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良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简介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和平,男,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和平同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宗旨,他专心教学,诲人不倦,承担了多门本科生.研究生阶段的新课程建设及教

王和平,男,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和平同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宗旨,他专心教学,诲人不倦,承担了多门本科生、研究生阶段的新课程建设及教学工作,并以其深厚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多次获校优秀任课教师奖。

他潜心科研,十年来出版著作和参编专业书籍近1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指导的学生论文多次获校“大夏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项,其中,指导的“上海市辅读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研究”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王和平同志乐观进取、热心公益,只要有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地方,他都以极大的热忱倾力相助。2010年,当被查出患有早期癌症时,他还幽默地说:“看来,老天爷还是想让我为特殊儿童多做点儿事”。

毕志毅

毕志毅,男,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书记,教授。毕志毅同志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基础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他积极承担本科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工作,坚持育人为本、与时俱进,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培养合格人才辛勤耕耘。

他努力攀登科学研究高峰,与马龙生教授及青年骨干教师一起承担并完成了多项重要的科研项目,在光场时-频域精密控制、光钟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科研成果,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毕志毅同志新近担任精密光谱实验室党总支书记以来,对实验室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改革倾注了更大的工作热情,他努力以党建工作促进凝聚力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合作、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带领实验室师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朱敏

朱敏,女,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师。朱敏同志担任学生工作助理、研究生辅导员多年,她工作踏实认真,热爱和关心学生,在正确引导、全面协调全所的学生工作中表现出色,在学生管理、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支部建设工作设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师生一致认可,曾获学校年度工作考核优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朱敏同志勤奋好学,努力进取,积极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工作水平,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专业学术团体建设,在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理论及政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进步,参与著作编写及翻译4部,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项,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

孙真荣

孙真荣,男,校长助理,教授。孙真荣同志长期在我校科技管理岗位工作,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党员意识,将组织上安排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校在承担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项目的能力方面明显得到提高,创新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孙真荣同志重视部门内部建设,以“三服务”精神为引导,着力于学习型处室建设,努力使 “热情服务、科学组织、柔性管理、强化效率”的理念落实到科技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孙真荣同志作为一名双肩挑的干部,在学术工作中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其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十多项研究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担任了上海市激光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入选上海市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

苏小兵

苏小兵,男,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助理。苏小兵同志作为院长助理,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具有建设性、创造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在他的努力下,学院的文档工作进一步健全,各部门的工作流程更加清晰。

他在助教管理和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方面做了很多调研工作,带领着本部门的同事耐心、周到、诚恳地为学生提供服务。苏小兵同志在教学工作中,针对不同专业师范生的学科特点,设计了很多与学科相关的教学案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科研工作中,参与了多项“远程教育”的科研开发,作为核心组成员参与的“基于电子化学习的发展性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项目获得了2004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度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汪荣明

汪荣明,男,金融与统计学院院长,教授。汪荣明同志自担任金融与统计学院院长以来,敬业爱岗,恪尽职守,在推进学院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工作思路清晰,敢于开拓创新。在“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实施和学科团队建设诸方面多有建树。

在他的努力下,近年来,无论是统计学和金融学学科地位的重振,还是学科的交叉融合,都成效显著。汪荣明同志作为学者,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科研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作为教师,他以身立教,深受同学们的赞扬和爱戴,真正体现了“为人师表,以德育人”的风范。他立足于集体,时刻以集体的发展衡量个人工作成败。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求真无畏、求知不懈、为公无私的风范。

张俊良

张俊良,男,化学系教授。张俊良同志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教学工作上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坚持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才能。他所指导的研究生中1名博士生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校优秀博士生基金资助,1名博士生获得教育部博士生优秀新人奖。

张俊良同志在科研工作方面成绩突出,他长期从事高选择性现代有机合成反应设计,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新的反应试剂的设计与开发。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973”项目2项,上海市重大项目 1项。

他先后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曙光学者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获得第12届霍英东基础研究课题项目和上海市东方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由于其在小环化学和串联反应方面的优秀科研成绩, 2009年度荣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奖。

陈绥宁

陈绥宁,女,对外汉语学院退休教师,教授。陈绥宁同志长期致力于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对我校对外汉语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她主编的《基础汉语40课》,先后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奖和第七届全国高校优秀畅销书。

在派往越南、日本教授中文期间,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认真负责的精神赢得师生好评,为我校赢得了声誉。陈绥宁同志对学生培养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倾注了满腔热忱。为支持学院的教学和研究,早在十年前,她就主动捐赠16万元设立了“广玉兰基金”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在汶川大地震时,她向党组织递交了“特殊党费”3万元。

退休后,她每年还捐出一笔钱款给学院的“华汉助学基金”,目前已有50多位同学从中受益。陈绥宁同志于2008年、2009年分别获得“华东师大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和“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精神文明”奖。

范并思

范并思,男,商学院信息学系主任,教授。范并思同志从教三十余年,热爱三尺讲台,关心爱护学生,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做善思考、会研究、有成就的人,他上课生动、有激情、有思想,广受学生欢迎,教学考评在学院名列前茅;他始终笔耕不辍,积极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其论文、专著、课题有多项获奖。

范并思同志作为系主任,关心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勇挑重担,培育新人,甘当垫脚石;在社会活动方面,他担任多项学术团队要务和兼职,为学科发展尽心尽力;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乐于服务群众,为西部和贫困地区进行信息和技术推广工作,在介绍学科动态和理论前沿、促进学术交流方面成绩显著。

周子东

周子东,男,离休干部,副教授。周子东同志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在离休后的二十多年里,离职不离岗,积极认真地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始终关注、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推动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建言献策,并在关心教育下一代、社区工作和公益事业等方面上,继续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的事业奉献余热。

近年来他每年捐助贫困学生二十多人,捐赠金额25000元左右,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

周子东同志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努力以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与时俱进,与党同命运,共呼吸,心连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展示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

周傲英

     周傲英,男,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周傲英同志作为院党委委员,时时处处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管理工作中勇挑重担,忘我奉献,在科学研究中勇攀高峰,成绩优异。

作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他先后主持承担了NSFC重大项目课题、“863”计划项目、上海市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及国际/企业合作项目等共16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100万元,共发表140篇论文,被SCI、EI收录分别达到58和89篇次,被SCI他引共179次。

单篇SCI他引达43次。他提出的hCount算法在国际同类算法引用次数最多,目前该算法成功应用于上海电信网络流量的Top-k监测和异常检测。

周傲英同志所获奖励包括: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002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基金奖励 ;2001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200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孟钟捷 

孟钟捷,男,历史系副教授。孟钟捷同志留校工作5年来,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努力按照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标准要求自己,关心集体,勇于奉献,积极承担社会工作,为师生服务。他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勤奋进取,成绩显著,曾获得校优秀本科生导师、校优秀实践指导教师称号,并获申银万国奖。

孟钟捷同志在科研工作中也充分体现了我校青年党员教师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近年来他已出版了2本专著,参与编写1本大学教材、3本中学教材,发表论文30余篇。此外,他还获得1个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个上海市人才项目。

袁小琴

袁小琴,女,历史系07级本科生,孟宪承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袁小琴同志是我校首届免费师范生,她热爱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受学校委派赴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学习。她矢志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2008、2010年暑期先后被派往虹口区妇联和普陀区档案局挂职锻炼。

她参加校“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加入乡土建设学社,开展《如何完善大学生在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志愿服务》的教育研习,赴广西全州深入了解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四年的学习经历让她不断思考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袁小琴同志是一名出色的学生干部,连续三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2009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团干部标兵”,2010年被评为校“十佳女大学生”,2011年被评为“感动师大青年学子”,并荣获中共上海市委授予的“争先创优、五带头”共产党员称号。

奚翠华

奚翠华,女,外语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奚翠华同志自2001年负责外语学院继续教育部工作以来,坚持以身作则,高标准要求自己,带领部门员工每年圆满高效地完成上海市成人高考英语10多万份试卷的阅卷工作。针对部门的退休教师人数多、来源广的特点,她耐心沟通、换位思考,既发挥在职教师的积极性又保证退休教师的满意度,在凝聚力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奚翠华同志积极响应学校发展教师教育的精神,组织本单位成功举办“闵行中学英语教研组长教师培训”及“闵行小学英语教研组长教师培训”等项目。

 此外,她在担任上海市成人高等师范“三结合”培训的命题教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中考专家组专家、命题组长以及参加上海市课改委的教材改编工作期间,认真负责,为扩大学校在中学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翁琦芳

翁琦芳,女,金融与统计学院2007级本科生。翁琦芳同志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她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她先后承担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中国馆续展期志愿者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世博志愿服务工作,获得了上海市“世博会优秀志愿者”光荣称号。

翁琦芳同志在世博会前期培训期间,就被诊断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她不顾医生劝阻,依然靠药物压制病情坚守岗位,寒假期间,翁琦芳又毅然参加了中国馆延展期志愿服务工作。翁琦芳以感恩助人的信念,乐观豁达的态度感动着身边的同学,诠释了“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的志愿精神。翁琦芳也因此被评选为2010“感动师大・青年学子”人物。

蒋冰冰

蒋冰冰,女,宣传部副部长兼校报编辑室主任,副教授。蒋冰冰同志热爱党的宣传工作,积极探索高校校报转型之路,在她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了“一报一网一微博、网报联动导舆论” 及“网内外联动、内外宣联动”的宣传模式,建立完善了“三结合”报道模式,形成了“三支梯队交错、综合覆盖学校”的新闻队伍,在我校重大教学科研成果宣传以及参与上海世博活动、成立上海纽约大学等重大工作的宣传报道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年来我校校报先后荣获了“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高校优秀校报”等荣誉。

蒋冰冰同志坚持以提高业务水平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途径,经常深入一线采写新闻,并在专业理论学习与研究中努力钻研,近年来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研项目以及上海市科研项目10余项。

韩晓燕

韩晓燕,女,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韩晓燕同志是一名优秀的专业教师,她热爱专业,热爱学生,以满腔热情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近年来承担学院管理工作以后,她更加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为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忘我工作,赢得师生好评。

韩晓燕同志关心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心青少年成长。她除了积极承担相关研究项目,为决策提供服务外,还身体力行,她连续多年资助西部贫困地区学生,曾在汶川地震后赴都江堰从事灾后重建的服务工作。

瞿伟菁

瞿伟菁,男,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瞿伟菁同志长期担任学院管理工作,为学院整体发展和学科建设呕心沥血、自强不息,即使是在身患重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心系学院,积极为学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奔走,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操心,为学院的管理工作出谋划策,他用自己的行动充分诠释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模范带头作用。

瞿伟菁同志作为植物学学科的带头人,在教学和科研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近年来他指导实验室学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其中已授权2项。

在科研上,他主要围绕我国特种植物资源展开研究,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多项科研任务,近五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438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植物学科的建设,带动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他注重产学研结合,多项科技成果获奖,部分成果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