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翱为什么去中科大 中科大最年轻教授陈宇翱:没必要为应试去搞奥赛
4月9日是陈宇翱的32岁生日。白天他在实验室里忙碌了一天,晚餐时,母亲端出了一个在超市买的小蛋糕。他这才意识到,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就在当天,陈宇翱收到了另一份生日礼物——欧洲物理学会正式致函,授予他2013年度“菲涅尔奖”,以表彰他在光子、冷原子量子操纵和量子信息、量子模拟等领域的杰出贡献。
菲涅尔奖由欧洲物理学会设立,以19世纪最伟大的光学家菲涅尔命名,是该学会授予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领域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
目前,菲涅尔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奖励两名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各一名。陈宇翱是获此奖项的第二位华人科学家,而前一位获奖者正是他的导师潘建伟院士。
2005年,潘建伟获得此项殊荣,得知这一消息的陈宇翱身在国外,立马扔下手中的实验,和同事一起举行了一场“主角缺席”的庆祝会。
时隔8年,当陈宇翱得知获奖消息,第一时间通知了潘建伟。“当时,潘老师比我还高兴。”
为了给收音机接交流电,导致父亲所在的工厂全部停电
一路走来,陈宇翱的人生似乎顺风顺水。但是他自己总结:“我不算天才,天分和勤奋占30%,机遇占70%。”1998年,17岁的陈宇翱在第2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上一举夺得“实验”、“总分”两项第一,填补了中国学生从未在国际物理奥赛中取得过“实验第一名”的空白。
“奥赛本身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是可以的,但是为了应试去搞奥赛没有必要。”陈宇翱回顾自己的奥赛经历颇有感触,他并不赞成把升学作为参加奥赛的唯一目标。
不过,奥赛的成绩的确证明了陈宇翱卓越的动手能力。
陈宇翱从小就爱探索新的东西,具体的表现方式就是拆东西。他曾经因为试图给收音机接交流电,导致父亲所在的工厂全部停电。知道了停电的原委后,父亲没有对他大发雷霆,而是心平气和地和他探讨引起事故的原因。
父亲有意识地培养陈宇翱的动手意识,为他从事科研奠定基础。在量子世界中,宏观世界的经典物理理论并不适用,而需要用实验引领理论的研究方式,这让动手能力优秀的陈宇翱如鱼得水。“量子世界最令人着迷的,就是它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让你有探知的欲望。”
1998年,陈宇翱因为奥赛的成绩被保送进入中国科大“零零班”(教改实验班),和少年班学生一同学习。少年班自由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沉浸在科研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在强手如林的少年班,我的表现并不突出,不过和少年班学生一起学习,互相之间会有思想的碰撞,少年班的这种教育模式很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