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与粟裕 粟裕与王耀武三次对决:谭家桥之战让粟裕终身难忘
粟裕与王耀武是中国现代史上两大名将,也曾多次在战场上相逢。王耀武对粟裕十分地钦佩,曾专门研究粟裕,积累了一大摞的研究资料。粟裕对王耀武的军事指挥才能也是十分欣赏,曾说“(王耀武)是蒋军中指挥较有才干者”,据说,得到粟裕如此评价者,国军中仅薛岳、王耀武而已。由于信仰和政治立场的不同,两大名将之间曾经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精彩对决。
谭家桥之役:粟裕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宣布,以红七军团为主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动。红七军团的主要领导人有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参谋长粟裕等,这次行动的目的地是皖南。
北上抗日先遣队经过激烈的战斗,于1934年10月下旬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重溪地区,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胜利会师。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抗日先遣队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
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红十军和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分别为第二十师和二十一师。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委,寻淮洲任十九师师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粟裕被调到闽浙赣军区任参谋长。
红十军团成立后,各部进行了分工。十九师的任务是出动到浙皖赣边,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二十师、二十一师的任务是留守闽浙赣苏区,打击围剿之敌,保卫老苏区。此后不久,根据中央军区指示,二十师和二十一师与十九师会合,创造皖浙赣边新苏区。为了统一十军团的领导,中央军区又决定由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和刘英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主席。粟裕改任十军团参谋长。
12月中旬,红十军团与国民党三个团的兵力在黄山东麓谭家桥地区接火。红十军团领导决定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段公路两侧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争取歼灭孤立突出的敌补充第一旅大部。作为参谋长的粟裕立即作了安排。
12月23日夜,红军在谭家桥公路两侧设伏,他们伏击的对象就是王耀武。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前卫团十分谨慎,上午10点左右搜索到寻淮洲阵地前,寻淮洲当即发起攻击。在当时的大部分情况下,红军一旦冲锋,国民党军的常规动作就是溃退。
但是王耀武部不是如此,他的人马迅速缩回,而没有溃散。同时开始了迂回,占据了630高地,红军两个师协同不力,而国民党军在王耀武指挥下从两师结合部突破,将红军各部击溃。最后两军恶战630高地,红军仰攻630阵地,非常不利,战斗最后以红军主动撤退而结束。
此战寻淮洲身先士卒冲锋,负重伤,转移中牺牲。此外,红军损失了300人,8名师以上干部负伤,八十七团团长黄英特阵亡。谭家桥之战的失利,使方志敏部的境遇更加恶化。
1935年1月,方志敏部开始退回赣东北,在怀玉山地区被围,几乎全军覆没。1月29日,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被捕,8月6日于南昌就义。整个方志敏部,只有粟裕带领少数部队突出重围,继续坚持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