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王孔有德 孔四贞是否世袭了定南王的爵位?
孔四贞没有直接袭爵,但是被封为和硕公主,品位相当于郡王 她的父亲孔有德为定南王,他最后死在南明王朝的反攻之中,死得还是很有英雄气慨的,妻子儿子都一起自杀。从定南王府里逃出来的,只有孔氏夫妇的女儿四贞而已。
孔有德夫妇的死,令孝庄皇太后深为感触,她收养了尚未成年的小四贞,并认为义女,封公主。 长成后,她和顺治皇帝产生了爱情。 然而,孔四贞出生不久,就已经订下了亲,未婚夫是孔有德手下将领的儿子孙延龄。 一个难题摆在了孝庄太后的面前。
孝庄太后很清楚孔四贞乃是有主的名花,也不愿她影响自己科尔沁王族女人在后宫的地位,夺自己侄女们的皇宠;更不愿因为儿子与她的情缘,得罪朝中的汉官。因此,为了分儿子的心,孝庄太后巧妙地将孔四贞和顺治帝分开了。
然而,孝庄太后做梦也没想到,看不到孔四贞的顺治帝,将一腔情意转而投向了弟弟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身上,惹出了更大的麻烦。 无计可施的孝庄太后于是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传旨礼部,商议孔四贞立妃的事宜。
但之后,董鄂氏入宫成了定局。孔四贞封妃的事宜也就中途阻绝了。 孝庄皇太后只得接受这个事实。 其实,孔四贞是非常反感自己那个从小订亲的丈夫孙延龄的。 清史稿是这样描述他的:“骄纵不臣……纵兵殃民”。
而且他野心极大,之所以再三重提自己与孔四贞的婚约,原因只是想将孔家的旧部全数收归自己管辖,扩充势力而已。他对自己呆在北京城无所事事的处境十分不满,到处惹是生非,犯下了不少罪。
孙延龄自然也很明白未婚妻与皇帝之间的明来暗往。在前往广西的路上,他沿途散播孔四贞被皇帝强占的流言,以泄心头之气。并以此向孔氏旧部招揽,想要拥兵自重,自封王爵,继承“老丈人”的权势地位。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城中孔四贞的耳里。
为了制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更不愿忠于孔家的兵将掉入孙延龄的陷阱,孔四贞决定,赶到桂林,匆匆下嫁孙延龄,以婚姻的形式控制他。 孝庄太后只得假戏真做,封孔四贞为和硕公主,品位相当于郡王,并派专人前往桂林,为和硕公主孔四贞主持了婚礼。
孔四贞恐怕是明清两朝公主中,唯一一个对公主驸马分居,驸马“非召不得入”的陋习额手称庆的一个了。她身边的宫女,利用这一宫规,理直气壮地将惹人讨厌的孙额驸拒之门外——孔四贞此时已相当于广西王,如果她愿意亲近自己的丈夫,恐怕一百个、一千个女官也不敢拦着。
而女官们竟然敢将孙延龄赶出王府,唯一的理由就是此举出自公主的授意。 自以为从此可以掌控广西军政大权、财色兼收的孙延龄,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原来太小看这位外表温婉的小女子了。
婚礼举行之后,正式获得封号的孔四贞很快就顺理成章地重整了父亲的余部,并将军政大权全部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孙延龄不但连一点权力边儿都沾不着,甚至连孔四贞的头发丝儿也都沾不着,是真正的人财两空。
成了一个空头驸马、光杆将军。 虽然掌控着军政大权,孔四贞呆在公主府里却是无比的愁闷困苦,她无时无刻不盼望自己能够早点脱离这苦海,回到自己钟情的爱新觉罗福临身边、回到宠爱自己的养母身边去。
但是孔四贞没有想到,正当自己情思郁郁的时候,北方却传来了顺治帝驾崩的消息。 这好比一个晴天霹雳。孔四贞大病了一场,从此断绝了男女之情。
十二年后,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吴三桂立即起兵造反。 康熙封孙延龄为抚蛮将军,要他首先就近剿吴。孙延龄却早蓄反志,将皇帝派来的册封官员杀掉,自封“安远王”,要与吴三桂呼应。 但是,虽然经过了十二年的时间,无能的孙延龄也没能真正在广西树起自己的队伍和亲信来。
他根本就无力调动广西的兵马,孔有德的旧部压根就没人听从他的指挥。跟着他胡闹的,仅仅是几千市井亡命之徒而已。 得知孙延龄的反谋,孔四贞立即派出兵马征讨,孙延龄无力与之对抗,只得投降。
吴三桂对孙延龄的无能、孔四贞的强硬极其恼怒,掉头攻打广西的省城桂林。 孙延龄自视甚高,却是外强中干,根本没有他吹嘘的才略武功与胆量,更不能跟定南王孔有德相比。
因此很快就被吴三桂的军队杀掉了。 而被孙延龄看成是“无知女流”的孔四贞,却成功地保住了桂林城,乱了吴三桂的后阵。 不久,孔四贞向京城上书请战。 得知养女的赫赫战功,孝庄太皇太后又惊又喜。为了养女的安全,她拒绝让孔四贞继续留在烽烟战场,特旨将她召回京师与自己作伴。
孝庄太皇太后和康熙帝为孔四贞修建了一座郡王府邸。孔四贞脱下穿了十四年的戎装,又恢复了宫样梳妆。 她拒绝了孝庄太皇太后为她再觅佳婿的建议,终身没有嫁人。 和硕公主孔四贞死后,清廷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丧礼。 孔四贞下葬在北京城西南——即今公主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