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辩梁治平 梁治平《法辩》读书心得

2018-0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中国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法的思想存在至今日,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法学并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形态,不断适应

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中国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法的思想存在至今日,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法学并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形态,不断适应世界环境和局势的变化,不断在不同的国家展现出不同的特色。

《法辨》收录了梁老师1985年到1987年间的大部分文章,一共是十九篇。其中有十三篇都刊发在充满思辨与呐喊的《读书》杂志上。集子的名字来源于书中很精彩的一篇文章——《“法”辨》,文章讲了中国国家与法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是表现文集主题的点睛之笔。

梁老师将《法辨》划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概说、中国法、西方法和中西法律传统之比较。他试图用这四部分的有机组合,揭示文集的主题——用法律阐明文化,用文化阐明法律。梁治平以其锐利的思想和清新而质朴的文风开辟了一种法学研究新方式——从文化的角度思考法律。这也无疑是中国法学研究里程碑式的拓展。

这本书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写的,在写本读后感时,我也顺应目录的顺序,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叙述我的感想和想法。

1.比较法与比较文化

在比较法和比较文化的段落中,作者提到了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法律、艺术、道德和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之个人所获得的其他的任何习惯,在这个意义上,法正是文化中题应有之义。

这本书最核心的一句话莫过于“用法律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起初我并不理解,在看完全书之后,则有了新的体会。之前只看法条的我固不能理解,但从法律与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上看,不是“纯思辨”的,就能明白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了。这本书精彩之处在于,用具体的实例说明原本抽象的道理,一方面引起读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诠释主题。

“单就形式着眼,法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法律意识(包括法律观念和法学门类),其次是法律制度。他说,观念指导制度,但二者有差距,且集中表现在个人的行为方式上。作者举了例子,“孝”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高于法,所以为父报仇杀人者却能得赞许甚至免罚。作者还说,法应放在文化-社会的整体结构中去把握。从法对社会的作用及人们的法律意识里,可看到文化的特色,也说明了法律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接下来,作者分析了比较法的历史和发展。说到法系的比较,有不同的层次,除了结构上的差异,还有对法的基本看法、思维方式的差异。相比,宏观和文化的比较更为直接和关键。比较法对我国的意义在于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我们对待传统应取精粹去糟粕,抱着扬弃、改造的态度,而第一步,是比较和重新估价我们民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