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派张嘉译偶像是马龙·白兰度
他是那种慢火煨出来的演员,岁月给他留下的印痕,就像附着在好风景上的人文故事,老而弥香,让人回味。因此,他的青春从四十岁开始。他是张嘉译,《白鹿原》里的白嘉轩、《悬崖》里的周乙、《一仆二主》里的杨树、《爷们儿》里的李国生……
说到外界赋予他的“师奶杀手”称号,张嘉译翘着二郎腿,憨憨地说,“我不只是‘师奶杀手’啊,我还有很多小姑娘粉丝呢。”张嘉译侧目笑着,抬起头挑着一高一低的眉毛冲对面不远处的几个女孩对了个眼神,“是吧,丫头们”,姑娘们一片欢欣雀跃,张嘉译露出一口整齐的大白牙,任由眼角皱纹恣意延伸。
考北影:像个爷们儿,就被收下了
张嘉译出生在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四个哥哥一个妹妹。
从小在西安长大的他,饿了家门口有凉皮、肉夹馍,晚上爱上夜市,好一口羊肉泡馍。这饱含地域特色的胃口,造就了他身上那股子老陕劲头。他家向北1公里就是明城墙、2公里有碑林博物馆……蕴藏着厚重的历史尘埃和文化意韵的城市坐标,为张嘉译定下了大气稳重的性格基调。家门口就是文艺部门聚集地——文艺路,西安话剧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陕西歌舞剧院、陕西爱乐乐团全都在这儿。
不过,青春期时的张嘉译,表现更多的是体育方面的热情。附近体委招生,张嘉译说“我要学拳击”。但要户口本才可以报名,母亲不同意,张嘉译就自己报了个不需要户口本的项目,隔三岔五去练摔跤。
高二,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信息,张嘉译说“我要考这个”。父母让他别瞎折腾,好好学习。张嘉译还是找自己的天地去了。
凭着一首诗朗诵《春天来了》、一首歌《打靶归来》、一套广播体操和摔跤动作示范,张嘉译从一千多名考生中,通过一试,复试,最终进入三试……“就像被人一脚踹进了北影”,张嘉译说道。多年后当时北影的主考老师马精武提起张嘉译不吝溢美之词,“他不浮夸,端正、好看、有个性,像个爷们儿!就把他收下了。”
回西影:做行政工作同时,疯狂地看录像带
1991年,张嘉译走出象牙塔,被分回西安电影制片厂,却并没有赶上西影厂最好的时光。1983年,44岁的吴天明被任命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他来了之后招揽天下英才,聚于西影,尤其为第五代导演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他们中间有拍摄了《盗马贼》的田壮壮;拍摄了《红高粱》的张艺谋;拍摄了《黄土地》的陈凯歌……那是西影厂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遗憾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曾经名噪一时的西影厂已经风光不再。
在这样的氛围下,张嘉译只好先在团委呆着做些行政工作,闲暇时间就借录像带回家看电影,以慰藉自己的表演理想,“一段片子我可能要翻来覆去看,音像店老板经常开玩笑‘你这是吃带子啊’!胡同里音像店老板知道我是演员,没事还要调侃一句:兄弟,老见你看带子,哪天给我们演一个?”
1992年,张嘉译自己去找西影厂的导演,恳求给个角色。那一年,他拍了电影《残酷夏日》《猴年耍猴》,“都是厂里的戏。”紧接着,1994年黄建新导演的《背靠背,脸对脸》、1996年的《埋伏》、1998年的《睡不着》,也都有张嘉译的参与。
1995年,在刘惠宁导演的电视剧《道北人》中,张嘉译饰演建国一角。那是张嘉译第一次演电视剧,也是刘惠宁第一次拍电视剧,两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整天为拍戏的事吵得不可开交。
张嘉译出演各种角色的机会越来越多了。慢慢地,他觉得那个舞台太小,需要一个更大的。2000年,张嘉译再次来到北京,成为北漂中的一员。
做北漂:凭《蜗居》里宋思明一角大红大紫
现实题材电视剧《蜗居》中的“宋思明”,恐怕是张嘉译这一生都绕不过去的角色。从法律和伦理道德上来说,贪污、包二奶的“宋思明”都是个让人嗤之以鼻、咬牙切齿的坏男人,但这个坏男人却实在让人恨不起来。
“这个人物被他诠释得很立体,”张嘉译的大学老师马精武觉得,演员不该带着立场进入人物。
《蜗居》很火,张嘉译红了。
托尔斯泰说艺术在任何时候必须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千万不要过一种自私自利的生活,而应深入到一般人的生活中间去。张嘉译深谙此道,除了钻到剧本里去琢磨角色,平时就喜欢跟各色人等打交道,走哪儿都跟人聊天,了解各个行业的人的生存状态,“没准儿以后碰到哪部戏需要演这么一个行当的角色。”
《蜗居》之后,张嘉译收获了太多的掌声和迷恋,却没有因此变得轻飘。刘惠宁拍着他的肩膀感慨,“20年前我认识你什么样,20年后你还什么样。”在他自己看来,没有变化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急功近利的想法,少了“出名要趁早”的冲动,只是在耐心、认真地维持一个长久的耕耘过程。
即使成了角儿,家人和朋友,仍然是张嘉译生活中的重心所在。那几年拍戏的过程中,他走到哪儿都带着退休了的父母。朋友们也会奔到剧组去看他,带点他爱吃的,和他聊聊天给他放松放松心情。
谈表演
只要你敢找我演
我就敢接
在表演行当里,张嘉译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胆大不怕死,“只要你敢找我演,我就敢接”。
《你是我兄弟》里的马学武、《借枪》里的熊阔海、《悬崖》里的周乙、《心术》里的刘晨曦、《一仆二主》里的杨树、《爷们儿》里的李国生……张嘉译说时间会把一个认真的演员熬成一个表演艺术家。
20年表演路,他逐渐形成了自己较为稳定的表演风格,“我演的大部分角色都比较爷们儿,他们身上都带着一股劲。我不喜欢男人脂粉气太重,这也是我本人的面貌,也是我希望传达出的一个中年男人的责任感。”
“在现在这样一个商业时代,像张嘉译这样执著于严肃路线的演员,比较少。”编剧杨争光提起张嘉译,不吝溢美之词。
在张嘉译主演的电视剧《悬崖》尾声,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共产党特工“周乙”最终被暴露,在临刑前,他与女儿莎莎见最后一面,镜头一直对准他的面部,他看到女儿的第一瞬间,又喜又悲,对着女儿强颜欢笑,眼神里却满是苦涩,终于在女儿投进自己怀抱的一刻泪流不止。莎莎被强行带走的时候他双脚似有千斤重,动弹不得,看着哭喊着的女儿,“周乙”手指不知所措地微微抖动着,转而背过身掩面而泣。
“他演戏不过火,又能够表现出内心的东西来。很多演员一到特写的时候,眼睛里什么都没有了。而他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很有大特写的概念,他最经得起这种考验,你能看得到他在想什么。”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李冉冉评价道。导演韩晓军也忙不迭地夸起这位兄弟,“他拍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感同身受。”
张嘉译说自己的偶像是马龙·白兰度这样的演员,希望有一天自己的表演水平能达到他那个级别。(田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