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哪派 麒派大师 周信芳——周信芳综述

2017-05-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信芳,1895-1975,名士楚,字信芳.浙江慈溪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安清浦).父周慰堂业余爱好京剧,后正式搭班演青衣,艺名金琴仙.周信芳六岁随父在杭州搭

周信芳,1895—1975,名士楚,字信芳。浙江慈溪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安清浦)。父周慰堂业余爱好京剧,后正式搭班演青衣,艺名金琴仙。周信芳六岁随父在杭州搭班,拜陈长兴为师,七岁登台演娃娃生,人称“七龄童”,后在上海改用“麒麟童”为艺名。曾到北京喜连成科班带艺入科,与梅兰芳同台。

百二十年回首,六十余载氍毹年华,他为京剧、为艺术、为民族文化留下的是这样一些永留后世的光辉印记:

他是创立老生麒派艺术的一代宗师

区别于余叔岩的素雅、言菊朋的俊秀、马连良的飘逸、谭富英的洒脱、杨宝森的沉郁,周信芳的麒派是豪迈、慷慨、凝重、沧桑且激昂的;此外,它还代表着一种开放的创作理念、开明的思维模式和开阔的艺术视野。几十年的艺术积累,麒派的大旗逐渐生根发芽,周信芳这个名字也在芸芸众生中渗透、成长。

他是享誉全国、闻名世界的海派文化巨匠

周信芳创立的麒派艺术是海派京剧的优秀代表,它对京剧在南方的流行传播、最终成为享誉全国并被世界了解的“国剧”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海派京剧又是海派文化的重要一支,它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京剧的新生,是京剧从宫廷走向民众,从封建文化形态向近代、向现代艺术形态转型中的一次成功的搏击。海派的文化土壤给予了麒派艺术创造、开放、包容的心态,而周信芳和他的麒派艺术也反哺于海派的其他兄弟文化更广阔的创作思路。

他是充满正义感和忧患意识的爱国者

当年的梅兰芳是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周信芳则是坚持着“歌台深处筑心防”(田汉诗)的理念,借古喻今,以形象的故事和个性的人物在百姓心中筑造了一道无形的正义壁垒;舞台上,他是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舞台下,他更是不惧恐吓的热血男儿,终其一生,他都以始终如一的正义本色践行着“德艺双馨”的高度和追求。

他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人民艺术家

他在江南村舍河道中成长,他在民间热烈的传唱中成名,他在老百姓的交口称赞中登上了艺术的巅峰。从人民的小舞台中来,到人民的大舞台中唱,“满城争唱萧相国”和“万众竞歌薛将军”皆是他作为人民艺术家最真实地写照。

他是扎根传统却超越传统的革新者

七岁登台、多年辗转全国各地的演出、一生六百余部剧目的积累,周信芳对于传统的继承不可谓不深厚,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大量的舞台实践为基础才有了超越、创新和展示个性的底气和勇气。以四功五法为源,区别于传统程式的外在体现,周信芳的“程式之法”是极具个性化地将每一个人物“活性”地处理:宋士杰的义愤、热情、冷静;海瑞的刚毅、执着、勇敢;萧恩的悲愤、决断以及张元秀的淳朴、倔强等等,真正做到了情节的真实、表演的真诚、本质的真挚!

他是跨越时代、富于当代演剧精神的先行者

与当下紧密结合的时代精神;对真实、正义为特征的文化的坚守;开放、包容、创造性的艺术风格以及宽容与挑剔并存的观演心态可视为当代演剧精神的几大要素,如今的戏曲创作都未必能面面俱到,但周信芳早在几十年前就早已将这些先进地理念融入了自己的作品、融化成了麒派的骨骼与血液。

他是涉猎并影响着多种艺术门类及形式的多面手

他编过本子,导过戏,还做过剧院经理;他演过话剧,拍过电影,还酷爱读书;袁世海、李玉茹等其他行当的演员都曾坦言受过他的影响;电影、话剧明星金山、赵丹更直言自己是“麒派”演员。各艺术门类的涉猎之于周信芳是创作中源源不断的新鲜营养液,而周信芳之于兄弟艺术们的启发和指导则是超越了艺术本体的先进的当代思维。

他是在高雅与通俗、艺术化与市场化间取得绝妙平衡的“魔术师”

他是国粹艺术殿堂级的人物,他也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京剧明星;他创立的老生麒派在诸多行当流派中独树一帜、绝妙异常,同时,他也在“叫好又叫座”的记录上留下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市场高度。这些看似矛盾的特征却都被周信芳幻化成了稳定的平衡木,究其原因,还在于其始终秉持的当代演剧观念:坚持与坚守、包容与宽容——在高雅中通俗却不庸俗、在艺术化的基础上走市场却不被市场所左右,这是当年的周信芳和麒派艺术所具备的,亦是如今我们继承、探索并践行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