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春追悼会 再和杨老师“说说话”——杨兰春追思会侧记
著名戏剧家、《朝阳沟》之父杨兰春6月2日晚去世,6月4日一大早就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很多人得知消息后已来不及去送送他了。连日来,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没亲自送杨兰春而感到遗憾的心情。6月9日,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在郑州举行了“杨兰春同志追思会”。
来自全省各地的领导、专家、普通戏迷数十人从不同方面高度评价了杨兰春的艺术和人品。认为没有杨兰春就没有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唱流派和一大批艺术家,没有杨兰春,就没有河南豫剧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杨兰春不仅属于戏剧和文化,而且属于社会和时代。他的作品流传了半个世纪仍然魅力不减,可以说是中国豫剧现代戏的“莎士比亚”。
为和杨老师多说句话,拉拉家常,不少老艺术家早早地来到了会场。吴长忠、马国强、王洪应、李树建、刘景亮、牛冠力、齐飞、陈新理、刘敏言、许欣、谭静波、高洁、王善朴、杨华瑞、朱超伦、柳兰芳、梁思晖、安之语、庆遂增、和震海、贾文龙、杨红霞、盛红林等都来了。
中国戏剧理论泰斗郭汉城老人专门打来了电话,他说:杨兰春为戏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要好好宣传他的功劳和他的为人,宣传他对我们今天很有用。《朝阳沟》的曲作者之一、著名音乐家王基笑的家属也托人带来了对杨兰春的哀思。
和杨兰春一起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同志回忆起他们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受过杨兰春指点的学生想起了杨老师的谆谆教诲;杨兰春给他们排过戏的外地剧团的老同志讲述着杨老师的无私奉献;戏剧界的专家们评说着杨兰春的艺术和人生。
杨兰春的葬礼如此匆忙低调,引起了很多人的“抱怨”。杨兰春的儿子杨光解释说:父亲生前就曾交代,不要麻烦大家,不要干扰大家正常的生活。大家心目中保留着他当年的印象,也是很好的。人走了,戏还在传唱,就够了。
追思会上,大家纷纷建议要继承、发展、研究杨兰春的艺术成就、艺术风格、艺术思想,要把杨兰春创作的剧目整理出来制成光碟广为流传;要出版杨兰春艺术研究图书;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方兴建杨兰春纪念馆;要筹备拍摄有关杨兰春的电视连续剧。
省文联有关领导表示,将认真研究考虑社会各界的建议,把哀思化作如何研究保护、发扬光大这笔宝贵的财富。
说不完的《朝阳沟》,道不尽的杨兰春。杨红霞、盛红林在追思会结束时清唱的一段《朝阳沟》,让与会者潸然泪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