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豪生宋清如 朱生豪与宋清如—《我愿意舍弃一切 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
在一九四三年的时候,朱生豪夫妇返回嘉兴定居,当时的战争局势已经非常糟糕,而朱生豪又不愿为日伪效力,所以他们的生活极为困苦,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朱生豪依旧没放弃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我们现在看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就是在这段时间翻译出来的,朱生豪自己说道:
朱生豪面对如此庞大的翻译工作,他也和宋清如商量过,希望她能帮忙一起来翻译,但宋清如以自己英文不好为名婉拒了,宋清如就成了朱生豪的读者,翻译出来了第一个给她看,而宋清如也担任着校对、整理、装订的工作,夫妇二人搭档甚为默契,这时候的状态就像钱钟书在写《围城》的时候一样,那时杨绛每天承担家务,只为让钱钟书潜心写书,写完之后杨绛又是第一个读者,如有此妻,夫复何求。
虽然朱生豪心无旁骛地拿命在翻译,但负荷的劳作也逐渐摧毁了朱生豪本就脆弱的身体,一九四四年六月,朱生豪被确认为肺结核,就此卧床不起,这才不得不中断翻译事业,随着病情加重和当时医药紧缺,朱生豪的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在这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朱生豪病情加重,临终前他低声喃喃地呼唤着说:
说完,便撒手人寰,这一年,他才三十二岁,宋清如三十三岁,而他们的儿子朱尚刚,才刚满周岁。
一代英才,就此陨落。
事业未成,甚是叹息。
朱生豪虽然走了,但他的翻译事业可远没有结束,宋清如为了完成他的遗愿,面对那三十一部一百八十万字的手稿,宋清如选择了整理和继续,同时她还要抚养嗷嗷待哺的孩子。
朱生豪留下的手稿和怀里的孩子,就是宋清如活下去的使命。
当一个人有了使命,她便有了无穷的力量。
这是一种信念。
最终,一九四七年,朱生豪生前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陆续出版,算是让宋清如宽心不少,但在生活上,宋清如依旧是一个人孤苦的生活,这时候自然就有人希望她能再续一段婚姻,这样老来也有照顾,免得清苦,但宋清如都拒绝了。但这中间还是有些故事可讲,虽然最后宋清如并没有另嫁,但有过一段感情,从现在的史料来看,有点不明不白,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