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超级"毒舌"林白水:记者林白水被杀始末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6日凌晨两点,北京城南天桥刑场,一位五花大绑的老者在行刑宪兵的枪声中颓然倒地.天一大亮,位于天桥桥头的派出所张贴出了北京宪兵司令部发

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6日凌晨两点,北京城南天桥刑场,一位五花大绑的老者在行刑宪兵的枪声中颓然倒地。天一大亮,位于天桥桥头的派出所张贴出了北京宪兵司令部发的告示:奉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谕:《社会日报》经理林白水通敌有证,着即枪毙,等因奉此,应即执行,此布。

林白水,福建闵侯人,报界先驱,曾使用过的笔名很多,最为人所知的便是“白水”-从“少泉”中的“泉”拆分得来的,40岁办报的时候用此笔名,自言将“泉”字身首分割、各为一字,“愿以身殉所办之报”,不想一语成谶。

林白水一生经历复杂,教过书、办过学、革过命、攀过龙、从过政,但主要成就还是办报:二十余年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就有10多种,从晚清到民国被他冷嘲热讽的达官贵人不计其数,其报社被查封五次,自己进了三次监狱,丝毫不惧。

民国年间,新闻界对林白水评价很高:

“无私无党,直言不讳者,白水一人而已。观其时评,无论任何军阀、任何政客、任何士民,有好坏处,莫不良心驱使,力加戒勉,且聪明绝顶,料事如神。”

“词严义正,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污吏寒心,贪官切齿”。

年轻的时候,林白水便以才情在福建声名鹊起,只是性格孤傲,不考功名。1901年6月,杭州维新派人士项藻馨创办《杭州白话报》,邀请其主持笔政。适时八股横行,离新文化运动尚距十好几年。

林白水初次涉足报业,就以半文半白的口气讽刺时政,提倡革新,其文字灵动活泼,深得民众喜爱。以“鼓吹新政为主”的《杭州白话报》虽为一地方报纸,但在启迪民智、改善社会风气方面影响颇大。多年后,他回忆起这段经历,言辞中颇为得意:“说到《杭州白话报》,算是白话的老祖宗。后来我从杭州到上海,又做了《中国白话报》的总编辑,中国数十年来,用白话语体做革命的宣传,恐怕我是第一人了。”

报纸做平台,林白水的名气很快传出福建,连翰林院编修蔡元培也听闻了此人。蔡元培邀请林白水到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并推荐其留学日本。在东京,林白水结识了秋瑾、黄兴等革命党人,成为莫逆。

那时中俄关系紧张,俄国军队长期盘踞中国东北,提出让蒙古独立,并要将东三省纳入其“保护区”。消息传到日本,立即激起中国留日学生公愤。黄兴、钮永建、林白水、陈天华等人发起大会,联合500余名留日学生成立“拒俄义勇队”,决意集资购买枪支弹药,回国跟俄人开战。清廷驻日公使慌了,一边电告国内,一边联合日本政府出面阻挠。后来学生军被解散,一些骨干分子毅然回国。

回到国内的林白水与蔡元培、刘师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了《俄事警闻》(后改为《警钟日报》),意在“研究对付东三省问题之法”。就在《俄事警闻》创刊第3日,林白水自己又创办了《中国白话报》,以“白话道人”的笔名倡导民主自由思想。在首期的文章中,林白水这样论述官民关系:

“这些官吏,他们本来是替我们办事的……天下是我们百姓的天下,那些事体,全是我们百姓的事体。……倘使把我们这血汗换来的钱粮拿瞎用,又没有开个清账给我们看看,做百姓的还是拼命的供给他们快活,那就万万不行。”

1904年2月,林白水在第七期“论说”栏发表《国民的意见》指出:“凡国民有出租税的,都应该得享各项权利,这权利叫自由权,如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还是在一百多年前,他就提出了“纳税人的权利”!

不仅如此,林白水还如同一位冷血杀手,在报纸上连载《论刺客之教育》,公然宣扬“以暗杀推动社会进步”,“以正风气”。

清末革命党热衷暗杀,林白水细致归纳,将“新时代的刺客”之练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有崇高理念,为国为民;二要破除迷信,别信善恶有报,恶人就应早点让他滚下地狱;三要学历史,明白历史推进一步,必有先行者牺牲;四练习武艺,健全体魄;五要增进知识,能毒就毒,能炸就炸,提高成功几率。

如此详实而系统的分析,无疑是中国刺客理论研究第一人。该文一面世,就受到江湖人士极大重视。两年后,光复会义士吴樾为炸清廷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而牺牲,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自阅《中国白话报》,始知革命宗旨之可贵;自读《论刺客》篇,始知革命当从暗杀入手。”可见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