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副省长刘满仓:工业化城镇化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再多的gdp,再多的人民币,只要粮食出问题,那就麻烦透了。”8月7日,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今年55岁的刘满仓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说着一口纯正的河南话。生活在上世纪50年代的老一辈河南人对“粮食”有着热切的渴望,所以,在刘满仓出生时,他父母用“满仓”两个字,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如今在河南省政府组成人员中,刘满仓主抓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出席8日召开的“2010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高层论坛”时,刘满仓对记者说,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最值得总结的是什么?那就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路子。
“河南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增长,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他说,“有的地方gdp上去了,城市变大了,但粮食生产掉下来了。假如都把粮食掉下来,13亿中国人吃什么?”
河南是中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四分之一,均居全国首位,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不仅满足了河南近1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和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而且每年调出近300亿斤的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7月中下旬,河南先后遭遇两场大范围强降雨袭击。不过,刘满仓仍然对今年河南农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他认为,从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基础条件、科技等方面来看,未来河南粮食增产仍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
根据河南省20年来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特别是2005年以来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实践经验,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可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00至400斤。50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完成后,共可增产粮食生产能力100多亿斤。
刘满仓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粮食品种大约每5年实现一次大的更新换代,2000年后更有加快的趋势。而每一轮更新换代都会促进粮食单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以小麦为例,2003年至2008年,由于郑麦9023等优质、高产品种先后成为河南省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亩产由2003年636斤增加到2008年的亩产772斤。
刘满仓说,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已成为工业大省、经济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
“但目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他说,河南的gdp在全国排第五位,但人均gdp低。人均资源少,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强,结构不尽合理。同时,城镇化率只有37%,低于全国平均数的9个百分点。
刘满仓表示,尽管河南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压力很大,但作为产粮大省,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农业这篇文章做好,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为代价,通过全面启动实施《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