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绵阳川剧演员刘明川剧路上追梦人
包含了四川特定的方言语音,蕴藏了巴蜀人乐观诙谐的生活态度,因此,川剧的表演艺术,绝非是一个纯理论的问题。
一方面是舞台上表演者的做念唱打,另一方面是舞台下观众的细细品味。这种综合艺术的创作,经过川剧艺人的历代雕琢,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本月12日,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在绵阳举行,我市参赛的10个项目的11名演员,年龄均在30岁以下。
物欲与传统的双重背景,不同戏服里的同一个体。走近我市川剧表演者,听听他们的艺术人生。
童谣叩开川剧殿堂大门
首次登台不足一分钟
8月8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早上9时,在绵阳市非遗物质文化中心见到刘明时,他已经在舞台上做排练前的准备工作。8月12日,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在绵拉开序幕,当晚的首场比赛就有刘明参加。
川剧的舞台上,对于角色的靴鞋有相当的讲究。刘明指着脚上的靴鞋说,这双称为皂鞋,黑色缎面,高白底子,底部呈马蹄形,筒长一尺左右,为各类男角色通用。趁着排练的间隙,刘明脱掉戏服,脚上只穿着一双靴鞋,与川剧相关的谈话,也从这一双靴鞋打开了话题。
2006年,13岁的刘明,因为男孩子好动的天性,让他首次接触到了川剧。当年,绵阳川剧团招收小学员,在父母的建议下,刘明站在了考试的舞台上。当时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以唱腔为主。于是,一首《小螺号》把刘明带进了川剧的世界。
首次登台不足一分钟
如果说,当初选择学习川剧,是出于男生的活泼好动,那么,刚刚进入绵阳川剧团的一段时间,则让刘明产生了对川剧不一样的感觉:枯燥。
当时每天早上6点到7点是早课时间,吃过早饭就练习一小时的唱腔,然后再是理论和基本功的学习,完全没有自己想象中的舞台打戏等动作。刘明回忆说,每天压腿、倒立、下腰小三功的基本动作练习,成了他每天大部分时间的功课。
曾经一段时间,因为压腿、下腰造成肌肉酸疼,一度让刘明很是苦恼。他鼓足勇气向授课老师请教:为什么自己不能练习高难度的打戏动作?得到的答案却是:基本功不扎实,就没有学习打戏动作的前提条件。
如读书一样,每一项学习都是慢慢积累的过程。无论其中是枯燥还是兴奋。认识到这一点,刘明选择了继续坚持。勤奋好学,让学习了将近一年的刘明,有机会站在了表演的舞台上。
2007年,绵阳川剧周活动上,刘明第一次登台表演。具体节目的名字已记不清了,刘明只记得当时自己被安排上台表演小技巧侧空翻。从舞台的一侧空翻到另一侧。算上最后登台谢幕的时间,刘明首次表演的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分钟。
短短的一分钟,却让初学川剧的刘明获益良多。表演结束后,老师和师兄们的鼓励和肯定,让刘明对学习川剧的兴趣大增。此后的一年多时间,也是刘明自我感觉学习进步最快的一年。从基本功到舞台表演,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完美。
受伤难挡学习热情
撩开衣领,右肩锁骨处一处约10┩的伤疤清晰可见。刘明轻描淡写:练习时摔的。
2010年末,为准备剧团年终考核,川剧团每位学员都要出演一个节目。平日里扮演武生的刘明选择了一出《伐子都》,并在里面担任主要演员:子都。扮子都的演员,要扎靠披蟒,头戴插翎帅盔,脚穿高底长靴,足有十来斤重,表演一连串的惊险动作。先是从酒桌上窜出去,在场上跌滚翻扑,边唱边做,后来上了有四张桌子高的龙书案,像跳水运动员那样来个云里翻跳下来,紧接着便是甩发,最后咯血而亡。
这些表演,有如惊险的杂技,但它不是杂技。每个动作都紧扣住剧中人物当时当地的精神状态。谁知,刘明在练习高空翻时,不小心从高处摔下,造成锁骨粉碎性骨折。这次受伤,不仅住院恢复耗时半月,而且还错过了年末的剧团考核。
现在说起受伤,90后的刘明笑着说:没什么,又不耽误事。此次参加省第二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执着的刘明仍旧选了《伐子都》这个节目。用他的话说,摔过一次更有经验了,也更有信心了。
侧身翻、舞台走位、一字一腔踩着老师配乐的节奏,刘明认真地在舞台上重复参赛节目的每一个动作。自己未来的职业之路,刘明没有过多的谈及,但从进入川剧的世界,从刚开始的兴趣到枯燥,再到信心大增,对川剧的理解,刘明就是用自己的努力,追求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原标题:访绵阳川剧演员刘明 川剧路上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