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精神 特稿:努力弘扬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的精神(组图)

2017-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来自李大钊家乡的唐山市义工协会秘书长沈丽华,在纪念赵朴初诞辰108周年中华茶寿节暨中华孝道万里行(唐山站)新闻发布会上讲话.(中红网杨建国摄)在纪念赵朴初诞辰1

来自李大钊家乡的唐山市义工协会秘书长沈丽华,在纪念赵朴初诞辰108周年中华茶寿节暨中华孝道万里行(唐山站)新闻发布会上讲话。(中红网杨建国摄)

在纪念赵朴初诞辰108周年中华茶寿节暨中华孝道万里行(唐山站)新闻发布会上,唐山市义工协会秘书长沈丽华(右二)与中华茶寿节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曲阜孔子书院院长李敏生(左三)等合影。(中红网杨建国摄)

    中红网北京2015年11月3日电(沈丽华)在今天举行的纪念赵朴初诞辰108周年中华茶寿节暨中华孝道万里行(唐山站)新闻发布会上,来自李大钊家乡的唐山市义工协会秘书长沈丽华讲话,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来宾:

    我受唐山义工协会刘丛海老师之托,做大会发言。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参加纪念李大钊先生诞辰126周年,纪念赵朴初先生诞辰108周年,暨走进大钊故乡,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走向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新闻发布会活动。

    李大钊先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李大钊先生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我们学习他“奋其奔走革命之精神”。李大钊所处的时期,爆发了辛亥革命和滦州起义。他的恩师白毓昆因滦州起义而被杀。在中国革命的呼唤下,他慷慨悲思投笔写下了《隐忧篇》,指出新共和国“隐忧潜伏,危机万状。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权后,他敏感地看清楚新统治者是打着“共和”招牌的新专制主义者,是新瓶子装旧药。他在《大哀篇》中,把辛亥革命失败看成是人民的“大哀”,革命的“大哀”并深刻地揭露新专制。

“革命以前,吾民之患在一专制君主;革命之后,吾民之患在数人专制都督。”在揭露军阀愚民的同时,他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勾结。并提出发展国民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人民苦难与提高人民的觉悟的救国之路。

同时主张发展工商业。“奋其奔走革命之精神,出其争夺政权之魄力,以从事于国民教育,十年而后,其效可观,民力既厚,权自归焉。”“富强之本不外振农、通商、惠工”。正是他“奋其奔走革命之精神”使他在倒袁护国、特别是“五四”运动中,展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士形象。   

    我们学习他践行社会主义的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李大钊不但探寻、宣传、坚持真理,而且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了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为了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李大钊创立中国共产党,并领导党开展社会主义运动。李大钊的革命活动,使敌人仇恨、胆寒,并置于死地而后快。

80年前的1927年,李大钊被捕,“闻李大钊受训时,直认真姓名,并不隐讳。态度甚为从容,毫不惊慌,彼自述其信仰共产主义之由来,俨然一共产党领袖气概。”在死亡的威胁下,为了党的事业,民族的大义,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和无数民族英雄、革命先烈一样,表现出高尚的人格和革命气概,成为我国、我们党最早为社会主义英勇献身的共产党人。

    我们学习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李大钊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是文人、是学者。作为文人、学者他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和高尚人格。“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既展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也展现来作为革命知识分子的道德风范。

铁肩担道义中的“道义”,既是事物特别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李大钊找到真理,成为中国第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以后,就承担起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学说任务。

在深刻认识十月革命性质和目的的基础,热情宣传、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从马克思阐释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社会思想、政治变化都以社会革命在世界能取得胜利,展望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他欢呼“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i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ishevism的凯歌的声”“试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先生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在李大钊同志等革命先烈为之献身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历经八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历史伟业。

如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面对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不朽贡献的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