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萍郑国凤-《越剧舞台艺术电影红楼梦》经典版cd原声大碟2cd[mp3!]

2018-02-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专辑中文名: 越剧舞台艺术电影红楼梦艺术家: 王志萍郑国凤资源格式: MP3版本: 经典版CD原声大碟 2CD发行时间: 2007年11月地区: 大陆语言: 粤

专辑中文名: 越剧舞台艺术电影红楼梦艺术家: 王志萍郑国凤
资源格式: MP3
版本: 经典版CD原声大碟 2CD
发行时间: 2007年11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粤语
简介:
原著:曹雪芹
艺术指导:岑范 徐玉兰 王文娟
编剧:徐进
总导演:韦翔东
导演:陶海
总剪辑:张慧敏
作曲:顾振遐 高鸣
音乐唱腔整理:陶根德
鼓板:詹敏
主胡:徐延安
领衔主演:王志萍 郑国凤
特邀主演:金静 黄依群 谢群英 俞会珍
联合主演:吴群 应国英 唐晓羚 盛舒扬
监制:秦祥士 郭本敏 胡勖 周利众
出品人:高峰 石永怡 尤伯鑫
主要演职人员名单:
贾宝玉……郑国风
林黛玉……王志萍
薛宝钗……金 静
紫 鹃……黄依群
王熙凤……谢群英
贾 母……俞会珍
贾 政……吴 群
王夫人……应国英
袭 人……唐晓羚
晴 雯……盛舒扬
琪 官……张宇锋
薛姨妈……董美华
长府官……蔡 燕
出版: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
出品: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 上海越剧院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ISRC:CN-A11-07-301-00/A.

J8
ISBN:978-7-88008-148-0
专辑介绍:
郑国凤、王志萍、黄依群、谢群英、俞会珍、金静等沪浙两地越剧名角联袂演出,经典再现,全剧47段唱腔尽收其中。


定位—越剧舞台艺术片,越剧电影《红楼梦》
王志萍的《红楼梦》我很早就听过。1986年,王志萍以一曲葬花横空出世,夺得大奖赛冠军的时候,身在北京,远离越剧中心的我虽然并不知晓,却在88年的时候就在北京买到了王志萍和钱惠丽的电声金曲《红楼梦》磁带,那时候北京的越剧磁带如此匮乏,能够买到这样一盘磁带,我自然如获至宝。

尽管那时候对小王的演唱诸多挑剔,总拿王文娟的原唱去比较,我这个声腔方面绝对的外行,当时只会拿像与不像做比较,而不懂好与不好。当然直到今天,我在声腔上的鉴赏力也没进步多少。

就这样,小王的《红楼梦》听了很多遍,从最开始的不习惯那种电声伴奏,到最后也慢慢接受了。之后,又陆续在西单的儿童书店(很奇怪,怎么会在儿童书店卖戏曲磁带。怀念一下那个书店)买到了电声越剧名曲唱段磁带,里面有茅威涛何赛飞还有王志萍钱惠丽等人,许多我后来耳熟能详的唱段,都是在那盘磁带里听到的,小王在那盘磁带里演唱的就是葬花。

后来还买到过一盘《小王文娟—王志萍越剧唱段》。里面收录有葬花和焚稿两段,我极喜欢的“前葬花—绕绿堤拂柳丝”一段,62版电影《红楼梦》中没有,我就是从小王的磁带中听到的,当时惊艳之极,觉得词藻之美,不落葬花辞之后。

磁带封面上的王志萍青春靓丽,巧笑嫣然,再加上她与王文娟酷似的扮相,“小王文娟”的称谓,使我对她极有好感。

小王加入红楼团后,随团多次赴泰赴港演出的时候,我还很是关注,只是那时没有网络,北京的报道又少,只能从报纸杂志上了解到一星半点。再之后,小王离开越剧舞台,远赴日本,而我那时候的关注也离开了越剧一段时间,所以直到小王回来,我才知道这件事情。

只是因为自己的同步脱离,所以恍然不觉得小王曾经离开舞台一般。
再次关注越剧,缘自1999年保利剧院的《红楼梦》演出。那次上海越剧院推出了三个版本,我因为事先不知情,只看了钱惠丽和单仰萍的一场演出,这是我至今仍然后悔的一件事。可能因为太久不关注越剧,当年我竟然不知道和王志萍搭档演出的郑国凤是谁,对钱惠丽单仰萍和方亚芬华怡青则依赖旧日的积淀,尚有认知。

真正熟悉郑国凤,那是后来看了蝴蝶梦之后的事情了。保利剧院那次钱惠丽和单仰萍的演出,是我至今看的唯一一场现场《红楼梦》,所以至今印象深刻,不能忘怀。新版的改编我虽然诸多不满,但是当年看现场的时候却只有激动了。

钱惠丽和单仰萍,成了自徐玉兰王文娟老师之后,越剧舞台上的又一对宝黛黄金组合,至今已经演出了超过一千场的《红楼梦》。所以,新世纪越剧林妹妹的形象,多是单仰萍的林妹妹,市面上的VCD也多是钱单二人的版本。

而王志萍的《红楼梦》,则一直停留在磁带和CD的声音中。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越剧《红楼梦》的音像制品中,单仰萍的影像记录很多,我就收藏有大剧院版、新世纪版、正大综艺旧版和舞台艺术片四个版本,而王志萍的多为声音记录,从电声金曲磁带,到和钱惠丽共同演唱的CD,甚至这个2007年的新版电影也都是先出的原声大碟。

除了几段视频,几场折子戏,目前我是没见到小王的《红楼梦》全本影像记录。这次能够让王志萍郑国凤来演电影,我还是很高兴的,因为钱单与郑王,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能够给一直没有影像记录的小王拍下一部电影,是份珍贵的资料。


1962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在我的记忆中是最最珍贵的。听说要重拍经典版,还原原汁原味的舞台版本,我最初十分的兴奋,随着对电影进程的关注,看到不断浮出水面的剧照,我的心开始逐渐变凉,重拍的结果不是进步,竟然是倒退吗?仅从剧照来看,简陋的布景,糟糕的化妆,略显陈旧的服装,这一切,都无法与62版比肩。

大概爱之深,就难免责之切吧。昨天看到颜瑟文章中的一句话,深表认同,“电影的好坏,取决于天平另一端你对原著投入的深度。”这句话适用在看过交响版《红楼梦》后,不可抑制的忿忿之情,也适用于这部经典版越剧《红楼梦》,尤其是,对经典版而言,原著中还包含了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的一层意思在里面。

不过,这一切忿懑之心,终于在昨天演出结束后韦翔东导演的一番自我剖白中得到了平复:这是一部舞台艺术片,不是一部纯粹的越剧电影。

相比于当年岑范导演根本就没有把《红楼梦》当作戏曲片来拍,而是做为故事片来拍摄,2007年的这部经典版越剧《红楼梦》,则更多的是把越剧舞台剧的《红楼梦》做为一个民族精品剧目拍摄下来,当作珍贵资料抢救保留下来。

如果要是这么定位,那我也就没必要拿62版那部经典越剧电影《红楼梦》的高度去苛责他了。1962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将永远做为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矗立在那里,那是无论在越剧史、戏曲史,甚至电影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典版的《红楼梦》,在编排上完全恢复了舞台剧的版本。看过老版《红楼梦》舞台演出的可能会觉得很亲切,我作为62版电影《红楼梦》的拥趸,还是更喜欢电影版的编排。据韦导演介绍,当年岑范导演拍摄的时候,要求电影时长要控制在两个半小时,在对剧本一删再删之后,仍然超过要求五分钟。

此次重拍,恢复了那些原始唱段,这次的电影达到了三小时十六分钟,创下了戏曲片最长的记录。可能在62电影中浸沁得太久了,我倒觉得拍成电影适当地增删改动绝对是必要的。比如,62版中,宝钗进府后,老婆子们嫌贫爱富的议论被黛玉听到,为黛玉性情的变化做了铺垫;宝玉被父亲训斥后,知道了可以搬进大观园的消息,在经典版中直接就是宝玉在大观园游玩,而后是宝黛读西厢,别琪官,然后才是宝玉不爱读书,被宝钗劝谏的段落。

而在62电影版中则做了改动,贾政责子后,告诉他娘娘吩咐,让他和姐妹搬进大观园中居住,宝玉刚刚大喜,贾政继而要求他在园中好好读书,若不安分守纪,绝不绕你,后面的镜头就是宝玉摇头晃脑读八股,苦不堪言,袭人规劝,宝玉烦恼不听,在窗户内看到了园子的春光和众人的嬉闹,丢下书本出去游荡,这样引出了读西厢的场景,衔接多么的自然;别琪官最后一个镜头是宝玉望着琪官远去,低头看手中的汗巾,镜头一切,宝玉仍然拿着那条汗巾思念琪官,人却已经站在了怡红院窗前,镜头转换得多么流畅自然,随后引发了袭人的和宝钗的劝谏,这样的编排更加合理。

反观经典版中,宝玉在别琪官后才去读书,是不是略显突兀?舞台剧这样安排,是为了每场之间情节的紧凑,尽量把一个主题在一场之中表达完整,不能像电影镜头那般切来切去,可以理解。而电影镜头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啊,为什么不利用电影镜头,使情节的设置更为合理呢?即使拍的是舞台艺术片,也不必如此拘泥原始舞台剧本啊,毕竟除了舞台艺术片这个定义,她也是一部电影。

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电影的特质和优势,那么何必投资如此巨大拍摄成电影,直接做个舞台演出的现场录制不就行了?经典版在焚稿和宝玉成亲两段,不是也用镜头来回切换,表现出一边悲一边喜的重大冲击嘛?总之,这部经典版电影《红楼梦》的镜头使用过于死板了,尽管韦导演解释这是为了让观众尽量欣赏到演员的表演,所以不想把镜头切得很碎。

且不说被人指为过于单调的单机位拍摄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那一段,就说识金锁那场黛玉的进场,原著中描写黛玉“摇摇地走了进来”,摇摇二字,描写极为传神,把林妹妹弱不禁风的步态写得如闻如见。感谢王文娟,让我能在文字之外,领略到了何为“摇摇的”步态,一个字,美啊!

经典版中狭小逼仄的布景限制了演员的发挥,镜头更是从头到尾都只拍了上半身。我本想再次看到黛玉摇摇而入的愿望落空,只能空自长叹。再次感叹,要拍出一部成功的作品,是要集全体编、导、演、摄之力啊!也不是仅仅靠热情就能够乾好的!


这部电影演员的演唱都还是很成功的。韦导演说他特地要求这部戏大量使用清板,只在唱段开头和结尾部分使用伴奏,可以让观众清晰听到演员的演唱。事实证明,这些演员演唱得都非常成功,没有荒腔走板的事情发生。

我在声腔方面一向外行,不好过多评论,仅仅说说个人感受。唱念做三个方便,唱第一,唱得最好。王志萍的演唱,确实已经超越了从前的水平,至少比我听她的电声金曲《红楼梦》的时候要好多了,情感的投入也充沛了许多,二十年的时光,对人物的理解自然和十几年前有了很大变化。

小王的念白我不是很满意,从头到尾,念白上意蕴不足,许多地方说得太快了,少了一份留白,也让观众少了一分遐想的空间。哦,对,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整出戏的一个感觉:太赶碌了!感觉为了把这出戏完整的呈现出来,一个接一个的场景接连推出,剧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那么的紧张,一环扣一环,看得人精神紧张呼吸急促。

回想62版,虽然时间安排上也很紧张,却给人物情感交流留下了必要的空间,比如宝黛初见,厮见完毕后落座,伴随着几声鼓点,黛玉侧身,面向宝玉而坐,既展现了二人一见如故的心理,也生动反映了当时黛玉还是十分活泼的少女心态。

怨不得王文娟老师说小王在最开始黛玉进府时的表演太紧张了,没有正确把握黛玉当时的年龄和心态,真是一语中的。舞台剧中保留原著中的对话和场景相对62电影还要多些,可是看惯了62电影,对在经典版中出现的原著中的对话反而不习惯了,比如黛玉说我来得不巧了那段对话。

62版中匠心独具安排了宝黛钗三人下围棋的场面,基本没有对话,只有三人的表情变化,仅这一段,就看得我心醉神迷,宝钗的沉稳大气,黛玉的睿智机敏,宝玉的孩童稚气和对黛玉的关切之心,尽皆展现。

而且画面美不胜收,截下图就是一幅仕女画。62版中这种留白的地方还有很多处,比如明心一段,宝玉抓住黛玉的手,“你放心”那三个字未吐口之前的片刻停顿,言未出而意蕴流动,你放心三个字慢慢道出,更是语短情长。

经典版演到这里,观众哄笑,林妹妹说出:我真不明白你这话后,观众更笑,本来该是很感人的一段诉肺腑,为什么观众会有这种反映呢?还是情深未到,让观众觉得突兀吧!这留白的空间和时间的掌握也不完全取决于演员,就不再苛责。

但小王在剧中的念白可的的确确让我有些失望。王文娟老师不光在唱上韵味淳厚,在念白上更是功力深厚。刻画人物感情的时候,念白尤为重要。小王的念白,从头到尾,我只在劝黛中对紫鹃说的那句“你说什么呀”听出了王派的浓浓韵味,其他的地方情感表现力都不够。

不说别的,只在读西厢中那一声轻“呸”,和王老的表演比起来就天差地别。说到这里,想起在风前看到一个笑话,说有位男士,深感林妹妹在读西厢那一声轻呸的韵道迷人,巴不得今生也有个妹妹能如此呸他一声。

当时坛中有人答曰:找个资深王迷呸其一下,完其心愿。虽然是说笑,也可见王文娟塑造形象的境界,弟子们要达到王老的高度,还需假以时日啊!做派上,小王的理解还是有些偏差,她的表演我觉得直到劝黛和焚稿才真正贴切了黛玉的内心,其余的地方过多表现了黛玉的忧戚,不知道是不是这出戏拍得太过劳累,形体上略显抠偻,若是想以次表现黛玉的病态呢,似稍显太过。

葬花一折,唱得是不错的,但是镜头拍摄的角度实在不好,后葬花一直用俯角拍摄,黛玉始终抬头呈仰视状。

虽然葬花辞中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之语,但也不至于一直做仰望苍天之状啊!交响版中让人无法接受的花冢特写和傻丫头泄密时的风筝再次出现,难道拍摄后看样片的时候,他们不觉得这个镜头刺眼吗?刺激了观众一次还不够,居然一用再用!

泄密一折拍得依旧不好,这实在不能归罪于演员,既然说要拍舞台艺术片,把完整的舞台剧风貌保留下来,那就应该留给演员足够的表演空间。舞台剧中,泄密这一折,黛玉在舞台上有大量的水袖和台步表演,表现黛玉此刻心中翻江倒海的情绪,可是在电影逼仄的布景空间中,演员无法发挥,用电影手法加入的那些空镜头,看着又如此蹩脚,唉,想念62版那!

黛玉焚稿一出重头戏,小王发挥得不错,尽管镜头运用一样不灵活,但好歹总算表现了凄楚的气氛。总体感觉要好于前面的表演,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一段要好于笙箫管笛耳边绕一段。

能如此冷静地评价,还是因为当时没有入戏。可是王文娟的焚稿,我每看必不能自持。尤其是听到黛玉临终对紫鹃唱的:从今后你失群孤雁向谁靠一句,紫鹃扑到黛玉怀中大哭,这时候的我,必然也要跟着大哭。只有王文娟的焚稿,能如此之深地抓着我的情绪。

只有以情带戏,在唱腔中充溢着深深的感情,才能真正打动观众!打动我这种素来不爱哭的人的心肠。
因为我对王派情有独钟,对其他流派关注就少些。但是郑国凤的演唱真的是高亢激昂,有金玉之声,和钱惠丽的徐派可称得上一时之瑜亮,同样出色。

郑国凤的少年宝玉演得很可爱,惟妙惟肖。黄依群的紫鹃十分出色,唱念做俱佳,虽然年岁不饶人,岁月风霜悄然上面,不复当年陈三两的俏丽模样,演出的紫鹃却依旧风采照人。

金静的薛宝钗中规中矩,唯一的缺憾是眼神略感茫然,总有点不知在何处落下焦点的感觉,所以特写镜头比陶宝钗少了不少,没有什么表现内心情感的表情戏。谢群英的凤姐甚得其师三味,不多说了。俞会珍的贾母演得很认真,我却总想着她在五女拜寿中的可爱形象,真是对不起演员!

吴群的贾政感觉平平,私心以为要是董柯娣来演可能会更好。看越剧,我一向比较浅薄地喜欢生旦的戏,别的行当不大关注。只有徐天红和董柯娣的老生,我不但喜欢,而且十分地钦佩。

这两人的演唱,真正彻底洗去了脂粉之气。小时候看徐天红的贾政,我一度以为那就是男演员演出的,当看到生活中娇小漂亮的徐天红本人的照片时,惊愕之余,由衷佩服。徐的贾政在《红楼梦》中就那么区区两段戏,但就是这两段,这个人物就立住了。

董柯娣在五女拜寿中的表演让我至今记忆深刻,1999年我看的现场《红楼梦》,就是董柯娣的贾政。精彩啊!其他演员出场少,没有记太清楚。只是那个饰演王夫人的演员,我在其他版本中看她一直是演的袭人,电影里做了王夫人了。


想起来的就这么多了,先写这些吧。还是如前文所说,如果要把这部电影作为民族文化精品剧目抢救工程的一个项目拍摄下来,做为资料留存,是件好事。但就不要用看电影的眼光去看待她,更不要拿1962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去对比她,这部电影还是具有很大观赏性的。尤其对我而言,能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上欣赏到越剧电影《红楼梦》,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

五月九号首都影院的首映式,如果没有其他事情,我也会再去看一场的,毕竟北大的放映效果太差,我还是希望看到更清晰的版本。可是,我多么希望在这两部新版《红楼梦》放映之后,能再复映一次1962年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啊,那对我而言,才是真正的红楼梦圆了!


专辑介绍转自美丽越剧论坛,感谢原作者家肥屋润。
专辑曲目:
CD 1
01 片头音乐(无唱词)
02 乳燕离却旧时窠
03 可怜你年幼失亲娘
04 昨日楼头喜鹊噪
05 休当作粉蝶儿寄居在花丛
06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07 间奏音乐(无唱词)
08 春色如锦不去赏
09 丰年大雪催梅开
10 陪贵客你作猥琐状
11 间奏音乐(无唱词)
12 读遍书斋经与史
13 读西厢
14 别琪官
15 每日里送往迎来把客陪
16 那琪官自幼父母双亡故
17 常言道“主雅客来勤”
18 万两黄金容易得
19 在家里,你行为乖僻背训教
20 你不能金灿灿胸悬金印
21 眼空蓄泪泪空垂
22 他是帕上情思千万缕
23 宝钗探病
24 宝玉被笞身负伤
25 游园
26 黛玉葬花
27 想当初
28 我不顾苍苔滑天色昏
29 看宝玉虽是有情人
30 要去连我也带了去
CD 2
31 你是少兄弟没父母
32 好紫鹃句句话儿含义长
33 娶媳妇要四德皆备
34 宝二爷若娶宝姑娘
35 定一条偷梁换柱调包计
36 风萧萧兮秋气深
37 好一似塌了青天,沉了陆地
38 黛玉焚稿
39 怪不得病榻边只有孤灯陪
40 宝二爷娶亲瞒不了谁
41 笙箫管笛耳边绕
42 我合不拢笑口把喜讯接
43 我以为百年好事今宵定
44 好一条调包计偷梁换柱
45 金玉良缘将我骗
46 想当初姑娘病重无人理
47 抛却了莫失莫忘通灵玉
本专辑已加入mp3共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