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华将军的后人 与战友们做个伴——开国将军吴克华改遗嘱的故事
吴克华,1913年12月7日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中畈乡芳家墩村一个农民家庭。他13岁时,父亲去世,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1928年,吴克华在家乡参加农民暴动,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参加了赣东北和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我军炮兵、铁道兵司令员和成都、新疆、广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生前曾两次留下遗嘱,对自己的后事作出交代,充分反映了这位开国将军的高风亮节。
特别是他后一次遗嘱对前一次遗嘱作出更改,更是表现了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军事指挥员的博大胸怀和永远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崇高品德。
吴克华对自己的后事第一次作出交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他担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司令部驻扎在一个只有60来户人家的山村里。一次,传来敌人要来偷袭的消息,该村16位母亲带着16名小伙子,在村党组织负责人带领下来到司令部机关要求当兵杀敌,保家卫国。
当晚,司令部机关举行了简单而庄严的欢迎大会。事后,吴克华与司令员许世友从此事聊到了家事。吴克华说:“看到这16位母亲,我就想起自己的母亲。我是个独生子,自加入红军后,就一直顾不上母亲。
母亲被国民党军队抓了以后,敌人逼迫她写信叫我带队反水,可我母亲回答说‘我能生下他的身,但管不了他的心。不要说我不识字,就是会识字也不写这个信。我儿子跟着方(志敏)主席、邵(式平)政委闹共产,我巴不得他多杀几个坏蛋。
现在要我写信,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一席话,气得敌人当晚就砍下我母亲的头颅。由于部队急于开拔,我至今还未在母亲坟前好好地烧炷香,我真愧对母亲啊!如果我为革命光荣了,恳请组织上把我埋在母亲墓边,好好陪着母亲……”
吴克华第二次对自己的后事作出安排,对前一次遗嘱作出更改,缘于1948年的塔山阻击战。那年夏天,我人民解放军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10月,我东北野战军主力包围了锦州。蒋介石为解锦州之围,抽调11个师10万余人组成东进兵团,从锦西攻击塔山,驰援锦州。
时任东野四纵司令员的吴克华,受命担任塔山阻击战司令员,率四纵担任塔山正面主阵地的防守。东野总部在给四纵的命令中强调:“锦州能否攻克,关键在于塔山。”从10月10日凌晨开始,敌人在40余门重炮、7架飞机、2艘军舰的火力支援下,轮番向我塔山阵地发起全面进攻。
这场战斗整整打了6天6夜,最后以我军胜利攻克锦州画上圆满的句号。四纵打得尤其英勇顽强,以1个纵队3个师的兵力成功地阻击了敌人10多个师的猛烈攻击,阵地寸土未失。
罗荣桓称赞“四纵打得好,像这样的阻击战范例,在我军历史上还是少有的。”但令吴克华感到痛心的是,在这场战斗中四纵伤亡3145人,其中牺牲了的有767名。
这些都刻骨铭心地融入他的整个生命,令他念念不忘。1987年2月,他在病危时又想起了此事,因此留下遗嘱:“每当想起塔山阻击战牺牲的战友,心里就非常难过。我死后,就把骨灰撒在塔山,与战友们做个伴吧。”2月13日,吴克华在广州逝世。1988年8月1日,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由其夫人和子女亲手撒在塔山这片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与塔山阻击战牺牲的烈士们长眠在一起。
为了纪念吴克华这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吴克华家乡的人民特地在他母亲墓地的山顶上建立了吴克华纪念亭,塑造吴克华将军的全身戎装像,让将军永远陪伴着自己的母亲,陪伴着家乡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