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刘人怀 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推进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区域合作
南方网讯 6月2日下午,在于澳门举行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发表了题为《泛珠三角:推进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区域合作》的演讲。
一、“泛珠三角”经济区应提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
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首次提出“泛珠三角”区域协作这个概念。他指出,广东要“积极推动与周边省区和珠江流域各省区的经济合作,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泛珠三角经济区概念一经提出,立即获得周边省区的热烈回应,并迅速进入了实质性启动阶段。
从科学发展观来看,“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倡导,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经济正趋向形成欧盟、北美和亚太区特别是东亚区三大板块,区域间的竞争正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
就亚太区而言,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明显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清迈协议》的签署、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 1”)的倡导等等,都是亚太区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具体表现。
从这一视角看,应将“泛珠三角”经济区发展,提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以更有效统筹区域内各省区的合作与发展。
二、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包含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就“泛珠三角”经济区而言,毫无疑问将首先在经济层面展开,现阶段可启动的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发展、自然资源开发及合理配置、产业的合理分工和配套、旅游资源的互补、物流运输服务系统的形成、统一共同市场的筹建、以及区域内政策的协调等等;但是,考虑到经济与科技、教育、文化的密切的互动关系,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区域合作,也是其中极为重要、不可忽视的领域。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经济发展固然推动了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但实践证明,科技进步已经越来越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0%提高到现在的80%.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实际上就是突出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技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生产诸要素出现大规模的跨国界流动,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形成分散性生产和世界性生产网络,供应链被拉长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各节点,全球供应链管理亦应运兴起。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得以在更广区域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边际利润。
因此,经济发展的背后,是科技、教育、文化等因素的有力支撑和配合。
可以预料,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逐步展开,区域内9省两区之间的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并且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合作领域。
三、三个重要问题
当前,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内,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的区域合作,需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
第一,积极推进科技合作,构建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提高整个区域的综合科技实力。
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必然带动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并且需要后者的强有力支撑。去年10月,广东省与泛珠三角各省区签署的《“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在科技合作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根据《协议》,“泛珠三角”区域将实行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加快推进科技资源的联网共享,相互认可经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有关资质,建立科技项目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围绕“泛珠三角”的特色资源和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不过,该《协议》仅属框架性协议,尚有许多原则性、技术性问题和细节需要跟进、落实,以构建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更进一步的合作是建设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体系,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生”的基本原则,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营造科技创新的宏观大环境,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科技综合实力,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第二,推进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合作,加强高中级人才的培训与交流,建立人才交流的统一平台。
科技进步需要教育支撑。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的高等院校都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传统,加强区域内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实行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区域内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发展动力和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建议“9 2”省区借鉴科技合作的经验,签署《“泛珠三角”区域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区域内各省区教育信息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交流,定期举行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及教育发展的学术研讨;推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鼓励区域内高等院校开展校际教学合作,推动师资互聘、联合办学、联合攻关等等。
目前,制约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人力资源质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珠三角人才储备不足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隐患。因此,广东省应该加强与香港、澳门、以及周边省区的人才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引港澳人才参与广东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港澳人才愿意北上工作、创业或是合作。据调查,香港已有接近10万个不同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应聘到珠三角工作。从欧盟的经验看,在区域经济合作朝共同市场方向发展时,人才的交流及劳动市场的流动是难以阻挡的,需要一个合理的机制进行疏导。
因此,应在加强泛珠三角人才交流的基础上,着手构建区域人才交流和培训的统一平台,从而更有效地整合区域人力资源,以适应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需要。
第三,积极推进区域文化交流,培育及发展“珠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