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徐孟加就“4·20”芦山强烈地震接受媒体采访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讯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由应急抢险阶段转入过渡安置阶段的关键时刻,10多家中央.省级媒体的记者,昨(11)日上午在市"4·20"芦山强烈地

本报讯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由应急抢险阶段转入过渡安置阶段的关键时刻,10多家中央、省级媒体的记者,昨(11)日上午在市“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帐篷里,就全国同胞普遍关切、关注的问题集中采访了市委书记徐孟加。

徐孟加通报了我市抗震救灾前一阶段工作情况,并就有关过渡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科学重建的一系列重大事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徐孟加说,随着雨季、夏季的到来,受灾群众过渡安置的时间要缩短,进程要加快,为灾后恢复重建奠定坚实基础、创造很好的条件;灾后重建坚持科学重建,规划先行,规划是纲,强烈地震后的生态修复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赖荣,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长蔡军出席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姜小林主持新闻发布会。

参加新闻发布会集中采访活动的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四川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川报全媒体、四川在线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以及市级新闻单位人员。

严密组织,应急响应,科学高效,为抗震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这次“4·20”芦山强烈地震的整体情况及其影响怎样?

徐孟加:“4·20”芦山强烈地震是雅安历史上从1900年以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是百年强震。在雅安的辖区范围还从来没发生过这样大的地震。

“4·20”芦山强烈地震对雅安来说,有3个主要特点:第一是灾上加灾。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雅安,伤口还未抚平,又添新伤。雅安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元气还没有恢复,又遭遇“4·20”芦山强烈地震,对雅安的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基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第二,地震导致的次生灾害严重威胁着交通安全和灾区人民群众过渡安置、恢复重建的安全。

9日,省道210线铜头—灵关段崩岩灾害,造成3车损毁10人伤亡;第三,这次地震导致的财产损失巨大,而人员伤亡较小,造成了大量父老乡亲的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以及一般性损伤。

为什么这次我们父老乡亲在地震中人员伤亡比较小?震前,我们在省委的要求下,全市各县区进行了全员的防震减灾应急演练;人民群众通过汶川特大地震,防震减灾意识非常强;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人民群众自救互救;地震发生后,各级在半小时内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各路大军奔赴灾区,灾区的基层组织立即组织了起来,千方百计施救。一系列组织严密,反应快捷、科学应对的行动,为救治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我们取得抗震救灾第一阶段重大胜利的第一标志,就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我们从废墟中抢救出了605人,人员伤亡率是最低的,伤员死亡率是同样级别地震中最低的,伤员致残率是最低的。

雅安到现在没有对社会公布过财产损失,是因为财产损失从基层起到最终确定,是由国家级专家团队独立对灾损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估,由有关权威方面进行发布,这才是科学的、合法的、可信的。我们对损失的量难以作出估价,但是,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遭受到财产的巨大损失。

受灾群众自力更生,是过渡安置的主体,补助,是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的帮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请介绍灾后重建规划以及相关的原则要求。

徐孟加:“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较之于“5·12”,除了经验的原因以外,加上科学的救灾、5年时代的进步,我们第一阶段应急抢险只用了不到10天时间就结束,随即转入了对过渡安置阶段政策的制订和基础性工作的展开。

我们在“五有”“三防”基本落实,进一步巩固第一阶段成果的同时,及时地展开第二阶段的工作,现在政策基本确定。首先,农村和城镇的一般性损坏房屋住房,直接引用“5·12”政策;第二,农村过渡安置政策已经确定,农村从应急安置转向过渡安置;第三,城市居民过渡安置的相应工作方案很快就会出台。

过渡安置的主体,是受灾群众。无论是过渡安置的补助,还是恢复重建的补助,都是由于天灾的原因。补助,是受灾群众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给予的一定的帮助。

城市的过渡安置,是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自主分散安置,各级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助,对于特困群体,由当地政府设法解决他们在过渡时期居有其所的问题。城市受灾群众的恢复重建政策,也将会参照“5·12”的标准,适度提高补助的额度。

过渡安置随着雨季和夏季的到来,需要加快进程,这个进程将比“5·12”的时间还要缩短。加快过渡安置进程,为我们恢复重建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

科学重建,规划先行,规划是纲,在没有规划之前,不允许随意进行重建。灾后恢复重建,首先是省上制定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和专门规划,总体规划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后立即实施。农村也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村建设的要求,做好规划,再实施重建。

防范次生灾害要贯穿到整个抗震救灾各个阶段

人民日报记者:雅安在遭遇强烈地震后,防治次生灾害有哪些措施?与“5·12”的关联如何?

徐孟加:省委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将防治次生灾害作为重要任务,我们把防范次生灾害作为这次抗震救灾的“生命工程”,将这个任务贯穿到整个抗震救灾的各个阶段,乃至恢复重建结束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从“5·12”到“4·20”,雅安是震上加震,灾上加灾。“4·20”芦山强烈地震造成的地质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够显现出来。我市已经进一步采取措施,全力开展排查,专家踏勘调查,群众发动普查。目前,全市8个县区共19支地勘队伍320人,在110多个乡镇开展地质灾害寻查排查,在原有隐患1660个的基础上,新排查出946个,全市地质灾害隐患总数达到2606个,威胁着近20万人的安全。

现在已经纳入监控的达到2572个,每个点都有监控员、监测员,有群防群策群治体系,我们还在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组五级监测体系,同时进行全面的应急演练。

设防烈度7.5度的学校经受住了烈度为9.0度的地震考验

中国日报记者:六七月份,高考、中考的时间很快就要到来了,学生复课情况怎样?

徐孟加:全市有362所学校在地震灾害中不同程度受损,其中芦山县、宝兴县、天全县和雨城区的学校受损相对比较严重。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和收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我们重建的学校有结构性的问题,换言之,“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雅安几乎所有重建的公共设施和政府统规统建,以及援助、援建建筑的质量,经受住了“4·20”芦山强烈地震的考验,质量是优良的。

马来西亚、中国红十字会和香港援建的芦山县红星村隆兴学校,设防烈度是7.5度,在地震烈度为9.0度的“4·20”芦山强烈地震后,经专家鉴定,没有出现结构性问题,只需作必要的加固维修。

地震发生后,我市首先是对校舍进行了应急安全评估,并于4月25日全部完成。接着,从4月26日起,由评估转入了鉴定,力争1个半月至2个月时间内,完成全市校舍安全的鉴定工作,为灾后重建打下基础。

到5月6日,全市因地震被迫停课的329所中小学和所有年级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复课,教育部门归口管理的7所中等职业学校也实现了全面复课。同时,各县区都制定了板房教学的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防震减灾应急演练等已全覆盖,心理抚慰行动也在师生中广泛展开。

灾后重建将把生态修复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经济日报记者:在灾后重建中雅安对生态建设有哪些新的更高的要求?

徐孟加: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中央决策雅安的策源地开始,雅安就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发展道路。10多年来,雅安一直秉持这个理念,运用国际最先进的理念和成果进行建设。

雅安市第三次党代会就确立了以绿色低炭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生态产业发展思路,提出了有机中草药、高端度假、终极养老等十大生态产业,并正在发展。这次地震,我们的父老乡亲伤亡小,是世界同级地震的最低水平,可以认为,这就是我们生态建设产生的作用。这次地震给雅安造成的次生灾害中,没有一处是人为造成的灾害。

10年来,雅安的发展是又快又好。我们始终不渝高标准进行环境保护,高标准进行生态建设,都有一个过程,因此在发展上相对慢一些。但是,雅安这10年,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最好的时期,这些都可以用雅安百折不挠取得的大量成果和事实来说明。

因此,灾后重建将进一步体现雅安生态特色的基本特点。这就是,基于雅安是四川和长江上游最好的生态屏障;是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民族和谐、民族文化交汇的地区,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保障式屏障;是山区、欠发达地区、各县区都遍布红色的革命老区,是红色屏障。

因此,雅安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中,将把生态修复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灾后重建中,我们新的建筑将执行国际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标准,我们将对生态功能区进行调整,并用比较长的时间进行修复和完善。我们期望国家把我们列入革命老区成片扶持地区,期望我们的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经济开发区,并按照产业重建、产城一体的思路进行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等等。

产业重建非常重要,本身雅安就和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差距,要和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在产业支撑上有大手笔。

感谢全国媒体工作者对雅安抗震救灾工作给予的无私大爱和热情支持,热忱希望全国媒体给予雅安一如既往的关注、关切和积极向上的舆论监督,诠释抗震救灾中的雅安力量,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