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高等数值分析 《高等数值分析》考后吐槽——几点感想

2017-10-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3年1月7日   考完了高等数值分析,目前头脑处于亢奋状态,决定借着满腔的激情,把数值分析的知识在梳理一遍.梳理之前,先谈一点个人感想

2013年1月7日   考完了高等数值分析,目前头脑处于亢奋状态,决定借着满腔的激情,把数值分析的知识在梳理一遍。梳理之前,先谈一点个人感想。   为什么李津老师讲课讲得那么好?为什么当年的"清华第一助教"闫浩的习题课那么火爆? 因为李津老师和闫浩助教的语言通俗易懂,他们所讲,恰恰是学生所想,这样才能利用顺利引导思路。

个人认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大部分数学理论,如果感性上接受了,那么理性上的推导才能顺畅。

即使是最推崇理性的数学,这个过程也是试用的。   为什么大家看数学教材看得那么痛苦?教材的语言往往很严谨,但是第一次看会很累。比如,常常看到某定理的证明过程,根据式子(3.

2)、(3.4)、(3.5)、(3.6),有某某结论。等到读者要翻到前面这N个式子,可能已经晕头转向,连要证什么都弄不清楚了!能不能麻烦教材把前面的式子粘贴过来?或者概括一下这些式子的意义是什么?   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教材,就像佶屈聱牙的文言文。

而教学者的课堂语言,更接近人的思维方式,所以说出来更容易接受,就像通俗易懂白话文。初学的时候,通俗易懂的语言是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这种语言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李津老师的课堂笔记和讲稿,就有很多引导思路的句子,闫浩助教更是擅长这个(还记得他常说的"那些p和q们"。这些内容不适合写进教材,但对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一篇日志开始梳理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