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诗人陶渊明淡泊名利的一生

2018-04-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陶渊明的故事陶渊明作为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历史上有很多的关于他故事,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一则美谈,还有白衣送酒.葛巾漉酒.颜公付酒钱等世

陶渊明的故事

陶渊明作为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历史上有很多的关于他故事,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一则美谈,还有白衣送酒、葛巾漉酒、颜公付酒钱等世人熟知的故事流传至今。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自《晋书陶潜传》,故事主要发生在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时期。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渊明为了家中的生计,前往距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就在这年的冬天,陶渊明在彭泽县上任八十一天时,恰逢浔阳郡的督邮前来彭泽县巡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是个名叫刘云的人,他凶残狠厉的为人以及贪婪的个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两次都以巡视为借口向各县索要贿赂,如果不给贿赂的话,他就会栽赃陷害那个人,因此,他每次巡视完毕后都是满载而归的。

这次前来彭泽巡视的督邮是个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达彭泽的旅馆,就命县吏叫县令去见他。陶渊明虽然相当瞧不起那些贪图富贵、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就立马动身去了。没想到的是却被县吏阻拦,而且还被告知参见督邮需要身穿官服,并且要束上大带,不然是失礼的表现,会被督邮趁机大做文章的。这下子,陶渊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长叹一声后说自己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小人献殷勤呢。

说完之后,陶渊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并且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彭泽,而彭泽县令这个官职陶渊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陶渊明是哪朝人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要是问起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一般的回答是东晋,虽然他生存的年代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陶渊明又叫做陶潜,他的字是元亮,他为自己取的号是“五柳先生”。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的早年生活比较贫苦,虽然父亲还算有钱,但是在父亲死后便家道中落,之后一直在为了生计奔波。陶渊明在二十岁的时候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但是在他的官宦生涯中,陶渊明一直走走停停,经常辞职回家一段时间,再复出。这可能和他性格中的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陶渊明自幼喜爱读书,儒学经典与道家珍藏他都喜欢看,因此他的思想中也有着挥之不去的儒道两家的痕迹。既想为官一方,又想回家隐居,因此他的仕途也一直是走走停停的。

直到在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了彭泽令的官职之后,终于将对官场的失望转换到实际行动之中,仅仅接过官职八十多天,陶渊明便辞职不干了,之后也再没有担任过任何官职。所有末代的朝廷都是十分黑暗的,陶渊明便是看穿了这种黑暗,明白体制内的人们早已腐朽得不可救药,他不愿也像这些人一样随波逐流,他不愿为了五斗米而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

在陶渊明的隐居期间,有许多人劝他出世做官,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这个时候的陶渊明已经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于是做下的决定便再也不随意更改。后人谈起陶渊明,多是以高洁、隐逸之词形容,这也是他自身所追求的境界。

陶渊明名句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后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他给自己起的号是“五柳先生”,原因是在他隐居之所附近种着五棵柳树。从陶渊明的自号中便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随性而又率真的人。陶渊明是一名极其出色的文学家。辞赋家、诗人,流传下来的陶渊明名句也有很多,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陶渊明名句吧。

陶渊明画像

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陶渊明作品,非《桃花源记》莫属,甚至还被选入了大多数学生课本中。《桃花源记》中有这么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讲的是在桃花源中看到的村民们的生活状态,无论是年纪很小的稚儿,还是年事已高的老人,都是一副高高兴兴的样子。从这句话中,能读到的是陶渊明所向往的宁静、怡然自得的生活,不为外物所扰,不被世间的功名利禄所伤,人人心平气和地生活着,这也是陶渊明自己十分向往的生活环境。

在《归园田居》其三中,有这么几句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讲的是陶渊明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尽管自己不擅长打理农事,搞出了“草盛豆苗稀”的滑稽事,但是仍然每天一大早便去打理田地了,一直到月亮升得老高才背着锄头回家。这既是对自己农耕生活的描述,也是对自己不再为了五斗米折腰的自豪。整日的躬耕让自己回到了最理想的状态,没有官场的浮名利禄,自己生活得十分安然自得。

可以说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都描绘在了他的诗里。

陶渊明自号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也是一位芳名流传千古的隐士。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在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就有记载陶渊明自号的来历。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自号取自隐居时屋边的五棵柳树,而陶渊明本身性子也像柳树那般飘逸自然,以树木为号,也足以彰显陶渊明自然剔透的性情。陶渊明在年轻的时候也曾追逐过功名利禄,从江州祭酒开始,到彭泽县令为止,在担任彭泽县令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陶渊明就抛下了自己的仕途,选择了另一条归隐田园之路。

陶渊明从小便喜欢阅读一些儒家经典,喜欢安静的环境,喜欢自然万物,不愿像个平常人一般生活。众人的志向都是为了当官为了功名利禄为了钱财满盈,而陶渊明从小便想着过上恬静无为的生活,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总是事与愿违。陶渊明有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妹妹,他们的父亲还有一个小妾,因此陶渊明小时候的家境还是蛮不错的。但是他们的父亲在陶渊明八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之后更是家道中落,为了谋生便只能去做官。

陶渊明同时受着儒家与道家的影响,信奉儒家,因此想要在官场一展宏图,信奉道家,因此也向往无为无欲的生活。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的,陶渊明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在公元405年的时候,陶渊明出任了他为官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官职,不到三个月便辞官回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涯。也就是在这段隐居岁月里,陶渊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辞赋诗篇,尽管之后也有多人劝他出仕,但早已习惯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统统拒绝了。陶渊明死后,人们私谥他为“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