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今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历史就是中国人的宗教。通俗史学要么走知识路线,要么走厚黑学路线,渲染策略、权谋甚至阴谋术,从三国谋略、帝王领导术等名字就可略知一二。 借用孔子的一句话:读史不读经则罔,读经不读史则殆。
,《礼记·经解篇》已有警示:“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 阅读《春秋》这样的史书,如果缺乏稳定的是非观念,就可能心神混“乱”。古人总是先读经,而后才读史。史所记载的是变、乱,经所记录的乃是常道。
通过读经,人们树立起基本的是非善恶观,而多少具有道德和政治判断力。有了这样的心智基础,史书所记载之变、乱,也就可被当成资以“鉴戒”的案例集。在这样的观念框架中,邪恶的人、事正好可以成为进行自我道德思考、修养的材料,或者发挥“资治”作用,而不会成为教唆悖乱、训练阴谋术的教本。
由于不再读经,现代也就缺乏健全的道德与政治判断力。著史者标榜道德中立,读史者没有善恶是非观。以此心智著史,史书就是阴谋书教本。
以此心智读史,不过增长其阴谋术而已。如此著史、读史的结果是,人心更加阴暗,人与人的关系也就变得更加紧张。有必要同时鼓励人们读经,以常道灌注于心灵,秉此常道,观察人间之变、乱,如此才不会心神为史所乱。
读经还有更大的效用。相比于史书,经更有资格成为中华文明特有的重要标志,经也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经记录着华夏文明成长史最为重要的人物之最为重要的言与行。因此,华夏文明之为华夏文明的全部基因密码,就隐藏于经之中。
今人读经,也就是以最深刻的方式阅读华夏文明。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也灌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读经也就是以最深刻地方式阅读我们自己。通过读经,今人可以更好地体悟自我,更好地体悟我们的文明。
中国的优良治理秩序必以华夏治理之道为本,内生而成。经就是这个道的呈现,阅读经,就是让道在当下实现的第一步。可以说,不读经,不成人,更不能成为合格的国家、地方、部门治理者。古往以来中国学问之道常分经史子集,其核心经史也,学习经史之途各家求同存异,我之拙见聊以妄谈。
经部古之圣贤大成智慧,集一生情感抱负说大道之言,俗人读经多难神交圣贤,盖其不能正襟斋心去妄求真,何谓之:经者圣贤大情感,太阳也,俗人斋心去妄,少阴也,阴之极致则阳动此乃神交圣贤之境也。
史部古之大成智慧者泯灭俗情而言物人迹事,客观理性载史为书鬼神莫测也,俗人读史多难渐入佳境,盖其不能风云际会情感突起,何谓之:史者灭俗情存天道,太阴也,俗人真情涌浪,少阳也,阳之极致则阴柔和合有感而所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