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常连续上课5小时 曾觉得自己能教到100岁
3月10日上午,上海龙华殡仪馆,周小燕先生身盖党旗安睡在鲜花丛中,颈间系着雅致的丝巾;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音乐界文化界名家名团、亲人、同事、朋友们送来的花篮排满大厅内外;仪式开始,送行者的队伍仍在门外安静地绕了几圈……
毕生音乐旅程,休止于6天前的零点32分。99岁对任何人都算“喜丧”。但周小燕先生走了,人们依然痛切、不舍。
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音乐、爱学生、爱家人;爱生活、爱美丽……这就是周小燕的故事。
大爱,铸就了大师,也成就了美丽人生。
“为建设人民音乐而努力”
“我这一生有很多很开心的事情,但最快乐的一件事发生在1956年:我入党了。当时我兴奋得不得了!”去年,家人为住院的周小燕庆祝生日时,她这样说道。
爱党爱国对于周小燕而言,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深藏于心、身体力行的信念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热爱音乐、就读于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的周小燕,初试啼声,就是为宣传抗日而演唱《长城谣》。上世纪30年代,周小燕留学法国,在巴黎从事声乐学习和演出9年,每次登台,她都会坚持用美声演唱中国歌曲,从传统民歌改编的《大河》《杨柳》《紫竹调》,到中国作曲家新创作的《神女》《红豆词》等,获得了“中国夜莺”的美誉。
1949年,新中国创办第一所音乐学院,回国两年的周小燕心甘情愿从处在黄金期的海归歌唱家转型为国家急需的声乐教授。半个多世纪后,有一位美国记者问她:“你这一生吃了不少苦,从法国回来后悔不后悔?”她回答:“不后悔。这里是我的祖国。我为她出力了,我不后悔。如果我没有为她出力,我才会后悔。”
在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的晚会上,周恩来总理点名让周小燕唱《马赛曲》。临别时还为她题词:“为建设人民音乐而努力”。这句话,连同周总理激昂的歌声,让周小燕一回上海就递交了入党志愿书。周总理的这句话,和入党时她在心里立下的誓言——为了祖国,我要把每一天都交给声乐教学,后半生,她从不曾背弃。
一位得意门生办音乐会,整场都唱外国歌,只在返唱曲目中加了首《长江之歌》。下台后,周小燕厉声责问:你是中国歌唱家,为什么不把中国歌曲列入正式曲目?此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有了新规定,每名学生每学期攻下的10首作品中,必须有4首中国歌曲。
周小燕常说,学习美声不是为了追求西方那种纯粹技术性上的先进,而是为了最终能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歌声,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
“上课从没时间限制”
从1949年到2015年,60多年的声乐教育生涯里,有太多名字与周小燕相关联——鞠秀芳、张建一、高曼华、刘捷、廖昌永……这些中国声乐界的支柱力量,都曾是周小燕的学生。
“老师的标准高、要求严,上课从没时间限制。”著名女高音高曼华说,上世纪80年代初她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时,周小燕的课排在上午最后一节,经常从11点上到下午2点。
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周小燕不肯去,一心想着要培养更多学生。耄耋之年,她在家里上课。学校和家人严格控制课时,但挡不住她主动约学生加课,将空着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早起后,她常常会连续上课5个小时,有时连吃饭都顾不上,只在上课间隙啃几片面包充饥。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知名歌唱家廖昌永说,去年4月,98岁的周先生在下午上完当天最后一堂课后,才肯住进医院。医院不批准她回家上课,她就经常把学生叫到病床前;上海音乐学院排演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她亲自担任艺术总监,躺在病床上,还在微信群里跟学生们讨论。周小燕这一生最惦记的,就是她的教学,她常常为自己能成为终身教授而感到光荣,不是在于这个头衔,而是可以一辈子教下去,她甚至觉得自己能教到100岁。
“她把一生都献给了声乐事业,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怎么样做一个真正的教师。她是用生命在教书,即使在医院,她永远都有讲不完的笑话,每每想起她,心是痛的,想念的感觉却是快乐和幸福的。”她的学生、上海音乐学院李秀英教授说。
意识到自己病重难起后,周小燕把尚未毕业的研究生叫来,托付给李秀英继续带教时,她难过得流下了泪水……
“她没有一张照片不是满脸笑容的”
追悼会上,嫩黄菊花镶嵌起来的大幅照片里,她笑意盈盈,光彩照人。静卧在花丛中的她,依然那样从容优雅,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她没有一张照片不是满脸笑容的,非常生动……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动情地说。
每一次上课或是接待宾客,她都衣着整齐,梳好头发,化着淡妆。不论多久,她都腰杆笔直,说到兴奋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从不知疲倦,学生们私下称之为“神”。只有家中保姆知道,学生一走,她常常累到趴在沙发上,起都起不来。用西安音乐学术院长李真的话说,这是一位把艺术融入自己人生的伟大艺术家。
她的家,是学生们的课堂,更是学生们的家。李秀英读书断了经济来源,周先生把她接到家里,一住就是两年多;高曼华身体瘦弱,周先生常叫她到家里吃饭,或将别人送来的补品转手送她“好好补补”;周先生还常常为困难学生掏腰包付学费,好几次一垫就是1万多元。而自己的生活却极为节俭——记者初次采访时,住在不宽敞老房子里的她,还会将洗脸水攒在水桶里,用来冲洗马桶。
晚年,周小燕先生还捐资设立了“祥燕艺术教育公益基金”——名字取了她和丈夫张骏祥名字中的各一个字,用来帮助全国作出重要贡献的艺术类贫困教师和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艺术类学生。
当年赤脚从四川到上海读书的穷孩子廖昌永,周先生对他就像对小儿子。几年前,廖昌永在独唱音乐会上特意为周小燕唱起《老师,我总是想起您》,歌声才起,已是泪水满眶……
用毕生心血,唱出一曲格调高雅的生命咏叹调,留给世界满满的正能量——周小燕的99岁人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