣陶、郑振铎、杨贤江……多少名声赫赫的知识分子在这里成长成才,凭藉近代出版的新型媒介,他们实现身份转换的同时,也寻觅到了一条发抒经世理想的别样途径。
张元济自己一直像个保姆一样心无旁骛地守候着这份文化事业,宠辱不惊地尽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
今年是张元济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的年份。在这个星光隐去、夜雨敲窗的初春深夜,埋首于堆积案头的旧商务书卷资料,百年商务风云涌动眼前,一个鲜活的张元济跃然纸上。
从士大夫到新型知识分子
1898年夏秋之交,在古老的中国上演的那场变法,宛若昙花那样美艳,短暂地展现出芳姿后便迅速凋谢了。那场变法就如在一潭死水的晚清社会投进了块巨石,从此激荡开来的思想浪花就再也没有停息过。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知识分子们救亡图强的方式方法迭出不穷,有继续以君主立宪政治为己任的,有代之以共和革命为旗帜的,还有的则投入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具体实践中。
参与这场变法运动的幸存者中,有一位来自浙江海盐的年轻人叫张元济,他25岁便高中进士,受到了光绪皇帝的赏识,不久赐总理衙门章京,可谓少年得志平步青云。然而,刚刚起步的仕途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法失败给株连而止,"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无疑是他人生的一个巨大挫折。
断送了张元济的仕途,却没有断送了他的生路。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崛起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那里正聚集一批与传统士大夫截然不同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不再把读书做官看成唯一的人生价值取向,他们往往凭借着新知识服务于现代教育、新闻出版、医学科技等新式行业。
张元济这位曾经被光绪皇帝垂青的维新党人,之前虽走的是科举的路子,却不同于一般迂腐书生,他在京官任上学过英语,办过新式的通艺学堂,所以他能迅速完成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1899年张元济接受了南洋公学译书院主事的聘书,由北京政界转入上海学商之间,摆脱了旧的仕途束缚,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
在南洋公学期间,张元济还与科举同年蔡元培等创办了《外交报》,这是份主张"文明排外"的新报,标志着张元济尝试着进入新闻出版界。他还因学校教材业务关系认识商务创始人夏瑞芳,夏约张加盟商务管理编书事宜。张元济在1902年正式加入商务印书馆,并约定"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张元济的抱负和夏瑞芳的魄力相加是商务创业的基础。
以被罢职翰林身份屈居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印刷厂,张元济无疑开启了一条以出版来启蒙救国的宏大事业。
那时的商务印书馆实际上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印刷厂,创始人夏瑞芳、高凤池及鲍咸恩、鲍咸昌兄弟都是文化素质不高的城市平民。发起人夏瑞芳出身于报馆排字工人,他不堪于在外国报馆谋生所受得洋气,与郎舅鲍氏兄弟商量合伙办了个印刷厂,这就是商务印书馆的前身。
在张元济进入商务之前,商务基本停留在印刷厂的规模和思路。创办与管理人员都是教会学校出身的中等文化水平者,所以只懂印刷业务而不懂学术文化。张元济入主商务后,商务逐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社。
翰林出身的张元济思想维新,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与上海、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知识分子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与蔡元培、汪康年、严复、夏曾佑、劳乃宣等都是好朋友,在文化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这么强大的文化圈人脉关系,加之张本人能高瞻远瞩,果断地在馆内设立了编译所、印刷所和发行所,延请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加盟,并聘请蔡元培为首任编译所所长,制订了系统全面的编辑出版计划。
商务在张元济的主持下办的有声有色,他以清廷提倡新学、废除科举为契机,组织编写新式教科书,我国第一部小学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在这里诞生,之后出版了高小、中学教科书,均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
他还致力于引进西学、介绍新知,精心组织翻译出版了一大批外国学术和文学名著,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林纾翻译的《茶花女》影响尤为广泛深远。商务在张元济的带领下,先后创办出《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妇女杂志》等影响巨大的期刊,开创了出版界一个个先河和里程碑,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出版印刷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