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和与顾传玠后人 张元和与顾传玠的昆曲之恋
1940年5月26日,张元和生了一个女儿。“手和脚都很漂亮。”顾传玠说,“女儿可贵,应以双玉为名,取名顾珏。”但这个可贵的千金,因为元和“流产两次,海霞将珏女及奶妈均带去三元坊居住”。当时顾珏才十八个月大,海霞则是元和的干姊凌海霞。两年后,他们又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顾圭。圭,也是玉的意思。
“孤岛”里的生活,很多事情身不由己,日本人占领了上海大部分场所,顾传玠与张元和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事业发展,效果可想而知。在最艰难的时候,张元和与顾传玠也没有离开过昆曲。当时的国民政府要员褚民谊极好昆曲,常邀请名角到家中开唱。顾传玠和张元和就是常客之一。
顾传玠和张元和与褚民谊曾同台亮相,但从未在政治上留下什么污点。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两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自省,固守着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从上海到台湾之前,张元和似乎都没有出去工作过,对比以前在九如巷的生活,有人说“不如”,但这种缺乏统一标准的衡量,对于元和是没有意义的。顾传玠一直在努力,他去美国考察过卷烟工业,经营过进出口商行和药房生意,抗战后,日子开始出现转机。
1946年初夏,张家十姐弟在上海实现了大团圆,八年抗战,家庭成员相继失去了几位,他们在狂欢中怀念着另外世界的家人。他们没有一个人出去住酒店,都打地铺住在元和一家寄居的大别墅里。他们还去著名摄影师万籁鸣兄弟开设的照相馆,拍摄了广为传播的张家十姐弟大合影,镜头里的元和盘着头,穿着碎花旗袍,依旧是那个雍容华贵的“皇后”,只不过多了几分沧桑,身旁还多了二妹与周有光的儿子晓平、三妹与沈从文的两个儿子龙朱和虎雏。
他们的日子,仍伴着昆曲前行。张允和归来不久,顾传玠在家里客厅中搭起了戏台,说要欢迎一位“中国通”洋人,这位洋人就是后来著名的民国历史研究学者费正清。那一次,顾传玠点了三出戏:《游园》《思凡》《惊变》。张元和、顾传玠、张允和三人即上妆上场,不需排练。
1947年10月1日,张元和的身影还出现在了中国福利基金会为筹募文艺界医药救济基金在上海举行的中秋游园会上,她和汪一鹣搭档演出《牡丹亭》,人群中有郭沫若夫妇、茅盾夫妇、柳亚子夫妇、许广平、欧阳予倩、熊佛西、田汉、刘琼、金焰、赵丹、石挥、白杨、舒绣文、秦怡、上官云珠(为张元和继母的堂妹,乐益女中学生)等,最大牌的观众要数宋庆龄了。
追随挚爱,义无反顾
内战正酣时,顾传玠前往江苏海门调查地产状况,准备置办农场,养奶牛、养蚕、种植油桐,但计划很快因为战争的形势大变而泡汤。在这期间,顾传玠接触了一些地方武装,他起了离开大陆去台湾的念头,他坚决要走,原因至今是个谜,就连张元和也未能完全理解,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随之而去。
上海卫戍司令是顾传玠的朋友,帮他弄到了六张珍贵的船票(据说每张一两金子),他带着妻子、母亲、儿子等人去了台湾,女儿顾珏留在了大陆,直到三十年后元和才和女儿相逢,那时顾传玠已经去世多年。
到台湾后,顾传玠专心经商,办蘑菇养殖场,自创品牌啤酒,他再也没有登台演戏,没有人劝得动他,只有在朋友相聚或是人少的情况下,他才拿出笛子吹奏一曲。其子顾圭回忆:“到台的第二年,父亲在大街上开了一家毛线行,叫中福行,生意不错,也请了好几位店员。
父亲很喜欢打桌球,他是个左撇子,个性也较强,在家中不苟言笑,非常严肃,但在球场上则谈笑风生,很幽默……父亲做事非常认真,他在1955年自费去西德参加博览会,一年后回来,取得了许多品牌的总代理权,但是当时台湾经济尚未起飞,生意差强人意……那年父亲患了肝病,身体日渐衰弱,我也是在他生病的时候才听到他清唱昆曲,非常优雅。”
通过这一回忆可知,顾传玠并未与昆曲绝缘,他为昆曲而生,这是冥冥中注定的。在台湾,他还受邀出入一些大学,向学生们传授《牡丹亭》,使得姑苏正宗南昆一脉得以在台湾传播。1966年1月6日,顾传玠患肝炎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这一年,张元和五十八岁。她想起了小时候大大(指母亲陆英)教她的《女儿经》:女儿经,女儿经要女儿听。每日黎明清早起,休要睡到日头红。旧手帕,包鬏髻,急忙去扫堂前地,休叫地下起灰尘,洁净闺门父母喜。光梳头,净洗面,早到闺房做针线。张家长,李家短,人家是非我不管。亲戚邻舍有人来,从容迎接相留款。姑姑丑,姨姨俊,人家论时我不论……可言则言人不厌,一言既出胜千言……
“我一生做事,不知不觉会受这些女儿经的影响。例如我不大喜欢说话,就是脑子里有‘可言则言人不厌’在支配我。但我却没有‘一言既出胜千言’的能耐。”张元和说。
在张家姐妹中,就数元和话少,她对顾传玠从未有半句怨言,譬如1949年年初顾传玠坚决要去台湾,元和虽不能理解,但她还是毅然跟随。顾传玠去世后,在元和的履历中,除了1966年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生物中心任秘书四年,别无他职。她最大的事业就是婚姻。
“愧,愧,愧,愧对传玠。”这是元和在顾传玠去世时的感慨。当初到台湾后,她曾有念头,建议顾传玠示范小生身段,她为之记录下来,但他一贯认真,自觉精力已不能完美胜任,拒绝了这一要求。“真是此生一大憾事!”元和说。
或许正因为此,张元和才耗费精力,制作出了一本记录顾传玠生平和艺术之路的纪念册。但她停不了对他的怀念,她多次组织演出纪念传玠,并借昔日在上海的一场演出说:“想不到,时隔多年,在台湾黯然神伤演《埋玉》,埋的不是扮杨玉环的张元和,而是埋了扮唐明皇的顾传玠这块玉啊!”
1966年,常住苏州的干姊凌海霞去世。再后来,被收养多年的凌宏(即元和的第一个孩子顾珏),与父母分别三十一年后,在美国见到了生母张元和。母女双双定居美国,常与充和家庭来往。
元和最后一次回国是1986年参加政协部门组织的纪念汤显祖活动,与充和一起出演《游园惊梦》,一向扮演生角的她,再次站在了主角的位置上。之后,元和在美国参加了电影《喜福会》的拍摄,在片中她扮演一个媒婆。这部影片描写新中国成立前夕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的四位女性的生活波折,以及她们与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撞等,多少与张家的故事有点接近。
初期,元和曾想拒绝,昔日大夏大学的老同学方英达说,导演看上了她的脸型,极力邀请。她终于心动了,她翻出了自己一件中国式黑绸棉袄,一双黑绒尖口鞋,鞋尖上钉有本色珠子花。那是1992年的12月,元和八十五岁,她第一次成为电影里的角色。
演出成功之余,她想起了小时候,父亲曾打算投资开一个电影公司,当时国内还没有电影公司之说,一位堂兄闻讯后跑过来对她说:“大妹,九爷(张冀牖)要开电影公司,那我们都去当明星。”后来父亲改变主意,办了乐益女中,“我的明星梦,直到老年才实现,岂不有趣!”元和说。
2001年,《张元和饰演昆剧《〈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身段影集》出版;2002年,《顾志成纪念册》出版。2003年9月27日,张元和,这位一生挚爱昆曲、一生徜徉在挚爱中的大家闺秀,在美国安详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