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岩书法 钱松岩书画作品辨伪
钱松岩(1899.9~1985.9),当代画家。江苏宜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之一,其画作有《红岩》、《延安颂》、《芙蓉湖上》、《山岳颂》等。
著作《砚边点滴》,出版物《 钱松岩画集》等。钱松岩的作品,章法构图变化多端,色彩运用大胆独特,个人风格显著明了,堪称“承前启后,一代宗师”。
出生于1899年、逝世于1985年的画家钱松岩,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那么,他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人,因为横跨两个世纪,经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剧变中,面对像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诸多政治巨变的人生洗礼,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从中演绎出具有历史性的故事。而作为一位画家,他所承担的除了人生的现实以外,还有他的艺术。
钱松岩画风早年受石涛影响颇深。但他不拘限于形似,而强调骨法用笔,喜用雄浑古拙之“颤笔”,自诩为“浑厚沉着”。在运用色彩上更大胆突破、绚丽明艳、五彩斑斓、令人振奋,过目难以记怀。钱松岩作画虽把“师古人”为基根,但更注意培养对事物观察和揣摩。
上世纪五十年代,功力虽深的钱松岩仍未跳出石涛、沈周等的笔墨,文人画习尚浓。在六十岁后壮游祖国名山大川后锐意探索,创造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巧妙把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一批惊世骇俗之佳作跃然纸上,名震中外。
其绘画艺术,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深情的韵味。无论在立意、构图、笔墨、色彩、题句都匠心独具,不落俗套。这与画家的文学修养、书法功底有极大的渊源。钱松岩皆十分考究,务求精益求精,其治学严谨的态度予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钱松岩毕生业精于勤,书卷不释手,书法不离手,诗句常在口,丹青频出手。年至耋耄,勤奋之习未改,探索之心不息,并意重深长的教诲后人“人可老,画不可老,要日日新”。
图一图二均为署名钱松岩的山水作品,两幅作品都有明显的对景写生的情景效果和笔墨效果,无论审美上的个人风格、空间关系,虚实效果,还有技法上的点、线、水、墨、彩的运用,都十分娴熟和出彩。
尤其是对钱松岩个性化风格,习惯性的抖笔和颤笔,个中的细节以及笔法、墨法中所蕴含的内里乾坤,都早已参透,故发挥得非常出色,所以说,两幅画 ,一幅是真迹,一幅必须是“门里人”(入室弟子或其学生)所作。
图一的笔墨有表现的力度,无论实笔、虚笔、赋彩、线条都比较讲究,富于变化,并且有宽阔的空间感,达到可观、可游,可玩,似乎可以走进大自然真实的山水空间中去。而图二在笔墨、线条、色彩的刻画中,轻描淡写,无法体现大自然的实际效果,山水画过于平面,人与画如屏障,如面壁一样,走不进山水中去,这就是真画与假画的区别,这就是一个早已闻名于世的大画家与一个急功近利的似乎在短时间内蒙混过关的仿画人的区别。
艺术是需要时间打磨的,看似平常却不寻常,虽然学生能学到老师的一些皮毛,但终究经不起细心的审查。举一个例:图二的书法因为做假的需要,运笔不能太快,需要使用浓墨缓慢追求形似,故无法顾及到画面的墨色整体协调,明显地看出墨色太焦太浓的现象,书法跳出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