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冉中国电力报 《中国电力报》专访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李和兴教授
2015年1月30日出版的《中国电力报》第二版刊发关于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李和兴的专访,题为《打造电力安全科研高地——访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李和兴教授》。全文如下:
(本报记者 赵冉)李和兴:博士,教授。2011年起任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曾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启明星"等荣誉称号。
现代社会对电力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电力学院把"电力安全"作为重点科研工程,以此为导向,举全校之力,打造优势学科群和学术团队,提升学校特色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电力报:您如何看待电力安全?中国的电力安全目前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李和兴:能源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 "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把能源革命和能源安全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
我国正在由电力大国向电力强国迈进,电力安全尤为重要。电力安全的内涵丰富,包括发电、输配电、用电安 全,涉及的技术关键问题、监督管理问题复杂,确保电力安全的任务非常艰巨。中国的电力安全水平还是相当高的。这与中国国情有关。
我国的发电量和用电量都是世界第一,用电形式、发电形式、输配电形式极其复杂。如何保证电网平稳运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一旦发生问题,影响非常大,不仅影响生产和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对人民生活带来巨大不便,甚至会引发一系列事故。可以说:电力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
上海电力学院致力于开展电力安全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学术队伍包括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上海市领军人才、曙光学者和东方学者等,还有一批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所以及电力行业的优秀专家和学者,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智能电网知识服务平台、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和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绿色能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近年来在基础理论、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将电力安全的理念、知识和技术引入学生的培养,希望能为国家能源战略、能源安全尽一份力量。
中国电力报:提高电力安全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工作?
李和兴:电力安全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一是电力生产安全,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和可持续,包括生产设备操作和运行安全、生产效率的提高、能源供应稳定、储能等方面。
二是电力环保安全,为改善当前我国严峻的环境污染,如雾霾、水体污染等作出贡献。一方面是传统能源发电的环保。我国生产电能是以煤炭发电为主,发电产生的尾气需要进行脱硫、脱硝、脱汞、除尘等;此外还要着力研究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是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氢能、风电、光电替代传统的煤电,确保生产过程中就不产生污染。
三是电网安全,首先是不同能源电力的并网兼容,并入电网的电源既包含比较稳定的火力发电,也包含着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新能源发电,新能源并入电网时需要确保主网的安全稳定;其次是电网输送电安全,克服振荡以及高峰和低谷反差带来的不安全隐患;同时,还要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提高应对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的抵御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最后还要提高电网的节能效率,保证电网经济运行。
四是用电安全,包括用电设备和材料的安全性,这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市重点实验室,研究电气设备和电力材料的耐腐蚀性和抗衰老等。另外,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确保有不安全因素时,能及时报警、提醒乃至自动处理,通过智能技术确保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
以上四个方面都是技术层面,也可以说是硬课题。此外,软课题还有电力能源监管等。众所周知,用电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用电量显示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怎样从电力使用方面预测经济风险也是电力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上海电力学院与华东能源监管局合作开发了上海电力经济景气平台,用来分析用电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政府机关、各行业、企业决策者更准确地预测提供参考。同时,有关电力政策的制定以及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也将是我们的重点研究内容,将为电力产业自身以及服务其他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和咨询帮助。
"电力安全"科研工程内容丰富,既有科学问题的研究、先进技术的开发,又有政策和管理机制的探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全校所有主要学科,包括能机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环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自动化学院、数理学院、计算机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等。
学校将设立子课题,并由此组建学术创新团队,通过引进和培育,使每个团队拥有10名以上优秀学术带头人 和骨干,开展集成和交叉创新。比如,分布式供电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一个子课题,就涉及分布式电源技术、新能源发电配电网规划与评估、配电自动化技术、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用户侧技术、安全运行、经济运行等多个方面。
中国电力报:在电力安全科研工程中,有没有专门针对过去国内电力行业发生的电力安全事故而进行的研究?
李和兴:当然有。我们不仅搜集了国内的,还搜集了国际上许多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希望针对性地开展电力安全研究工作。
一是做到电力安全预警,把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
二是提高发电、输配电、用电设备的安全系数,避免隐患的产生,包括提高材料的耐寒性、耐腐蚀性、抗老化性、耐灾害性等性能。
三是在发电、输配电、用电环节中提高智能性,包括自动报警、应急处置以及自我修复等。
四是加速电力安全应急队伍的建设,在传统的急救方式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故障的自动诊断、自动修复、故障隔离等,确保快速高效排除电力安全事故。
中国电力报:高校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实际脱节的现象,电力安全优质学科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